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它是医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先修、后续课程)
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并密切联系代谢和机能改变外,还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因此,病理学除必须密切联系病理生理学外尚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即为先修课程;同时又为临床医学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和妇产科学等提供学习疾病的理论。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一般了解、熟悉或理解和重点掌握) 章节主要内容掌握程度
绪论病理学的概念熟悉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一般了解
方法,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1 适应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萎缩、重点掌握
肥大、增生及化生的类型及形态学改变
1.2 细胞、组织的损伤
原因及发生机制熟悉
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及凋亡的概念;重点掌握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及坏死的形态学变化;重点掌握
坏死的类型及其形态学改变,坏死的结局。
重点掌握
淀粉样变、粘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一般了解
病理性钙化及凋亡。
1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2.1 再生
修复、再生、完全性再生、纤维性再生、瘢痕修复重点掌握
的概念;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及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熟悉
细胞周期和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一般了解
2.2 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的概念、成分、形态、作用及结局。
重点掌握
瘢痕组织熟悉
2.3 创伤愈合熟悉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1 充血
充血、淤血的概念,淤血的病变和后果重点掌握
肺、肝淤血的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动脉性充血的类型、静脉充血的原因熟悉
3.2 出血一般了解
3.3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形态及对机体的影响重点掌握
血栓形成的机制、过程及结局熟悉
3.4 栓塞
栓塞及栓子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的类型和
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重点掌握
其它栓子的栓塞对机体的影响熟悉3.5 梗死
缺血、梗死的概念,梗死的病变和类型;重点掌握
梗死的病因和形成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熟悉第四章炎症
4.1 概述
炎症的概念重点掌握
炎症的原因熟悉4.2 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增生、趋化作用及炎症介质的概念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介质的种类及主要作用重点掌握
炎症、渗出过程及机制熟悉4.3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炎症的经过熟悉
炎症的结局重点掌握
4.4 炎症的组织学类型
各类型相应概念及病变的形态特点重点掌握4.5 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一般了解第五章肿瘤
5.1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重点掌握5.2 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概念及形态表现重点掌握
2
5.3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的演进、异质化及转移概念、肿瘤的生长方式及重点掌握
肿瘤的扩散途径;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生长速度及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熟悉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一般了解5.4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重点掌握5.5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重点掌握5.6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命名原则重点掌握
肿瘤的分类熟悉5.7 常见肿瘤的举例
各种常见肿瘤的形态特点熟悉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重点掌握
常见的癌前病变及癌与肉瘤的区别
5.8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熟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6.1 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和发病机理熟悉
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主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重点掌握
肾动脉、四肢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了解6.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重点掌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病变后果重点掌握
6.3 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病因及发病机理熟悉
高血压的类型和病理变化重点掌握6.5 风湿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
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重点掌握
心脏以外的风湿病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熟悉6.6 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熟悉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重点掌握6.7 心瓣膜病
心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重点掌握
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影响
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熟悉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7.1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肺气肿类型与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慢性支气管及肺气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熟悉
支气管扩张症熟悉
3
7.2 肺炎
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重点掌握
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发症熟悉
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熟悉
支原体肺炎一般了解7.3 肺尘埃沉着症
肺硅沉着症的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肺硅沉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分期和病变特征及并发症熟悉7.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病因和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7.6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鼻咽癌、肺癌的组织学发生及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鼻咽癌、肺癌的病因、扩散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8.1 胃肠疾病
急性胃炎一般了解
慢性胃炎类型及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
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重点掌握
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
阑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熟悉
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的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病因和发病机制、组织学发生及扩散途径一般了解8.2 肝胆疾病
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
基本病变及临床病理类型重点掌握
肝硬化的概念及分类重点掌握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重点掌握
坏死后性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坏死后性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因熟悉
其他类型肝硬化一般了解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类型重点掌握
原发性肝癌的蔓延和转移、临床病理联系及病因熟悉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9.1 恶性淋巴瘤
霍奇金林巴瘤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分型重点掌握
非霍奇金林巴瘤的分类及各类型病变特点熟悉9.2 白血病
白血病分类及各类型病变特点熟悉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10.1 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熟悉
4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点掌握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重点掌握
膜性肾小球肾炎熟悉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熟悉
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肾炎熟悉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熟悉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熟悉
IgA肾病熟悉
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点掌握10.2 肾盂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
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重点掌握10.3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及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变化熟悉第十一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11.1 子宫颈疾病
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熟悉
子宫颈癌重点掌握11.2 子宫体疾病
子宫肿瘤(平滑肌瘤及内膜癌)熟悉11.3 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
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重点掌握11.7 乳腺疾病
乳腺纤维囊性变、乳腺增生性病变熟悉
乳腺癌的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重点掌握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12.2 甲状腺疾病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及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
甲状腺炎及甲状腺肿瘤一般了解12.4 糖尿病的分类及病变特点重点掌握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般了解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
13.1 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结局合并发症熟悉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重点掌握
病因及传染途径、临床病理联系熟悉
脊髓灰质炎一般了解第十四章传染病
14.1 结核病
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重点掌握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重点掌握
5
继发性肺结核病主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重点掌握
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熟悉
肺外器官结核病熟悉14.3 伤寒
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重点掌握14.4 细菌性痢疾
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重点掌握14.7 性传播疾病
淋病、尖锐湿疣、梅毒及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基本病变熟悉14.8 深部真菌病一般了解第十五章寄生虫病
15.1 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的病变及分期重点掌握
肠阿米巴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
肠外阿米巴病熟悉15.2 血吸虫病一般了解
注:未列出的章节(即未讲的内容)为自学内容。
四.课程考核办法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
考试成绩即为总成绩。
五.课程学时分配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