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理制
25
• 其次 其次,随着各级政府之间往来日益频繁,城市早 已不再是封闭性政治经济实体,如城市预算 城市预算的3 城市预算 0%出自联邦及州的税收,很多工程也往往超越 城市范围。城市经理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来协调各级政府间的关系 协调各级政府间的关系。 协调各级政府间的关系
市经理制的挑战
• 再次,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城市经理掌握大量 再次, 信息。他们在对议会提供政策性建议及起草预算 时,实际上已部分地参与政策的制定,这就使他 们已身不由已地进入政治舞台 身不由已地进入政治舞台,而不能只顾及行 身不由已地进入政治舞台 政方面、恪守中立的传统信条了。 • 此外,城市经理制盛行于白人、中产阶级居民为 此外, 主的中小型或新兴城市 中小型或新兴城市,而不适应种族混杂、收 中小型或新兴城市 入差别悬殊、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大城市,反映出 城市经理制的局限性。
23
24
• 今时今日咁既服务态 度系唔得噶
市经理制的挑战(在美国)
• 城市经理制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 60、7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着的郊区化及层 出不穷的科技变革,对市政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处于市政管理前沿的城市经理自然经历着新的、 更高层次的考验。首先,尽管城市经理制与其他 体制相比,尚能适应郊区化 郊区化的发展,但在具体问 郊区化 题的处理上,仍有种种棘手的问题尚待解决。
13
市经理制在我国的发展
• 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我国实行城市经营经 理制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但在城市政府必须 改进效率、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加强城市建设这一点 上是相同的。 • 从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来看,要想实行美国式 的地方政府经理制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探 索适合国情的方法,比如成立城市经营公司,由市 长兼任经理。市长兼任经理便于从全局的高度来经 营城市。或者也可以聘请专家来负责城市经营,但 必须赋予城市经理以实在的经营权力。
(一)利用专家治理城市,加快城市管理的科 学化、专业化进程 (二)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为城市管理注入 生机和活力 (三)实行绩效评价制度,促进城市公务员队 伍的专业化建设 (四)让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推动城市管理工 作的科学化发展
19
对中国城市管理模式的启发
(一)利用专家治理城市,加快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进 利用专家治理城市,加快城市管理的科学化、 程
14
对中国城市管理模式的启发
城市经理制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利用专 家治市,不失为科学又富有生机的市政体制,在美 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5
虽然中国与美国的城市状况不尽相同,但作为 一种优秀的管理模式,城市经理制仍然可以被我们 吸收和学习,改进政府城市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 吸收和学习,改进政府城市管理体制 提高行政效 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率,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0
• 在我国,市长作为政治领导人往往权力非常集中,面对城市 在我国,市长作为政治领导人往往权力非常集中, 管理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整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 管理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整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造成了 效率低、成本高的运作弊端。 效率低、成本高的运作弊端。 • 我国的城市政府必须转变思维,市长要善于分权,将行政管 我国的城市政府必须转变思维,市长要善于分权, 理权相对过渡给受过专门训练、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之手, 理权相对过渡给受过专门训练、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之手, 采用专家治市的方法,使城市管理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 采用专家治市的方法,使城市管理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 • 为了减轻市长的负担,可以建立行政官办公室辅助市长处理 为了减轻市长的负担, 城市事务,行政官必须是城市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城市事务,行政官必须是城市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由市长 任命,对市长负责, 任命,对市长负责,由市长视行政官的政绩来决定其任免 。
2
市经理制
1.市经理制的含义 市经理制的含义 2.市经理制的发展过程 市经理制的发展过程 3.市经理制的主要特征 市经理制的主要特征 4.市经理制优缺点 市经理制优缺点 5.市经理制在中国 市经理制在中国 6.市经理制的挑战 市经理制的挑战
什么是市经理制
市议会经理制 模仿企业组织方式而形成的一种市政体制。 市经理制是指城市的立法权由民选议会掌 握,再由市议会聘任一名市经理执掌行政权 的行政组织体制。 市经理≠市长
26
27
对中国城市管理模式的启发
(三)实行绩效评价制度,促进城市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 实行绩效评价制度, 建设 • 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一支具有行政 知识和行政管理才能的专业化队伍。 知识和行政管理才能的专业化队伍。通过建立绩效评价 制度, 制度,对城市公务员行政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执行效 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可以实现城市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可以实现城市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 同时制定公务员专业化水平目标责任书和得分标准,根 同时制定公务员专业化水平目标责任书和得分标准, 据完成目标的成绩确定先进的部门和个人, 据完成目标的成绩确定先进的部门和个人,这样可以克 服绩效评价中的人情关系,使绩效评价工作科学化、 服绩效评价中的人情关系,使绩效评价工作科学化、公 平化。 平化。
市经理制的主要特征
市议会由民选的市议员组成,行使议决权。 市经理由公开聘任产生,对市议会负责,对市 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 美国一部分中等城市和多数小城市都实行这种 市政体制。
