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 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 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总结一、 活动基本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的任务,它在培养大学生成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过于强调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承,忽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既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教学自身存在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文件精 神,提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更好地服务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中心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与部门工作的特点, 认真开 展了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 育与企业实践活动,并于 2016 年 5 月 27—28 日,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一行 15 人在院长、书 记带领下赴柳州市、桂林市兴安县参观考察了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柳 州国家高新区联合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等地的创新创业工作情况, 学习借鉴典型地区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考察回校后及时总结成果,并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作了汇报。

二、活动实施过程回顾(一)成立领导小组,拟定分中心活动方案。

研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 1 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 日常管理,为深入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工作 中的各种事项, 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若干问题, 检查落实工作进展情况, 统筹部署相关工作。

(二)分赴柳州市、桂林市兴安县考察,学习借鉴创新创业成功经验。

1.2016 年 5 月 27 日上午考察团成员冒雨参观考察了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基地,详细了 解基地规划、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后,对基地强化创新创业模式研究,以人为本搭建创新创业 平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感触颇深。

2.2016 年 5 月 27 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参观,该实验室是上海 交通大学与柳州国家高新区联合共建的创新技术实验室, 目前该实验室获得很多发明技术专利, 设计生产的五菱、宝骏汽车销量稳居全国汽车销量前列。

考察团成员对企业创新引领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3.2016 年 5 月 27 日上午考察团参观了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

老师们与“创客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并体验他们的创意产品。

4.5 月 28 日上午考察团在桂林市兴安县产业园区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心路历程。

考察团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寻找创业项目、如何管理企业、如何拓展市场、抵御风 险等创业事项与民营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总结考察成果,向分中心全体教师汇报。

考察结束后,考察团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分别对两地的考察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2 总 结,撰写了考察经验报告并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反馈。

在此基础上,活动领导小组还把考察过程写成新闻稿展示在网站上。

三、活动的成效在整个活动期间,冯霞院长、吴勇书记要求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 实际, 认真思考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帮助青年大学生开拓眼界, 培养创新思维, 掌握创业知识, 提升创新技能,挖掘创业潜能,进而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在推动广西财经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 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聪明才智。

通过本次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加强学习夯实创新创业理论基础,是思政课教师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

教师创新创业理论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阶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提高 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更是创业意识培养的沃土。

创新思维训练是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为根本,以理论和 社会实践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和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教学的要求,思政课教师 要根据青年大学生充满热情和好奇,对时代热点问题和现实矛盾感兴趣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 以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

(二)激发兴趣,是思政课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之一。

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即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对不同 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充分反映思想理论课的博 大精深,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三)善于运用体验性和研究性教学,是思政课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招。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对学生的感性认 3 识学习有帮助,在发展学生情感、意志、 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而巧妙的寓于符 合学生实际的思维之中,以“置疑——研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导入,把学生 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思维活动的高-潮。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学 院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提升了教师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发挥思政教师的作用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促进功能。

然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对活动的相关内容理解不透,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不大等;活动还存在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整体性的问题,这些 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心得体会 2017-01-08 19:25 | #2 楼从 2012 年 6 月份开始参加大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历时整整一年,从 3 人小组慢慢发展成了由十几人组成的强大团 队,指导老师由 1 人扩散到多人。

我们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和一筹莫展,到现在对创业过程中的技术、营销、财务等的理论 知识以及实践过程中需注意的融资、风险防范等实践经验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

我们经历了很多,从中也在不断成长与蜕变。

回顾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和收获,现将我们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不断努力是成功的前 提。

指导老师和团队都非常重视这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也都在尽心尽力的做着这件事情,但 是很多时候自己做的并不如自己想象的好,指导老师每天晚上给我们开会到晚上十一、二点, 为大家作指导,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只有不断地更新旧的老式的管理理念,不断地创新和改革 制度,才能引领出一个好的项目团队,在优胜劣汰的规则里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与时俱 进才不至于落后于发展的步伐。

著名的西点军校有一个悠久的传统, 就是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 只能有: “报告长官, 是!“报 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这四种回答。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机会的世纪,只有提高执行力,才会创造 1+1>2 的可能。

没有任何借口教给我的不光是一种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团队成员一遍遍的 理思路,一遍遍的修改优化自己负责模块的材料,认真执行,为了完成团队的任务,大家经常 一起加班到深夜,共同达到团队目标。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大家已经加班到凌晨三点了,大家已经很饿了,突然一个人拿出 几片面包,大家都很兴奋,吃着面包,喝着水,大家都很满足,将疲惫完全抛在脑后,吃完, 又聚精会神地继续着手头的工作。

大家在实施过程中, 做着 PDCA 循环, 一遍一遍地迭代, 不怕苦, 不怕累, 不断追求卓越。

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动力。

在刚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时,大家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简 直一头雾水,但是这也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前期, 获取理论知识, 即阅读书籍, 每个人找到自己负责的模块 (企业管理、 技术、 营销、 财务等),到图书馆找十本以上的书看,深钻研,多思考,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并成为该 领域的专业人士,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快速学习能力;有时候,思维可能会出现 “停滞不前的现 象,在了解到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指导老师邀请到了学校的营销、财务领域的资深专家 和银行、机械行业等领域的总经理前来给我们作指导,我们结合自身的项目的实际,分别对专 家进行了咨询,大家了解到了更多的商业信息,思维得到拓展,并以此为基点,发散思维多方 位思考,提炼自身的创新点,对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获得也更加有信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我们拜访过多家与本项目相近的企业,深入学习他们的管理和技术,并加以总结提炼,找出适 合我们的项目实施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学习,我们的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这也成为我们项目的不竭的动力。

给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管理知识结构,更新管理理论,开 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团队合作是成功的保证。

在历史上,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就是因为他作为那个年代新势力的领袖,特别重视 团队的作用,善于团结各路英才,发挥团队的力量,从而达到一己之力所不能达到的人才集聚 放大效应,这才是根本。

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抓住根本,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有效衔接。

对团队成员取其所长,专人负责专门的模块,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我们的组织架构是采用职能型的,由团队队长总体负责,团队成员负责相应的模块,实施 过程中, 所有的情况都是向团队组长说明, 期间也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我们做到及时交流, 及时调整。

记得有一次,组长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相应模块的负责人认为不对,不予采纳,两人争 执了一番,未果,组长当晚在回去的路上,哭了,心里急的。

这件事之后,大家更加努力,也更加团结,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队长心里有根绷得很紧 的弦,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根绷得很紧的弦,团队的使命化身为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责任。

从这里也一定程度上看出大家投入的热忱与激-情,团队也是在一个慢慢磨合的过程中变 得更具有凝聚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