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技术路线选型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技术路线选型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技术路线选型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3)1.1、项目设计原则 (3)1.1.1、统一建设 (3)1.1.2、相对独立 (3)1.1.3、共建共享 (3)1.1.4、安全可靠 (3)1.2、建设思路 (4)1.2.1、需求驱动 (4)1.2.2、标准先行 (4)1.2.3、围绕数据 (4)1.2.4、逐步扩展 (4)1.3、标准规范体系设计 (5)1.4、技术路线选择 (5)1.4.1、技术路线的制定原则 (6)1.4.2、技术路线设计和实现方法 (8)1.4.2.1、多层架构 (8)1.4.2.2、J2EE和.NET的比较 (11)1.4.3、技术选型 (14)1.4.3.1、平台架构-J2EE (15)1.4.3.2、数据、应用及流程集成—EAI技术 (18)1.4.3.3、支持Web服务-Web Service (23)1.4.3.4、数据交换标准与XML (26)1.4.3.5、网络管理与软件架构管理-WBEM与JMX (28)1.4.3.6、数据整合技术-ETL (31)1.4.3.7、数字认证技术-CA/PKI (32)1.4.4、技术路线的设计响应 (34)1.5、设备选型及价格参考 (35)1.5.1、主机及存储设备选型 (35)2.1.4.1、选型指导 (35)2.1.4.2、数据库服务推荐选型 (37)2.1.4.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推荐选型 (39)2.1.4.4、数据分析服务推荐选型 (42)1.5.2、网络设备选型 (43)1.5.2.1、选型指导 (43)1.5.2.2、推荐选型 (44)1.5.3、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 (44)1.5.3.1、选型指导 (45)1.5.3.2、推荐选型 (46)1.5.4、设备参考价格 (46)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1.1、项目设计原则1.1.1、统一建设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

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前置机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社会保障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1.1.2、相对独立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1.1.3、共建共享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1.4、安全可靠由于社会保障数据与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1.2、建设思路1.2.1、需求驱动数据中心是需求驱动的产物。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要以满足业务管理的需要、业务监督的需要、领导决策的需要以及公众服务的需要为出发点,驱动数据中心的建设。

1.2.2、标准先行标准法规是数据中心的逻辑支撑。

在系统建设前,首先要明确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制定有关的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框架,保障数据中心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对标准规范进行调整和升级。

为此需要确立一套升级标准规范的机制和方法,同时尽量避免标准变更对业务系统的影响。

1.2.3、围绕数据数据是数据中心最重要的资源。

数据中心采用数据整合的方式,在业务系统相对独立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比对、发布、共享和交换。

1.2.4、逐步扩展由于建设数据中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减少项目风险,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原型迭代法,即首先建立数据中心的最小功能集和最小数据集,然后不断完善和扩充,努力做到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

1.3、标准规范体系设计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由一系列的规范、机制、制度组成。

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体系包含数据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业务标准4大部分。

●数据标准规范:公共数据元标准、公共代码标准、公共数据存取规范、数据交换规范。

●技术标准规范:通过技术标准规范支持业务部门系统和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级和应用级整合,并提高业务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互联互通的能力。

●管理标准规范: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用于指导数据中心日常运行管理、数据维护管理。

●业务标准:独立业务标准由业务部门制定,关联业务标准由数据中心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联合制定。

在设计数据中心标准规范体系的时候,需要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全盘考虑,在符合或者兼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省社会保障标准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特别是《交互业务处理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共享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标准规范设计见《第7章标准规范设计要点》1.4、技术路线选择智慧政务数据中心是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公共基础平台中的核心系统。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纵联市、区县级市两级数据中心,横联公安、民政、劳动、社会保险、医疗卫生、质监、编办、工商、地税等相关部门,系统结构复杂、业务量大、吞吐量高,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可用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最基本及最重要的需求是满足政府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的要求,消除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之上提供系统的安全、管理及对各种跨部门应用的支撑。

EAI(企业应用集成)正是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EAI是一种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统称,是以解决“信息孤岛”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的组合。

