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生虫感染人的方式包括: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呼吸道感染、媒介昆虫叮咬、接触感染、输轿胎盘感染、自体内重复感染、逆行感染2、寄生虫对人体造成的三大危害是:夺取营养物质、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3、寄生虫病传染源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4、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
5、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6、经输血可传播的原虫病有疟原虫、杜什利什曼原虫、弓形虫。
7、有便秘习惯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带虫者的粪便中只能查到包囊,肠外阿米巴病病灶抽取物中只能查到滋养体。
8、急性肠阿米巴病病人粪便涂片检查时,送检标本应注意:尽量挑取有粘液脓血便处粪便、及时送检、保温、容器干净无污染。
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虫者,其感染阶段是成熟包囊,致病阶段是:滋养体,感染方式为经口、肛门一口接触,蝇及蟑螂在包囊的传播上也起一定的作用。
10、阴道毛滴虫除了寄生在妇女的阴道、泌尿道外,还可以寄生在男性的泌尿道和生殖道。
可以引起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丸炎。
11、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以发生以下变化:增大色淡、薛氏点。
红细胞出现上述变化从大滋养体期开始;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正常或略小,可有数颗粗大红色的茂氏点。
12、在弓形虫的发育过程中有5种虫期,即滋养体包囊、配子体、裂殖体和卵囊,弓形虫假包囊内的滋养体称速殖子,组织器管内包囊的滋养体称缓殖子。
13、生活史中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的是(线虫)蛔虫、蛲虫、鞭虫、钩虫,需要中间宿主的线虫有丝虫、旋毛虫。
14、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15、蛲虫感染率,农村低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16、蛲虫的常见并发症为蛲虫性阑尾炎、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盆腔炎症。
17、钩虫的感染阶段为丝状蚴,感染方式主要为经皮肤感染。
18、钩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上段,以血液、组织液、肠黏膜为食。
19、钩虫引起盆血的主要原因有虫体自身快速吸血和快速排血、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渗血、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仍可继续渗出、虫体吸血量大。
20、钩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感染,少数可经口或经胎盘。
21、两种丝虫或虫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有所不同。
班氏丝虫除寄生于浅表部淋巴系统外,还主要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则我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
22、旋毛虫对人的危害可分为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囊包形成期。
23、虫卵内含毛蚴的吸虫是华支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而虫卵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的吸虫是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24、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和结肠增殖型。
25、并殖吸虫病临床上可分为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压临床型。
26、治疗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是吡喹酮。
27、华支睾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其中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蛳,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虾,常见的保虫宿主是猫和犬。
28、我国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分为:平源水网型、湖沼型、山区丘陵型。
29、人体寄生虫的蠕虫中,虫卵最小的是华支睾吸虫,最大的是布氏姜片吸虫。
30、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有赖于粪便中的虫卵水、水中同时存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当地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
31、人食生猪肉可感染的寄生虫病有:猪带绦虫病、旋毛虫病、引形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等。
32、绦虫成虫由头节、颈部和链体三部分组成。
33、猪肉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称为猪囊尾蚴,在人体常见农村生部位是皮下、肌肉、脑、眼等,引起囊虫病。
34、曼氏裂头蚴的转续宿主有蛇、鸟、猪。
35、人体感染裂头蚴的途径有:裂头蚴经皮肤、生食含裂头的蚴的蛙、蛇肉食入含尾蚴剑水蚤。
36、虱除传播流行斑疹伤寒外,还可传播流行性回归热,其病原体为回归热疏螺旋体,人体感染此病是由于虱体因痛痒被抓破后体液中的病原体经皮肤伤口或粘膜而进入人体所致。
37、疥螨寄生人体部位为表皮角质层,感染方式主要为接触感染。
38、传播疾病的蚊虫有三属,它们是按蚊、伊蚊和库蚊。
39、由媒介昆虫的疾病称为虫媒病,其传播方式有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40、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杆菌,它是在跳蚤叮人吸血时传播给人体的。
41、在人体寄生虫的蠕形螨包括皮脂腺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两种,人体受感染菌途径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42、可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寄生虫病有:阴道毛滴虫病、耻阴虱病、溶组织内阿米巴病、隐孢子虫病、贾弟虫病。
43、蚊类的孳生地可分为田塘型、缓流型、丛林型、汗水型、容器型。
44、医学节肢动物以生物性传播疾病的方式,分为发育式、增殖式、发育增殖式、经卵传递式。
45、在昆虫发育过程中,幼体破卵而出的过程称孵化,幼虫化育为蛹的过程称化蛹,蛹自蛹壳裂口而形成成虫称羽化。
46、重要的虫媒寄生虫病有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和锥虫病等。
47、幼虫期孳生于土壤(疏松土质)或尘土中的昆虫是白蛉和跳蚤。
1、寄生虫(parasite)一些低等动物失去在外界环境中过自由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井给后一生物带来损害,这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2、宿主(host)被寄生虫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称宿主。
