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饰自己的名字

装饰自己的名字

2《装饰自己的名字》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创新教育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美术字教学,从字面上看,是美术与文字的结合,既用审美的眼光书写文字,又用美术的语言装饰字体,最终体现文字的装饰性与实用性。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创造性的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本课主要从引导学生对字体的造型及装饰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力,感受美术字带来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源引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装饰自己的名字》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范畴,主要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名字为内容,设计制作美术字。

名字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汉字,通过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性的装饰设计自己的名字,使得普通的汉字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本校六年级美术字兴趣班的学生。

他们来自不同班级,对美术和文字感兴趣,有较高的美术素养。

兴趣班的第一堂课,学生们结合自己创作的美术字作品,将自己的名字介绍给其他班同学认识,既加深了同学间的认识,也是基本功的一次展示,达到“以字会友”的微妙效果。

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方法装饰的汉字,体会变体美术字的造型乐趣。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绘画等形式装饰自己的名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美术字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汉字字形、字意、笔划结构等方面,运用勾线,填色,图形等美术语言装饰美化自己的名字。

教学难点
巧妙地对笔划特征展开联想,创造性的装饰文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范作、课件等。

2.学生准备:8开作业纸,各种彩笔、记号笔等绘画工具。

计划课时
二课时(6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美术字兴趣班学习。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堂课,大家是各班精选的在美术、写字方面的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首先,让我们互相认识,在作业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展示给同学们看,也可以讲讲名字的含义。

2.吴老师的也将自己的名字写下来了,但是你看,我的些的名字和大家有什么不同?(用颜色、图形精心装饰,文字更活泼)
3.是的,经过装饰,名字变得漂亮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装饰自己的名字》,把自己的名字变成好看的美术字。

【设计意图】通过写名字,介绍自己,互相了解,拉近学生间的距离。

通过欣赏老师的作品,分析绘制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欣赏范作,了解方法
要想写好美术字,我们可以将写和画结合起来。

我还给自己设计了几幅不同造型的名字,请欣赏,找找看,用了哪些装饰方法。

1.胖胖字
将文字笔划加粗,呈椭圆形,整体胖胖的,结构紧紧的,像扎堆在一起的气球,活泼可爱。

2.空心字
双线条勾勒字体笔划,中空,注重装饰外轮廓线。

多用颜色勾边。

3.图案效果
花儿等装饰或代替笔划,既富有装饰性,又给人无限联想。

4.同学们,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装饰老师的名字/
5.我们再来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注意文字的可读性与装饰性。

认一认,说一说,评一评
同学们的想象力丰富,装饰方法新颖活泼,颜色鲜艳,图形的装饰,笔划的变形,字形的夸张,极富个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相同名字的不同装饰方法,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懂得装饰的灵活性,多样性。

想要创作漂亮的美术字,要多思考、联想,激活创作灵感。

三、示范书写,讲解步骤
实物投影演示:构图、方法、步骤
1.用铅笔按照楷体的结构松散的写出名字,文字排版布局的时候可以灵活些。

2.把每一个笔画都变成椭圆形结构,注意线条要流畅,用笔要清。

3.用橡皮擦除重叠的线条,然后用铅笔对笔画轮廓线进行修整。

4.用彩笔或记号笔描绘文字轮廓,用橡皮清理铅笔痕迹。

5.涂色,可用点线面添加效果。

【设计意图】适当的示范给予学生技巧性的指导,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作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装饰自己的名字,要求字体造型新颖,生动形象,色彩鲜艳。

2.教师给出建议,及时表扬好的创意,对共性问题共同指正。

【设计意图】学生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五、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装饰的名字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2.他评:你最喜欢哪一幅,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还有哪些建议?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设计思路,装饰方法等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的点评,开阔了视野,发现了不足,更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欣赏能力。

六、小结拓展
1.今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名字变得漂亮起来。

课后,我们还可以试试运用综合材料绘制自己的名字。

2.我们将名字贴在教室展板上,集体制作一幅“全家福”。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技能,装饰生活的意识,由此激发学生课后自学能力的养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