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题一、判断对错题1.根据西方经济学,机器是资本,但资本不一定是机器。
(√)2.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3.预算线上的各点说明每种商品的组合是相同的。
×4.垄断对社会造成了损害只在于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
×5.公共物品一般在消费时不具有外部性。
×6.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厂商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7.政府管制是指变私人企业为政府拥有和经营。
×8.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9.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目的时为了使政府可以充分控制经济的发展。
×10.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
√11.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所以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基础不再是对个人行为的分析。
√1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是不相等的。
×13.GDP是在某一时期内,对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测度。
√14.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15.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
×16.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17.在IS曲线上,随着利率的降低,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18.给定总产出不变。
当政府指出增加时,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19.在LM曲线上。
利率与国民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
√20.一位病得很重的会计师无法进行工作,于是成了失业者。
×21.一位全日制大学生在图书馆拥有一份非全日制工作,他是就业者。
×22.一个主动跳槽的员工目前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他是自愿失业者。
√23.失业的存在是因为现行工资水平下找工作的人比工作职位多。
√24.结构性失业的存在是因为工作空缺的类型同失业者的技能不相符。
√25.失业是因为对劳动力的整体需求下降了,这与经济周期有关。
√二、单项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研究(B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2.在经济衰退时期,经济活动水平下降,( D )将上升A.季节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3.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是指(C )A.名义GDP减去对别国的赠与;B.名义GDP减去全部的失业救济;C.将名义GDP根据价格变动进行调整后得到;D.将名义GDP根据失业变动进行调整后得到4.下列哪一项不计入当年的GDP( C )A.当年整修过的股东汽车所增加的价值;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的价值;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5.某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与此同时就业量也有所降低,原因可能是(B )A.劳动供给曲线向上移动;B.劳动供给曲线向下移动;C.劳动需求曲线向上移动;D.劳动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6.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A )A.它和等于1;B.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C.它们的和等于0;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以下哪一种情况在经济衰退中不会发生( B )A.产量增长下降;B.每位工人工作小时数增加;C.通货膨胀率降低;D.实际工资降低。
8.如果经济中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价格没有上涨,那么这时( 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恶性通货膨胀;C.存在真实通货膨胀;D.存在抑制性通货膨胀。
9.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是(B )A.结构性的;B.需求拉动性的;C.成本推动性的;D.抑制性的。
1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B )A.有可能和失业同时发生;B.不可能和失业同时发生;C.有可能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发生;D.不可能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发生。
11.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B )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12.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C )A.会使销售收益增加;B.该商品销售收益不变;C.会使该商品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13.在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同时下降的情况下(C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将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产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将减少;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产量将下降。
14.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15.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 )A.价格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D.边际成本之比。
16.消费者剩余是( C )A.消费过剩的商品;B.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减去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D.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17.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 B )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
18.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D )A.信息不对称;B.公共物品C.自然垄断D.以上都对。
19.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则会( A )这种商品的购买。
A.增加;B.减少;C.不改变;D.增加或减少。
20.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D )A.增加10%;B.减少10%;C.增加大于10%;D.增加小于10%。
21.基尼系数可以从洛伦茨曲线中计算,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B )A.洛伦茨曲线向45°线移动;B.不平均的增加;C.不平均的减少;D.不平均没有改变。
22.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C )A.道德陷阱;B.搭便车问题;C.信息不对称问题;D.逆向选择。
23.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单位物品之后,得到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B )A. 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B.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C.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D.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2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 )A. 平均产量增加;B. 平均产量减少;C. 平均产量不变;D. 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25.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B )元;元;元;元26.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B )A.减少;B.增加;C.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7.预算线反映了( A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B.消费者的偏好;C.消费者人数;D.货币的购买力。
28.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商品时( D )A.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B.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C.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D.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29.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的市场是:( A )A. 完全竞争的市场;B. 完全垄断的市场;C. 垄断竞争的市场;D. 寡头市场。
30.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31.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A )A. 等于零;B. 等于一;C. 大于零小于一D. 大于一32.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 )元;元;元元33.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B ),问题就可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34.某人的吸烟行为会造成(D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3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36.蛛网模型以( D )假定为前提。
A.需求量变动存在时滞;B.供给量对价格缺乏弹性;C.消费者改变对未来的价格预期;D.生产者按照本期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产量。
37.需求规律说明( D )A. 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B. 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C. 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 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38.若某商品价格上升10%,其需求量下降10%,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C )A. 缺乏弹性;B. 富有弹性;C. 有单位弹性;D. 无法确定。
39.完全垄断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A )A. 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B. 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C. 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D. 两者无任何关系。
40.假设某厂商的收益不足弥补可变成本,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他应该( C )A. 减少产量;B. 增加产量;C. 停止生产。
D. 产量不变41.随工资水平的提高( B )A. 劳动的供给量一直会增加;B. 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C. 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 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减少。
42.总需求曲线( D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43.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D )。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净投资加政府支出。
44.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意消费者( 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S;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S;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减少。
45.当消费函数为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4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B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