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指导

幼儿园课程指导


• 3-4岁孩子生命特点描述: 是幻想与想象的黄金时期,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花很多时间去看、观察和模仿。他们 整天忙于探索自己的世界,常游离于集体 活动之外。对完善运动技能很感兴趣。 他 们喜欢重复的活动,如反复听一个故事, 一首歌曲。喜欢不断完成又破坏,比如把 堆在一起又散开。这些对于将来他们对变 化和稳定的理解非常重要。
重要基础,但仅以一个学习理论来支撑一个课程体系仍有局限。
2、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的是学习时的建构和互动,但有效的建构互动 是需要条件的: (1)以师生互动来说,对师生比有一定要求;我国许多幼儿园很难达到 这样的要求。(一个班最好不超过15个孩子) (2)儿童必须有相关经验支撑才可以建构。(儿童的建构与互动能力本 身需要培养,这对教师指导提出了能力上的挑战)
做客
走近小学
尊敬老人
公共场所规则
尊重成人劳动
学习规则
生命与社会
社会环境的认知:家庭——社区——家乡——祖国
过新年(小)——过年真好(小)——妈妈的节日(小) ——我的家(温馨的家、团团圆圆的家、家中的老人) (中)
2、主题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但具体活动与主题核心经
验相关的内容逻辑链接需要加强。(每学期5个主题)
如大班的主题“快与慢”主题
每一个孩子都有快和慢的体验,快的生活节奏和慢的生活节奏给人以什么样的感 觉?行动太慢会怎么样?生活中什么时候应该快,什么时候应该慢?怎样安排生 活节奏才合理?围绕这些去体验活动是可以的。让幼儿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节奏。
课程理念在活动设计中的渗透举例:
• 例:小水滴旅行记 • 主题目标 • 1.在玩水游戏中,积累有关水的特性(无色、无 味、透明、流动的液体,有浮力、张力、渗透、 溶解等现象)的感性经验。 • 2.通过科学小实验,感受水的三态变化,产生探 索欲望。 • 3.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 水的不同状态,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 4.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 资源等环保意识。
小班(上)
小班(下) 中班(上) 中班(下) 大班(上) 大班(下) 总计
主题名称
哭哭笑笑;和水果宝宝一起玩;镜子里的我;瓶瓶罐罐;拔萝卜
我们吃什么;青青小草;宝宝和妈妈;小兔儿乖乖;奇妙的水 鼻子和气味;爬呀爬;软和硬;会跳舞的树叶;小花布 我真能干;桥这一家子;花花朵朵;我想飞;花木兰 我的故事;看海去;城市风景;谢谢你;旋转总动员 白天黑夜;绿野仙踪;房子的秘密;快和慢;你快乐,我快乐 30个主题
有24个活动:
快快国和慢慢国、慢吞吞的小熊、泡茶、拔苗助长、小小赛车手、雨天的车要慢 慢开、最快的车、鼓点声声、拍球、金龙狂舞、划龙船、船沉了、小船飞上天、 画笔飞扬、直直和弯弯、马儿跑得快、争分夺秒、一分钟有多长、小小赛车手、 降落伞、小伞兵、日月山、写汉字、钟老头买钟。
活动比较多的让幼儿听一听、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做 一做。
• 第四步:行动 • 策略: • 团结一切利用的资源进行课程的 深度建设。
• 指导思想: • 吸纳他人优点,弥补自身缺点,建构既具 前瞻性又具基础性的课程教材资源。 • 以新的先进的理念(生命、实践、智慧课 程理念)指导我们的课程编写。 • 从大课程观着眼,从细节处入手。
• 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基本趋势:
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生活本位——生命本位
• 课程变革的基本立足点:
为儿童的一生幸福奠基 (纲要精神)
• 幼儿园课程中最为基本的范畴:
生命 ·实践 ·智慧
• 为何将其立为基本范畴:
• 生命与生活、主体、儿童 • 实践与体验、活动、探究 • 智慧与知识、能力、智力
• • • • •
突破与贡献: 是国内较早的一套主题式幼儿园课程 促进了新纲要的贯彻与实施 促进幼儿教师课程观的更新(分科到整合) 改变幼儿园课程学科化、小学化倾向
• • • •
不足与局限: 关注了主题整合对领域的连续性关注不够 主题内容的新颖性与普适性不足 教材资源的经典性不够(如音乐、故事等)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
课程修订思路与特点分析
报告人: 甘 剑 梅
报告内容:
• 课程修订的缘起 • 课程修订的思路 • 课程修订后的特点与特色
课程修订的缘起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1版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2.
