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鉴赏教案

影视鉴赏教案

影视鉴赏教案第一讲课题:第一章美国电影鉴赏(一)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美国电影发展历史2.了解类型电影与独立电影的概念及区别3.了解美国西部片的发展概况4.结合《与狼共舞》的主题及视角分析了解相关影视要素能力目标:能结合所学概念及所涉主要知识点(类型片、主题、叙述视角等)对相关影片进行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鉴于中美文化背景的较大差异,对《与狼共舞》的主题分析是一个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应结合实际及相关资料初步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美国电影概况及美国西部片3、《与狼共舞》叙述视角的选择时量2课时教学方式设计:本讲作为本课程的第一课,首先让学生大致明了课程特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

然后通过几个重要导演、几部经典影片的简单介绍引入美国电影发展的概况。

这部分要求不可太高,学生有大致印象即可。

西部片内容先结合实际阐明类型片和独立电影的区别,然后就西部片的发展历史作简单介绍,并以《与狼共舞》为例让学生了解西部片的典型类型特征。

主题及叙述视角分析则采取结合背景、看前预问、看后讨论(选择性片断观赏)等方式力求使学生有较为清楚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特点。

2、点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目标(设问:你们看电影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一部优秀的影片,每一处都有讲究,你看懂了哪些?对比:使学生初步明白“看影视”与“影视鉴赏”的区别。

)比较下列两种人的观点,说说哪类属于具备一定鉴赏能力的,哪类仅止于“看”。

“如果我们自己不是内行的电影鉴赏家,那么,这种具有最大思想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就会像某种不可抗拒的、莫名的自然力量似地来任意摆布我们。

我们必须非常细致地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和它的可能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去掌握和支配人类文化历史上这一最能影响群众的工具。

……目前我们急需培养群众对电影的鉴别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这种最足以左右群众趣味的艺术发生影响和作用。

要使每一本关于艺术史和美学史的教科书最后都加上关于电影艺术的章节;要使电影艺术终于能在我们大学的讲座中、在我们中学的课程表上都占有一席地位,否则,本世纪这一最重要的艺术现象就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意识里深深地扎下根子。

”——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编剧贝拉•巴拉兹3、本课程的学习要求:(1)读片预习(2)带问题反复欣赏(3)原著阅读(4)影评写作练习二、美国电影概述(一)三个概念:熔炉文化:“大熔炉”(the melting pot)是关于美国的一个比喻,指美国融合了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移民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欧洲、南美、非洲、亚洲等等,每个移民族群本来都有自己的文化,在美国融合形成多元的美国文化。

这就像一个大熔炉把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

类型电影: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

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化的情节。

2.定型化的人物。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类型电影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

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复轮换。

在诸多的影片类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

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专权为特点的大制片厂制度下才有可能发生作用。

因此,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愈来愈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了。

独立电影独立电影来源于英文“independent film”,又被称为独立制片电影,它是与好莱坞主流电影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众所周知,电影发展成一个成熟的产业基本上是在好莱坞完成的,在大制片厂制度、明星制、类型片模式等逐渐成型以后,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也基本上成熟了;好莱坞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中心,其在美国本土的地位更是说一不二,已然成为电影工业的代名词。

但是电影的特性决不仅仅只能用商业来衡量,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其作为艺术形式和思想表达工具的一种,就不断的被人们探索着、实践着。

当然,从整个电影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好莱坞电影工业对电影在全世界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矫枉难免过正,电影工业的过度发达,必然会损害到电影艺术的发展,因此,有一批艺术家们开始不考虑商业利益,仅以个人意志为标竿,自筹资金开始了电影创作,这种创作就被冠以了“独立电影”的名头。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Hollywood。

当时的Hollywood 由所谓“八大电影公司”所垄断,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

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

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从技术角度上讲,“独立电影”是指某部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厂),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

在国外它是对一部影片经济投入程度的标识(不过独立也可以有大制作),在国内它仅仅意味着一种简便的拍片手段。

独立电影在题材、拍摄手法、表达方式上由于受到出资方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较少涉及的范围,也更能表现出电影制作者的个人特点。

