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新视角

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新视角

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新视角——一节阅读公开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普陀二中翁素君【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已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可是,初中英语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呢?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笔者尝试着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对比和反思一节阅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从不同的视角谈谈自己在探究阅读教学新策略方面的一些感悟与心得。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策略新视角【正文】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拥有知识的一个途径。

阅读过程有三大要素:读者,文章与作者。

作者通过文章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文章,接收信息,感知作者的情感。

阅读的过程看似非常简单,然而信息不会自动进入读者大脑,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也会导致文章理解出现偏差,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可是,英语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呢?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目前,我们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的阅读处理方法是“整体阅读”,也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遵循的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理解文章到弄懂语言点这样一个过程。

虽然“整体阅读”步骤清晰,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把握不好文章的主旨,难以分清文中的事实和概念,阅读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1.学生单薄的词汇量难以与他们的阅读速度成正比。

2.学生语法知识不足,不能清楚地辨认文章中的语法现象,造成理解失误。

3.学生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喜欢逐字逐句地阅读,而不是按段落、意群进行阅读;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一边阅读一边翻译等等,造成了阅读技能的明显欠缺。

怎样对症下药来改变目前的不良状况呢?笔者尝试着结合教学实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本文中,笔者拟通过对比和反思一节阅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探究英语阅读教学新策略方面的一些感悟与心得。

一.教学内容与设计简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自英语阅读类杂志Reading Aid中的一篇阅读短文“Dreams”。

讲述的是如何实现人生梦想的具体方法。

这节课的实施过程分为四部分:导入→语言材料的输入与内化→目标语言的输出→升华。

在输入的过程中设计不同的任务,层层递进,如导入→激发→处理词汇→完成细节表格→听读文章,为下一步的输出奠定基础。

输出的任务同样也有梯度: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细节表格,归纳和总结课文内容,然后立足于生活实际,感受梦想的重要性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

此时,学生要经历阅读、思考、发现和整理信息的思维过程,是较深层次的语言输出。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要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本课的拓展。

结尾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反思阅读课文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环节的修改、尝试与分析本节课在几个主要教学环节上的原始设计与最终设计有很大的变化。

笔者的理念是:“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修改教案→再尝试”。

这一反复循环的过程不仅是持续深化阅读教学策略的过程,更是学生阅读技能训练的重要体验。

在阅读教学新视角、新策略的不断探索中,笔者明显感觉到了一种进步与欣喜,先前学生们那些钝化了的触觉在慢慢地复活!环节一:课文的导入——尝试“激活阅读”策略[原始设计]在原始的这一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以直接向学生提问“What are your dreams?”导入.虽然开门见山思路清晰,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未被充分地调动。

[最终设计]笔者尝试设计了几组动态简笔画,以Game“Challenge your imagination”的形式导入,让学生猜老师心目中的“dream job”。

妙趣横生的动态简笔画及设置的悬念让学生热情如火地进入了课堂教学。

1. 2.My dream is to be a farmer/a nurse.[分析与反思]这一环节笔者尝试运用“激活阅读”策略,其作用是引出话题、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活阅读”策略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如竞猜、预测、头脑风暴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把从文中获得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降低阅读难度,提升阅读效率。

另外,必须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导入手段,必须要有针对性,要使学生易于理解,时间安排也要合理,不能喧宾夺主。

环节二:词汇的处理——尝试“障碍迁移”策略[原始设计]最初的设计是列出本阅读课需要学习的若干重点难点词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单词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并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写出这些单词的简单英文解释。

[最终设计]多媒体播放视频“Yugong’s great dream”,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

学生在观看这个熟悉的故事的时侯,教师配以同步英语解说。

由于故事的背景也涉及梦想的实现,因此阅读课文中大多数的新词汇都能在解说词中被恰到好处地用上。

看完录像后,幻灯立刻展示“愚公移山故事”的句子填空。

在句子填空中新词汇的理解被再一次具体地落实。

[分析与反思]这一环节,“障碍迁移”策略的运用成功扫除了该阅读课文中新词的障碍。

在最初的设计中,要求学生回到原文寻找单词并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这有两个弊端:(1)学生在寻找这些单词的上下文时没有语境提示,只是单纯的“寻找”,既耽误时间又没有太大意义;(2)让学生直接写出生词的含义难度太大,这样的任务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相比之下,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有了生动的语境,使新单词有了合理的依托。