• • • •
依据: 新纲要精神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组织思想 主题式课程
• 5-6岁孩子生命特点描述: 快乐、活跃、热情、喜欢计划,能进行有 意识的角色分配,常花大量的时间讨论谁 做什么。喜欢各种表演游戏。他们对周围 他人的要求及感觉更加敏感。对他们来说, 轮流做某事或者和别人分享玩具及其它东 西已经不再那么困难了,“最好的朋友” 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也开始进入“微型 青春期”,常常会觉得无聊。
• 内容框架的确立依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关 键经验获得的需要,以及生命活动的拓展、 生命体验的不断加深,由近及远、由浅入 深,按照“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 会”,“生命与自然”三条逻辑线索展开。
生命与自我
幼 儿 园 课 程 指 导 2
儿童的生命是在与自
我、他人、社会的互动
生命与社会
中,在对自然的了解与 认识中逐步丰富与成熟 的。
内容需要更新,横向主题与纵向领域之间的协调
问题,关于数学内容的安排,主题内容的普适性、
教材资源的经典性问题等等。
• 第二步:学习 • 研究分析其他一些使用较广泛的教材,博 采众长。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 幼儿园体验· 探究· 交往课程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研究分析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编写的课程
特色:
第一,强调学习是积极、自觉的活动过程,是建构的实践 。 第二,强调互动(师幼、幼幼等)及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第三,主题介绍,尤其是主题说明语言亲切。
学习中的启发:
1、建构主义的理论是学习的理论,而不是课程的理论,它更多说明的 是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如何进行才更为有效。这固然是课程建构的一个
• 4-5岁孩子生命特点描述: • “精力充沛”和“想象力丰富” ,喜欢扮演各种社会角 色,喜欢和人交流,开始有幽默感。他们的语言可能包括 一些傻乎乎的词儿,也可能有一些不敬的话。他们的话还 常伴随着喧闹的大笑声。对他们来说想象突然变得比现实 生活还重要,这使他们常常感到迷惑,分不清现实和“想 象中的现实”。讲一些颠三倒四的故事和说话夸张也是常 有的事。他们对自己能做的事感觉良好,表现出自信,并 愿意尝试新的冒险。他们会在楼梯上跑上跑下,拐弯跑, 蹬着小三轮车或踏板车猛冲一气。往往不能正确估计自己 的实力而尝试一些危险、出格的事,常常缺乏耐心。
• 第三步:思考 • 确立课程修订基础理念
思考的主要问题:
幼儿园课程变革的新趋势是什么? 幼儿课程变革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中有没有一些最为基本的范畴?
幼儿园领域内容如何与主题协调?活动内容如何与主题契合?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线索如何呈现?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梯度如何把握? ……
1、生命是基础
生命是一切的源头。对幼儿生命的滋养与呵护是幼儿教
育的基础工作,只有当幼儿有活泼与健康的生命力,他
的智力、情感、社会性才能健康的发展。因而,我们强
调深刻的理解与尊重儿童生命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 幼儿生命的基本特点: • 在身体、心灵和精神上幼儿都还是一个未 完成的生命。 • 四肢活跃,用整个身体去体验与感受世界 • 还不能很好地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 还不能进行大量的主动的、有意识的思考
亲亲热热小伙伴(小下)
小天使来了(中下)
我们都是好朋友(中上)
请让我来帮助你(大上)
我会记住你(大下)
生命与社会
社会规则:游戏—集体生活—交往—公共场所—学习
一起玩玩具
亲亲热热小伙伴
甜嘴巴娃娃
小红花找朋友
游戏规则
我们都是好朋友 请到我家来做客
礼貌
爷爷奶奶你好吗
集体生活规则
热闹的大街
同伴交往规则
劳动的人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对《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理解的不断深 入,这套课程资源在使用中暴露出的局 限,使修订完善成为必须。
课程修订思路
反省
行动
学习
思考
• 第一步:反省 • 反省分析第一版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听取专家 意见、教研员意见、一线教师意见) 如:主题语言不够亲切,主题名称不够新颖,主题
生命与自然
生命与自我
自我意识:
认识外部躯体及行动特征
我自己来(小下)
内部情感特征
我自己(五个宝、小手小脚)(小上)
我爱洗澡(小下)
快乐魔法(中下)
我又大一岁了(中下)
不一样的你和我(中上)
我是哥哥姐姐(大上)
我是老师的小帮手(大上)
我真棒(大下)
我掉牙了(大下)
生命与社会
一起玩玩具(小上)
同伴关系:学会一起玩——学习做朋友——责任和友谊
课程修订后的特点与特色
• • • •
主题内容框架的调整与确立 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处理 活动教案设计的特点 配套资源设计的特点
• (一)主题内容框架及呈现方式的调整:
解决的主要难点: 主题内容的确定、主题线索、领域平衡、教 学活动经验的连续及其与主题的契合是确 立内容框架的难点。
• 1、主题内容框架的调整 • 我们根据课程理念对主题中所涉及的各领域 内容进行了横向架构与纵向的梳理,既考虑 了幼儿生命完整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全面性与 经验完整性,也考虑了儿童各年龄段发展的 阶段性与顺序性协调了主题课程横向整合与 领域内容纵向发展的关系 。
• 3、智慧是目标
• 遗传性智慧 • 获得性智慧
智慧
能力
知识
• 从儿童智慧的具有原生性、质朴性、行动 性、整体性与发展性看,开启与培养儿童 智慧要注意的问题: • 对儿童要有敬畏之心,他们天生是智慧的 • 呵护儿童的纯真与想象 • 尽可能提供儿童行动与实践的机会 • 尽可能关注到儿童生命的整体性(身体、 心灵、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