11
市经理制的优缺点
优点: 优点:
•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选择范围。
12
• 2.实行专业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 3.政治矛盾与城市管理相分开,便于政策 制定和执行(市议会处理政治矛盾,市经 理集中精力解决专业和技术问题)。
9
10
市经理制特征
科学化管理原则,即按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市政管理。 • 它和企业中的管理体制具有相当的相似性 相似性,存在着三级 相似性 的委托代理关系:
企业:一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董事 企业 会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三是经理与企业内各部门的 委托代理关系。 市经理制:分别是市民与市议会的委托代理关系、市议 市经理制 会与市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市经理制的优缺点
缺点:
• 1.当市经理难以处理政治矛盾,而它又与城市 管理交织在一起时,市经理往往无能为力。 • 2.市经理制易产生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 • 3. 缺乏政治领导在体制上的明确安排。
市经理:政治中立的城市管理专家,不参与政治,相 当于企业总经理,由议会根据所需人才的标准进行聘 任,掌握行政权力,执行议会制定的方针、政策。 市长:通常在议会成员中选出,没有超出其他议员的 权力,职责主要是作为城市代表进行礼仪和外交方面 的事务。
对中国城市管理模式的启发
(二)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为城市管理注入生机和活力 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 • 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为城市管理注入生机和活力 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
21
• 城市管理变通性地借鉴企业先进的经验,目标管理、质量管 城市管理变通性地借鉴企业先进的经验,目标管理、 战略管理等在企业运行中体现了无比的优越性, 理、战略管理等在企业运行中体现了无比的优越性,可以根 据城市政府的管理特点加以利用, 据城市政府的管理特点加以利用,发挥各个管理方法的协调 性和协同有序性,促进科学化、系统化框架的建立。 性和协同有序性,促进科学化、系统化框架的建立。 • 同时城市政府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城市形象,与私营企 同时城市政府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城市形象, 业、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 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 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建设,达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目的。 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建设,达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目的。
5
代表城市
• 美国的部分中等城市和多数小城市 • 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
6
市经理制与企业家政府的理论联系
• 市经理制与企业家政府理论作为两个不同 时期的产物,一个是实践性的制度,一个 是理论性的实践。 • 从更深的层面讲,这恰恰体现一种实践与 理论的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表现并不完 全的一致,甚至在表现上只是出现了部分 的雷同,例如上面分析出现的情况一样具 体地说,它们在实质性相同之外,还表现 出一种交叉性的联系,市经理制并不是企 业家政府理论能完全概括,企业家政府理 论也并不是市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的独家理论。
3
4
市经理制与企业家政府的理论联系
• 1.掌舵而不是划桨的原则 掌舵而不是划桨的原则 政府应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市议会政治)。 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市 经理行政)。 • 2.竞争的原则 竞争的原则(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的原则 公开招聘。 凭借才识和经验竞争市经理职位。 • 3.绩效导向原则 绩效导向原则 市经理处于受雇佣地位。 市议会根据其业绩决定市经理的去留。
对中国城市管理模式的启发
始于20世纪 、 年代的一系列改 始于 世纪80、90年代的一系列改 世纪 革,特别是其中三次重大改革
一是城市房地产改革(即城市土地改革)使得 我国城市拥有了自己的且有权处置的资产。
16
17
二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18
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城市管理模式的启发
• 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市经理制的发展过程
1.市经理制的形成时期(20世纪初——20 .市经理制的形成时期(20世纪初——20 (20世纪初—— 世纪40年代初) 40年代初 世纪40年代初)
首现于1912年的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市 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市, 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市 次年在俄亥俄州的戴顿市 戴顿市得到应用。 戴顿市 “城市经理制之父”——理查德•蔡尔兹 (Richard Childs)对该制度进行仔细研究 后,总结出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城市经理制 理论。
22
对中国城市管理模式的启发
(四)让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让公众参与公共决策, 发展 • 我国大多数城市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一套封闭式的管理模 政府和公众之间没有形成上下互动。 式,政府和公众之间没有形成上下互动。 • 公众民主素质提高和民主参与意识增强,要求政府必须 公众民主素质提高和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更加灵活,更加高效,更多地使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必 更加灵活,更加高效,更多地使公众参与城市管理, 须通过加强对公众的培训,指导公众正确、 须通过加强对公众的培训,指导公众正确、有效地参与 决策,提高他们认识政治、 决策,提高他们认识政治、认识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真正做到“还政于民,以人为本” ,真正做到“还政于民,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