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总结报告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凝聚力,是企业凝聚和激励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碳纤维厂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推行文化管理,并在基建施工、联动试车、工艺调优、稳定生产的各个阶段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公司内外的一致好评。
2010年,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碳纤维厂根据公司文件要求,认真总结、提炼过去两年的工作,全面梳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脉络,以百吨稳定运行、千吨级碳纤维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精心制定建设规划与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落实,工厂的企业文化软硬实力均有显著提高。
现将活动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1.领导机构健全。
工厂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工作,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科室长、车间党支部书记为主要成员。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研讨企业文化工作建设规划,为工厂的企业文化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将企业文化工作提高到了相当的高度,企业文化工作分解到工厂的各个层面,融入到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文
化建设与工厂生产经营管理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3.常抓培训,打造学习型团队,工厂企业文化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4. 精细管理,科学规划,工厂加大了对企业文化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工厂、车间、班组三级网络宣贯工作比较到位,职工对工厂文化认知度高、参与率高。
二、科学规划,工厂的文化设施日趋完善
1.在公司的支持下,工厂加大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了图书馆、体育馆、展厅、参观走廊,并针对车间、班组文化设施单薄的实际,精心提炼,科学规划,建设了职工小家、文化走廊及班组休息室。
目前,工厂、车间、班组三级文化设施完备、规范、成体系。
2.工厂的展板、网络主页、宣传栏等载体及时更新公司、工厂的政策及生产、生活动态信息,利用率较高,传播广泛。
3. 工厂的体育馆、图书馆、职工小家等文化设施定时免费开放,能够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三、弘扬精神文化
1. 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公司“四种精神”为基础,传承登天精神。
工厂建有登天精神教育基地,定期对职工开展教育培训,并且蔡小平厂长被提名为新时期登天精神代表人物的候选人,为全厂员工提供了精神支柱。
2.碳纤维团队誓言:宁让黑发变白发,也要把白丝变黑丝,全厂职工尽人皆知,并身体力行,该誓言成为中国石油建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60句石油名言之一。
3.结合碳纤维产业现状及未来走势,工厂提出了“四化”发展方向、“长、宽、高”立体发展战略、“百、千、万”发展目标等愿景文化,建立发展目标,树立发展信心,从而达到用事业凝聚人、用文化感染人的预期效果。
4.认真提炼,形成碳纤维厂特色文化理念。
“一种精神”即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合力攻坚、忘我奉献的登天精神。
“两手”即工作上手把手,生活上手拉手。
“三视”即视工厂如家庭,视装置如生命,视职工如亲人。
“四力”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建设是第一竞争力;团队建设是第一向心力;企业文化是第一凝聚力。
“五爱”即爱党、爱国、爱厂、爱岗、爱家。
“六讲”讲形势、讲任务、讲责任、讲感恩、讲奉献、讲作为。
“七要”心情要舒畅;身体要健康;工作要快乐;科技要创新;生产要安全;发展要稳定;企业要和谐。
四、倡导行为文化
1.工厂编有《碳纤维厂企业文化手册》、《荣誉册》、《画
册》,拍有宣传片,有岗位操作规程、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办公与生产管理细则,积极引导员工,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
2.工厂组织开展全员大培训和“师带徒”等传、帮、带活动,职工技能素质不断较高,在公司组织的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从班组抓起,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有效,职工有较强的适应发展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工厂有中油特等劳模、吉林省劳模、公司劳模、市级优秀团员、青年文明号等一批先进典型,他们在日常生产中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合力攻坚、忘我奉献,是全厂职工学习的楷模。
劳模及先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让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工会等组织重视关心职工冷暖,及时开展慰问及救助工作,积极维护职工权益,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保证了工厂的大局稳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丰富群众文化
紧张工作之余,工厂开展了趣味安全运动会、包饺子比赛、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篮球赛、羽毛球赛、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强健了体魄,活跃了气氛,凝聚了人心,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紧紧围绕行政中心工作,工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
各生产单元的单联机试车和投料开车,我们组织开展了“三视”、“五爱”、“六讲”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员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不断强化克难求进、爱岗敬业精神,把思想凝聚到工厂发展上来。
围绕蔡小平厂长获得中国石油特等劳动模范及工厂受到集团公司高度评价,以完成年度控亏指标为落脚点,组织开展了“展碳纤团队风采,树创业发展信心”主题教育活动。
希望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来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文化理念,全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碳纤维团队,推动碳纤维的产业化发展。
企业文化文体活动渗透力较强,职工参与率较高,保证了职工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效果较好。
六、培育形象文化
1.工厂成功接待了中国石油领导干部会议300多名领导的参观,又先后接待了温家宝总理、李源潮书记、吴邦国委员长等一大批党和国家及省市领导人。
各级领导对碳纤维厂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工厂已经成为对外展示公司良好形象的窗口。
温家宝总理评价:碳纤维四十年磨一剑,打破国际垄断和封锁,制造出我们国家自己的碳纤维,成果令人振奋。
李源潮书记做出了“国内规模最大、装备最完善、技术含量最高、质量最好”的高度评价。
吴邦国委员参观后欣然为碳纤维厂题
词,“以自主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
蒋洁敏总经理为吉化的发展做出了“四个定位”,其中之一就是碳纤维,并要求工厂加快产业化步伐,成为效益的增长点。
中国石油100多家局级单位,总部为一个项目做定位还是第一次,这充分显示了中油总部对碳纤维的重视与肯定,也为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工厂坚持以人为本,履行责任,诚信为基石,注重培育良好的企业内外部形象,形成了对客户的诚信型形象、对职工的关怀型形象、对社会的责任型形象、对同行的竞合型形象。
3. 碳纤维厂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公司内外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2009年10月,工厂荣获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颁发的“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七、促进了经营管理
企业文化源于生产并指导生产。
碳纤维厂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到了相当的高度,要求工作分解到各个科室。
比如说制度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执行力文化建设、操作文化建设、设备文化等。
针对制度不健全的实际,在工厂企业文化部门的牵头组织下,工厂各科室2010年制修订相关制度与细则共30余项,涵盖了工厂生产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工厂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针对设备管理我们提出了包机制、党员责任区、
团员责任区,使巡检更加规划,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针对碳纤维生产对人的因素要求比较高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精”理念,即生产精心组织,管理精雕细琢,成本精打细算,质量精益求精。
“四精”理念在日常生产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在“四精”理念的引领下,工厂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生产稳定运行,并实现了降本增效。
八、坚持“一三一”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新力度
2011年是工厂“十二五”的开局年,是工厂进行千吨级碳纤维项目建设、复合材料项目建设,将碳纤维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年。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我们的基础管理、人员素质、工作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支撑、宣传造势,提升企业形象。
2011年,我们要借势成事,以“四个定位”为指引,以百吨稳定运行、节能降耗、千吨及复合材料建设为切入点,以提升工厂企业文化软实力为着力点,以安全生产、人员素质提升、思想稳定为最终落脚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文化工作。
“一”就是要搞好一个提炼,这是方法。
即每个车间、科室提炼出一句与自身工作特点密切相关文化理念。
各单位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三”就是要搞好对文化理念的消化、宣传、落实三个环节,这是手段,也是我们检验年初提出的文化理念的一个
过程。
“一”就是要搞好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一年的实践,这个环节我们就是要对前面的文化理念进行优胜劣汰,做再提炼、再提升。
以自主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
也许碳纤维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而这也恰恰是我们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下一步,工厂将以“四个定位”为引领,以“一三一”为方法,以自主创新为根本,以促进生产经营为目的,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最终实现生产与文化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