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第一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第一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5
2、竞争斗争谋略
孙膑计算庞涓的行程情况,料定 他天黑时候应当到达马陵。马陵的道 路狭窄,两旁为险崖峭壁,可以埋伏 部队。齐军刮去一棵大树的表皮,在 其露白之处写道:“庞涓死此树下” 。田忌命令齐军万名射箭手埋伏于道 路两旁,约定:“夜里看见火光亮起 ,就万箭齐射。”魏军于天黑时追到 马陵,士兵报告说发现树干露白之处 写有字迹,庞涓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 写字处。此时齐军骤然万箭齐发,魏 军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庞涓知 道自己智力穷尽,失败已成定局,自 杀身亡。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23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包容性还体现在虚心学习上,孔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也”,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 国人善于学习一切优秀文化的营养,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24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天人合一” 是一个代代相传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本性与天地的本性是统一 的。天人合一即人与大自然的统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宋]陆象山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6
1、国家社会治理
勾践回国后,立刻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复兴国家。他首 先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自己与吴国结仇,使很多百姓在 战场上送命的失误。他亲自慰问受伤的平民,抚养阵亡者的遗 族。为了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意志,他卧薪尝胆, “身自耕作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妇 女怀孕临产时,要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看护,生女孩奖励2 府 出钱请乳母,生双胞胎的由官府给粮食,凡死了嫡子的人家, 免除3年劳役,死了庶子的,免除3月劳役。越国在10年中没有 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每家都有3年的粮食储备。越国百姓亲近 他如对父母一般。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5
1、国家社会治理
[案例1]:中国古人很早就显现出杰出的治国智慧。《史记· 越王 勾践世家》记载,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今苏州西南)之战 ,越王勾践一败涂地,最后只剩下5000人,被困在会稽山(浙 江绍兴南)。在危急存亡关头,勾践听取了文种、范蠡的意见 ,卑辞向吴国求和,等待时机再图大业。文种通过吴太宰伯嚭 说服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越国战败后,勾践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文种,自己和范蠡 一道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勾践为夫差架车养马,王后为吴国 打扫宫室。他们住在囚室,秽衣恶食,极尽屈辱而从不反抗。 同时不断贿赂伯嚭,最后,勾践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3年后 被释放回国。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7
1、国家社会治理
勾践在改革内政的同时,还开展卓有成效的外交战。他令国 中男女入山采葛,织黄丝细布献给吴王,表示自己的忠顺,以 麻痹对方。这样,吴王夫差增加了越国的封地,放松了对勾践 的警惕。同时又破坏吴国经济,用高价收买吴国的粮食,造成 吴国粮食困难,他用离间计使夫差对伯嚭偏听偏信,对伍子胥 更加疏远,挑起其内部争斗。这些措施的实施,壮大了自己, 削弱了敌人,为伺机灭吴奠定了基础。 勾践君臣同心努力,发愤图强,国势蒸蒸日上,吴国却一天 天走向衰败。经过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践趁 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但考虑 到吴国实力犹存,勾践答应了伯嚭的求和之请。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3
引言
西方管理较多着眼于效率、效果和短期有效性。相 比之下,中国人的管理观充满着理想与抱负、胸怀与 气度、智慧与定力。中国人的立意和境界更高,它着 眼于人性的升华和人格境界的提升,着眼于通过自我 修行、自我超越而达内圣,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为万世开太平”的境界。
[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4
一、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成就
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历代圣贤之士对如 何进行有效的管理,都做出了各自的回答。在我们面 前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深邃睿智的画卷。从这幅画 卷上,我们能够看到如下三个主要板块: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25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形成了一 种和谐观。这种和谐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 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认为人应该以和善、 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26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9
3、生产经营管理