如一个完整EAI解决方案中往往包括了消息中间件、工作流引擎、适配器、开发工具、门户等技术和产品。

数据的集中、整合往往采用ETL(数据抽取)技术,ETL与EAI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互为补充的两类技术,EAI侧重解决系统之间实时的整合,是多向的;而ETL侧重于多系统向一个唯一的数据仓库集中数据,它们目前正在朝一个相同的发现发展,就是:满足解决系统整个的实时及大数据量之间的数据交换及集成。

XML语言是整个兴起的WEB SERVICE的核心,它最大的优点和特点是使用元素和属性来描述数据。

在数据传送过程中,XML始终保留了诸如父/子关系这样的数据结构。

几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和解析同一个XML文件,不必使用传统的字符串解析或拆解过程。

相反,普通文件不对每个数据段做描述(除了在头文件中),也不保留数据关系结构。

使用XML做数据交换可以使应用程序更具有弹性,因为可以用位置(与普通文件一样)或用元素名(从数据库)来存取XML数据。

这样就使得了使用了XML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可以使各个交换系统之间无须知道对方的数据库结构及数据的存储在什么位置,并且当制定完善的XML SCHEMA可以成为数据交换双方的“数据字典”。

J2EE作为一种分布式的软件平台架构的好处是J2EE体系结构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用来满足无需太多费用而又需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的需求。

通过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J2EE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费用和复杂性,同时提供对现有应用程序集成强有力支持。

从目前看来,J2EE是各个部门建设业务系统的一个标准架构,作为数据中心的平台建设,必须能满足及支持J2EE架构的要求。

1.4.1、技术路线的制定原则先进性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本身就是在先进技术的催化下产生的,从他的产生到发展都受到了各种先进技术的不断影响。

在建设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时,要充分采用先进技术。

在体系结构、平台技术、开发技术上都要充分考虑技术路线的先进性。

采用国际领先的技术,才能够建设国际领先的系统。

本设计方案立足先进技术,采用最新科技成果,使项目具备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地位,利用我公司在政府数据中心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贵单位提供此建议。

⏹成熟性社会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行,涉及到政府办公的质量和效率,所以要求系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样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选择成熟的技术。

该技术路线以及相关各项技术都应该经过充分的考验并拥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本方案提供的产品都是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产品,技术路线已经已经成型,并拥有大量成功客户。

⏹安全性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有自己特殊的安全要求,社会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要求。

涉密系统对系统的安全需求更是非常之高。

本系统设计了完善的安全体制,从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到安全管理,有一套完全试用于政府的体系结构。

⏹可扩展性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有一个业务逐渐丰满,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发展迅速,这就要求系统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本方案所有推荐的技术架构及设计均考虑到随着应用的逐步完善和用户数量的逐渐增加,系统还能够进行不断扩展的要求。

⏹可移植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软件系统的平台无关性大大的降低了应用系统的开发风险和成本。

跨平台技术已经成为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

而且系统的可移植性为系统扩展性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本系统设计的所有软件产品,都支持跨平台技术。

⏹集成性在本方案中设计的软件系统与原有硬件系统之间可以方便地实现集成。

使用户无需花费过多的精力从事于系统平台的集成,而将精力集中到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中,从时间和进度上促进本项目的成功。

集成的应用系统降低了系统维护的难度和要求,方便用户日后的应用和管理。

1.4.2、技术路线设计和实现方法1.4.2.1、多层架构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的特征: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特征标准浏览器Browser(IE/Netscape/NeoPlanet)界面特征数据与应用逻辑分离的特征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指硬件的体系结构,也有相应的逻辑的体系结构相对应。

在Browser / Web Server / Data Base Server计算模型中,要完成的功能在浏览器、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划分。

硬件的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通常是指某项请求任务在浏览器或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浏览器用来发送请求和前端表示处理,Web应用服务器处理来自浏览器的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数据查询逻辑处理。

对逻辑系统体系来说,分为表示层、商业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处理层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

鉴于两层结构(C/S)在设计和应用的局限性,将复杂的业务数据处理提出,将复杂的业务数据处理提出,将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形成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结构,运用基于组件的分布式技术,从结构上就避免两层结构的局限性.三层结构具体内涵如下:用户服务(客户层)用户服务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是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信息的窗口.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查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系统输出的数据.如果用户服务层需要修改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校验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格式和取值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该层是浏览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