3、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的全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及其所需外界环境条件,称为生活史。
4、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终宿主。
5、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7、宿主(reservoir host)人体的寄生虫还可以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是人体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来源,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8、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瞄染状态,如肺孢于虫,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在宿主体内繁殖,引起疾病,这些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生虫。
9、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但可排出病原,成为传染源。
10、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指寄生虫可在通常寄生部位以外的其它器官或寄生,例如卫氏并殖吸虫在脑;血吸虫卵在肺、脑等部位的寄生。
11、带虫免疫(premunition)有的寄生虫感染可使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体内的寄生虫也因免疫而处于较低水平但未被完全清除;一旦使用药物杀死了体内残余的寄生虫,已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
这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
12、气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患需虫病时,体内活成虫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对已存在件内的活成虫影响不大,但可以作用于侵入的感染朋幼虫或童虫以抵抗再感染,这种免疫状态称伴随免疫.13、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生活吏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到感染阶段,再通过食人污染食物或接触土壤感染人体.如蛔虫、钩虫等。
14、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幼虫阶段必须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期,才能感染人体,如吸虫。
15、幼虫秽行症(1arvalmlgrans)部分非人体寄生虫的幼虫侵入人体后,在组织内停止发育,但能长期存活和移行造成组织损害.根据幼虫移行的部位分别称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16、转续宿主(paratenic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侵人非正常宿主后,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生存,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此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17、寄生虫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隐性感染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18、裂体增殖(schizogony):为原虫的无性生殖方式之一,即多分裂.胞核先分裂为多个,严质再分裂并包绕每个已分裂的细胞核,如此,一个个体便增殖为多个子代个体。
19、人际传播型:生活史简单,只需要一种宿主(人),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感染者传播给易感染者的一类原虫,可分为二类;1生活史只有滋养体阶段,直接或间接接触滋养体而传播,如阴道毛滴虫属于这类原虫.2生活史有滋养和和包囊两个时期,一般通过饮水或食物进行传播.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属于此类原虫。
20、循环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在其体内的虫体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并形成世代交替现象,如刚地弓形虫属于此类原虫。
21、疟疾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是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症状的时间。
包括疟原虫红外期发育和红内期疟原虫经敷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
输血型疟疾潜伏期短,仅需红内期疟原虫发育的时间。
22、疟疾发作(paroxysm):一次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阶段。
23、疟疾的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发作停止后,患者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24、疟疾复发(relapse);疟疾发作停止后,血内疟原虫已被消灭,而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可从休眠状态发育为红外期裂殖子并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繁殖,引起疟疾重新发作,称复发。
25、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丝虫病病人体内的微丝蚴,一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作为夜现周期性.两种微丝蚴在外周的出现数量最多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丝虫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丝虫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
26、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相互交替形成的一种生殖方式,如疟原虫。
27、食物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parasito$1s):在流行病学上把因生食或半生食了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指食物本身含感染期寄生虫)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28、虫媒病(arbor-disease):病媒节肢动物或病媒昆虫通过生物性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
29、机械性传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病媒节肢动物对病原件只起携带输送作用,病原件可经体表、口器或通过消化道排出而传插,病原体的形态和数量不变。
30、生物性传描(biological transmission):病服体必须在有关的节肢动物体内进行繁殖或发育,或繁殖并发育到感染阶段才能传播,病原体的形态或/和数量有改变。
31、生殖营养周环(gonotrophiccycle):又称生殖营养周期.是指节肢动物的雌虫吸血。
32、到产卵的楚个过程,包括饱吸血液、胃血泊化与卵巢成熟及产卵3小阶段.33、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态习性及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