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感受统计的意义
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关键: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具准备:教学情境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
红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60 156 172 169 156 145 148 156 160 145
165 163 160 160 151 151 165 151 160 156
158
蓝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45 150 150 163 153 157 161 163 158 153
169 158 145 163 150 158 161 172 157 153
157
教师提问:
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教师提问: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二)小组探究汇报交流
1、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学生交流: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教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师小结: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种方法,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6、生独立完成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交流。
7、集体共同比较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板书:红队队员平均身高158cm;蓝队队员平均身高157cm;
红队队员身高占优势
(三)巩固拓展应用
1、出示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捐书情况的统计图。
教师提问: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2、你能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吗?如果能,只列式不计算,但请估计答案合理范围。
如果不能,什么理由?
(1)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平均每人9岁,乙组平均每人11岁,那么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2)小燕子用8天时间读完一本书。
他前2天每天读26页,后6天每天读40页,小燕子平均每天读几页?
(3)某公司在9月份的前17天每天节约用水280吨,后13天每天节约用水320吨,问9月份该公司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
(四)师生概括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置
1、同学们,你的压岁钱是多少,你认为怎样使用比较合理?
2、调查一下我们班每个(也可以是一部分)同学的压岁钱,并计算一下每个人的平均压岁钱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信息窗2: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