不过同时也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往往独立制片的场地、道具、演员、服装等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二)四个阶段1、默片时代:(1894——1927)1894年:美国第一次公开放映影片。

1902年:美国第一部经过剪辑的影片——埃德温•鲍特《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3:《火车大劫案》格里菲斯:创造性技巧的运用罗伯特•弗拉哈迪:世界纪录电影的先驱2、有声电影:1927: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

(该片利用唱片记录声音,只是插入了几段道白和歌唱,并非真正的有声电影,但电影从此逐渐由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

主角第一句对白“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

”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其实声音稍微有些呆板,不如电话传送的清晰,演员的动作与他们的语言脱节。

声音没有像在广播里那样抑扬顿挫。

但不管怎样说,这是一次首创。

)1928: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电影《纽约之光》。

3、黄金时代:(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类型片迅速发展、大量经典影片卓别林:喜剧大师希区柯克:“电影界的弗洛伊德”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现代电影的典范之作。

4、当代电影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萧条时期60年代末:“美国新电影”、“新好莱坞”兴起,重新兴旺。

(新好莱坞电影指得是从1967到1976年间这样一段时间。

1967年,阿瑟.佩恩拍摄的《邦尼和克莱德》公映,这是美国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的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人物形象迥然不同的新人物,他们是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

这部影片成功在于人们接受了对“美国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颠覆了美国电影的强盗片和警匪片的类型模式,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

在好莱坞电影创作的高峰时期,丹尼斯.霍佩尔的《逍遥骑士》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影片。

影片描写了两个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带着毒品,骑着摩托车到处游荡的年轻人。

这是典型的“垮掉的一代”。

他们一路上和不同地方的青年人产生共鸣,然而,他们却不能被正统势力所接受。

最后,在没有任何罪行、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击毙。

这部几乎在一切方面都与经典时期好莱坞影片相对峙的影片却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该片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引起了美国电影的深刻变化,并导致了某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

这期间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导演。

新好莱坞电影在商业片领域里也取得了广泛的成就,如商业片卓越天才斯蒂芬.斯皮尔博格的《大白鲨》。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其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成为美国第二大行业。

)8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重新称霸影坛。

斯皮尔伯格:电影奇才,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人物。

(《第三类接触》)卢卡斯:科幻奇观(《星球大战》)詹姆斯/梅卡隆:最卖座影片《泰坦尼克号》、两度投资最高纪录(《泰坦尼克号》、《神之化身》)、技术标杆……全面发展时期三、西部片经典《与狼共舞》(一)美国西部片简述1、西部片概念西部片是以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拓荒开发西部为主要题材的影片。

19世纪60年代,美国东部居民开始大规模向本部荒原进发,他们开采金矿、建立城镇,并与印第安人发生争斗,这些内容成为西部片的主要素材。

2、西部片的类型特征:固定的题材简单、雷同的情节不变的主人公及人物造型视觉图谱:相同的背景和环境——西部片的重要标志3、西部片的发展历史1903: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开创西部片30年代末:约翰•福特《关山飞渡》——西部片经典样式形成二战期间:衰落期战后:分化期——延续传统VS新突破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崛起,类型电影受到冲击,西部片受到影响。

1990:凯文•科斯特纳《与狼共舞》——对传统西部片的反思和重新阐释拯救了西部片的衰老主题,成功地复活了一个几乎濒临死亡的片种。

3、感受《与狼共舞》中的西部片视觉图谱:西部荒原、印第安人骑手、捕猎野牛等片断()。

(二)《与狼共舞》的主题分析提问:对美国西部片有所了解的同学请介绍一下,传统西部片如何定西进运动及印第安人形象的?(白人的现代工业文明对印第安人落后而野蛮的文明的征服。

)、1、简介:《与狼共舞》是凯文•科斯特纳的导演处女作。

该片耗资1800万美元,动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马、130多名技术人员和400名临时演员,堪称是一部大型的西部史诗巨片,同时,它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语字幕的影片。

影片上印后在印第安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族人在1990年10月19日以公开仪式接纳他成苏族人的一员,成为影坛佳话。

在《与狼共舞》的首映式上,科斯特纳邀请了许多印第安人观看影片。

3个小时过去了,电影院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