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最新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蜡烛浮在水面(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变黑碳化;(4)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小液滴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H2O,其中含氢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反思:(1)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由(填“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白烟一定不是H2O蒸汽和CO2原因是.【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现象: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高)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H2O的含量高)小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基本操作插图送入固体粉末状:操作要点“一横、二送、三缓速”(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的倾倒操作要点:“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的量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_垂直在容器上方_,一般不可___实验台上_,也不可___放在其它位置_____;不要__平_放或__倒_放,用过后应立即清洗干净再去吸取其它药品。

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_不能__冲洗。

4.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外焰加热;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得少于 1/4 。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以免加热的时候容器炸裂;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容器的底部不要和灯芯接触,以免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也不能离得太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的效果;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前应先预热试管;试管应与桌面成45°放在外焰上;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

④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药品平铺试管底部,增大固体的受热面积,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加热方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等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5)结论:空气是是混合物; O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6)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P + 5O2点燃2P2O5反思:该实验能证明氮气具备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课题2 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1)(2)(3)【实验1】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 + O2 点燃 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2】该反应的方程式是:S + O2点燃SO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实验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此实验注意事项: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原因是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反思:由以上几个实验可知:1、这几个反应的共同点是:。

2、也可以知道: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不同.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2-5】实验目的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现象: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4中木条复燃,加入MnO2后冒大量气泡。

解释:MnO2使H2O2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反思:该实验能否证明MnO2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活动与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的石灰水.实验步骤: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若没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漏气,然后拨开橡胶塞,在试管里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俩个盛满水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加热试管后。

先使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5、收集、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当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目的是待收集满后,小心地把集气瓶连同玻璃片移出水槽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6、停止加热先然后在消灭酒精灯,防止木炭的燃烧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2。

反思:1、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帮助他寻找原因,可能是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原因是3、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小花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柴梗上点燃后,伸入他收集氧气瓶中,却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现象。

请你帮助他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至少写两点)。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是,微观解释2、实验结论;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本实验还可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课题2:分子和原子【实验3-2】现象在静置的水中,品红在不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活动与探究】1、取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置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现象: A杯溶液颜色变红,B杯无变化原因:分子总是不断运动,C杯中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课题3 水的净化【实验3-3】实验目的:硬水和软水的区分①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水是硬水,有大量泡沫出现的水是软水。

②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硬水。

【实验3-4】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装置:简易装置所需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试管、烧杯等。

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突然剧烈沸腾。

收集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探究目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白磷燃烧)方案一:装置: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作用防止白磷燃烧放大量热使锥形瓶炸裂。

玻璃管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作用 1) 防止气体逸出/保证装置密封,2)调节瓶内气压。

现象: 1)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2)气球先变鼓,再变瘪;3)天平仍旧平衡,指针在中间。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现象:1)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2)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3)天平仍然平衡。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反思: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是。

【实验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现象:1)冒出大量气泡,白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

2)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转。

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CO2气体从烧杯中冒出,使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减少,所以指针向右偏转。

【实验2】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点燃 2MgO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解释:燃烧放大量热,使部分白色固体进入空气中,剩余物质质量减少,所以指针向右偏转。

讨论:如果把镁条燃烧的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比镁条的质量大,为什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因为MgO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Mg与O2的质量之和,燃烧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

反思: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他们(填“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中进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实验6-1】实验目的:探究木炭的吸附性现象:红色墨水变为无色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2)可燃性 C + O2点燃 CO2 2C + O2点燃 2CO【实验6-2】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实验目的:探究木炭的还原性。

装置: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火焰集中,达到高温条件,也可以用酒精喷灯)。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操作:把刚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加热。

然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