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先充分利用天平图引导学生感受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并据此列出相应的等式和不等式,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方程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并体会到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通过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模型,内化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思想,感受方程的实际价值。
2、第二题
⑶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3、第三题
⑴看图,列方程。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 1
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2、“练习一” 2
⑴说说图意,数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2、出示例3第一幅图。
⑴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⑷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 板书:50+10=50+10
50+a=50+a)
3、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
(二)教学例2
1、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7、追问:哪些是等式?
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⑴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⑵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结果是等式。交流后填一填。
⑶校对。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⑴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填写。
⑵交流,说说根据。
生:X+10=50
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左边只剩下x。
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8-x=3 20+30=50
5+x>9 y-16=54
二、教学新授
㈠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⑴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5、通过上面四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
㈡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㈢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
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4、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2、天平。
4、班里交流。
3、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2、独立填写。
3、交流。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8、都含有未知数。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解方程,并检验。
3、“练习一” 5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2、指名口答。
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
⑵学生讨论。
⑶交流:①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②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比如a。
学生交流。
生:第二个等式中的a可表示任何数。相同的地方是左右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用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程的实际价值,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扫除思维方式及心理上的障碍。
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课题
一、简易方程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
课型
新授课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
3、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
5、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不相等呢?
㈣完成“练一练”
1、第1题:解方程。
2、第2题:看图填空。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 3
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画横线。
2、“练习一” 4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⑵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⑴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⑵全班交流。
⑴看线段图列方程。
Hale Waihona Puke ⑵交流,说说想法。⑵在书上写出方程。
⑶交流。
通过天平所显示的平衡情境图,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课题
一、简易方程(等式与方程)
课型
新授课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