学生可以根据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去找,相当于对故事进行了局部回读;而且以句子形式呈现词汇,即使学生不能准确得说出单词的含义,也可以对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切实降低了解释词汇的难度。

环节三:文章大意的整体理解——实践“合作阅读”策略[原始设计]原始的设计是让每个学生带着“整体理解性问题”—“How to realize your dream?”在两分钟之内完成速读任务. 通过速读文章找到问题答案的关键词,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填写。

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并考虑到教学环节的衔接,这里笔者设计了“寻找梦想宝盒的金钥匙”的小组合作阅读活动。

(Read the passage in groups, try to find out four golden keys to open the dream box..)各合作小组可由六人组成,各自充当不同的角色。

角色安排如下:1.组长:负责决定合作阅读中各阶段的任务,保证其顺利进行;2.问题专家:在学生猜测词义时负责用问题卡片提示操作步骤;3.监控员:负责各个组员的参与,保证每次只有一人说话;4.激励员:负责对每位组员参与活动的评估,鼓励每位组员参与,对小组下一步的活动提供建议;5.代言人:在全班的巩固阶段负责宣读本小组讨论的结果:6.记时员:负责各活动阶段时间跨度,提醒小组成员及时转入下一阶段。

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可首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主要意思,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所总结的中心大意,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发表不同意见。

[分析与反思]合作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扩充词汇、促进学生间合作的教学手段。

本环节文章整体理解性问题设计有一定难度。

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完成速读任务并填表,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根本完不成。

通过小组合作阅读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信息获取能力的互补,调动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效果。

当然,在速读环节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多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而不是只关心教师想要得到的答案。

环节四:文章知识难点的处理——探究“互惠阅读”策略[原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阅读课文的精读,并对知识难点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评。

[最终设计]尝试运用“互惠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进行交互概括、预测、提问、与析疑,要求学生能清楚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长句和阅读材料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

操作如下:1)教学前使学生了解阅读过程中所涉及的四种技能:概括技能,提问技能,析疑技能,预测技能。

2)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一段文章;3)教师示范:教师展示用于各类技巧的问题使学生清楚四种技能的操作,如:通过自问示范、析疑、预测等4)教师鼓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提问;5)教师和学生轮流提问。

[分析与反思]如今我们太多的阅读课往往只注重了表面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热闹的气氛以及学生的参与面,而真正一节课下来,我们的学生听懂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这样一堂课里,他们能学到多少关于阅读方面的技巧与能力,其实我们都是心里没底的。

尽管现在我们大力地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可事实上我们有很多教师有的时候还有摁着牛头硬去吃草的嫌疑?“互惠阅读”活动将学生真实地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有良好成效。

环节五:深化阅读的内涵——实践“拓展阅读”策略[原始设计]这一环节的原始设计是完成一份小组梦想调查报告,内容如下:虽然这一调查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课堂气氛会毫无疑问达到高潮,但留给学生发散性想象力和深层思考的空间却不多,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帮助并不大。

[最终设计]这一环节,笔者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思考题:If people never had dreams, what would our world be like ?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交流想法,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答,如:If people never dreamed to walk faster and faster, we would never have cars,buses or trains.If people never dreamed to see further and further, we would never have telescopes or teievisions.If people never dreamed to fly higher and higher, we would never have planes or spaceships.If people never dreamed to talk to people faraway, we would never have telephones or mobile phones.If people never dreamed to free themselves from heavy work, we would never have computers or robots.If people never dreamed so much, we would still stay in the past,we wouldn’t live in our modern society. ……在学生们精彩纷呈、个性飞扬的回答中,笔者抓住时机总结本篇阅读文章的深层内涵:No dreams, no progress!So hold fast to your dreams, never give them up easily!至此,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完美地渗透了德育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