《史记》记载,白圭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 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 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 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棉絮 ,出售粮食。 他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穿戴朴素,与奴仆同甘 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4
2、竞争斗争谋略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紧急 求援。齐国又派田忌为将率军救韩,直趋魏都大梁城。庞涓听 到消息,便撤离韩国回奔魏国。孙膑对田忌说:“魏国军队一 向自恃强悍勇猛而轻视齐军,以为齐军胆怯懦弱。善于用兵的 将帅应利用其骄傲情绪,使之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 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要垒筑十万个锅灶,第二天垒筑 五万个锅灶,第三天垒筑三万个锅灶。”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 议。庞涓率军回国后,数着锅灶,追赶齐军走了三天,非常高 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境才三天,它的士 兵就已逃亡过半了。”于是,他丢下步兵,率领精锐骑兵昼夜 兼程地追赶齐军。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3
2、竞争斗争谋略
古代中国,以军事谋略为代表的竞争斗争 谋略达到了十分高超的水平。 [案例2]: 孙膑智斗庞涓《史记· 孙子吴起 列传》。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 国,围了赵的国都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威 王求救。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发兵去救赵国。孙膑说:“现在魏国把精锐兵 力都派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老弱残兵,十分 空虚。咱们应该去攻魏国大梁。”田忌依计而 行。庞涓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 。退到桂陵,正碰上齐国伏兵,庞涓大败。邯 郸之围解除。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8
1、国家社会治理
公元前478年,越军乘吴国大旱,仓储空虚之时,大举攻吴 。3月,越军进军到笠泽(苏州南面,与吴凇江平行的一条江) 。吴国也发兵迎击,两军夹岸对峙。越国把军队分为左右两翼 ,勾践亲率六千精兵为中军。黄昏时,勾践命左右二军分别隐 蔽在江中;子夜时分,两军鸣鼓呐喊,进行佯攻。夫差误以为 越军两路渡江进攻,连夜分兵两翼迎战。勾践率主力偃旗息鼓 ,潜行渡江,出其不意地从吴军两路中间部位展开进攻,吴军 大败。越军乘胜猛追,再战于没(今苏州南),三战于郊(今 苏州郊区),三战三捷,使吴军土崩瓦解,吴军退守姑苏城。 姑苏城坚,越军一时未能攻下,勾践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围 了两年以后,吴军势穷力竭,越军再次发起强攻,最终攻下了 姑苏城,夫差自杀,越国吞并了吴国。勾践成为春秋末年政坛 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9
1、国家社会治理
在这一事例中,越王勾践卧 薪尝胆、以身作则,践行了从 修身做起而终平天下的“大学 ”之道;发展生产、增殖人口 、轻徭薄赋,践行了以德治国 ;重修政制、颁布法令,践行 了以法治国;入吴为奴,用各 种办法麻痹对方,践行了以智 治国。这些,从一个侧面表明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成熟。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7
2、竞争斗争谋略
鬼谷子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8
3、生产经营管理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的顶 峰,因而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遗 产。2300 年前,白圭经商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 [案例3]白圭(前370—前300),名 丹,战国时人,曾在魏国做官,后 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 是“天下言治生者祖”,即生产经 营的理论鼻祖。他是一位公认的经 营谋略家和理财家。
第一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
目 录:
引言
一、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成就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命运以及我们的态度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2
引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直统辖着全世界最 多的人口,并一直拥有着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 最大的组织——历代国家政府。管人也好,管 组织也好,中国都有着傲人的经验。和西方现 代经济管理理论相比,中国比较缺乏的是市场 运营这一特殊事物的经验,但中国五千年的文 明却拥有丰富的内部管理(治国)经验和对外 竞争(战争)经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 一个侧面就是五千年的管理史。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0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1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25
12
1、国家社会治理
事实上,各家各派也大都主张德法兼用,不可偏废 。孔子认为“宽以济严,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 传· 昭公二十八年》。 《孟子· 离娄上》说:“徒善不 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 。德法兼用、外儒 内法或阳儒阴法的治国理念自汉代就明确建立起来。 在实践上,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康乾 盛世”等都是德法兼用的最佳案例,显示了中国人高 超的治国智慧。从总体上看,中国从夏开始至今已经 有近5000年系统而有效的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