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杪1,杨 亮1,王世汶2,松原乔1(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教研所,北京 100084;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摘 要: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积极改善环境质量,目前在环保治理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日本环保产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扩张期、稳步发展期、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的新变化及特点,并结合其产业发展的经验及教训,为快速发展的我国环保产业提供了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环保产业;日本;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6)01-0060-06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日本目前定义的环境产业所包括的范围广泛,相当于我国的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
具体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对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自然生态保护等四大领域。
日本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自于政府投入,虽然国内没有大型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公司,但环保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
本文以环保产业中的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重点,解析了日本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旨在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日本的环保产业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分水岭为2000年前后。
1 2000年前的日本环保产业发展概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末的工业源污染集中治理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生活源污染集中治理与提标改造阶段;2000年以来大规模集中建设期结束后的综合环境质量改善阶段。
日本环保产业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为推动日本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1.1 工业污染集中治理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是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要需求的“公害对策阶段”。
此期间日本迎来了经济的高速成长期,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经历了以“四大公害病”为代表的环境问题。
为应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本政府加速环境立法,加大了环保投入,推进产业注:本文由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集成及效益评估”(2014ZX07510) 资助。
感谢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开放基金(No.GCZX20150004)对本文的支持。
升级转型,至70年代中后期整体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至20世纪80年代,工业污染问题已得到大幅改善。
在这一阶段,以《公害对策基本法》(1967年)为核心的日本的工业污染相关法律体系得以全面建立与初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1968年)、《水质污染防治法》(1970年)、《废弃物处置法》(1970年)等环保基本法规及《硫化物总量规制》(1974年)、《氮化物总量规制》(1981年)等总量控制规范均在这一时期出台。
日本的环境法律体系,充分体现了“污染者负担”原则,在倒逼机制下,污染企业成为环境治理主要的需求方。
日本政府则通过财政补贴、减税等措施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工业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相关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在政策的推动下,烟气除尘、脱硫、工业污水治理等相关市场的巨大需求使日本环保装备的总产值不断冲高。
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数据显示,至1976年环保装备总产值达到了近7000亿日元,较1966年的约340亿日元,10年间增长了20余倍。
同时在各子领域,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的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大量优秀中小企业不断脱颖而出,企业数量迅速增长。
1.2 生活源污染治理与提标改造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20年的努力,日本的工业污染问题得到初步遏制。
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代替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将环境保护的范围由“公害”拓展到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全球环境等更大的领域范畴,日本的环保工作逐步向环境质量的综合改善延伸。
在这一阶段,日本的环保重心开始转向生活源污染治理及提标改造领域。
在市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尽管日本在1963年就制定了《生活环境设施整备紧急措置法》,并以5年规划的形式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发展速度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至80年代初中期,日本的污水集中处理率仍不足40%,且排放标准相对较低。
为此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包括生活污水处理(深度处理)能力、符合二英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污泥处理能力等全面提升。
此外,在大气治理方面,烟气脱硝及机动车尾气治理成为重点领域。
以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为例,在《生活环境设施整备紧急措置法》的指导下,日本从1963年开始加快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实施了8次“下水道整备5年计划”,累计投资超过75万亿日元。
而其中85%以上的资金均为1980年以后完成的投资建设。
此外,在80年代初期,为改善特定区域水体的水质,日本大幅提升了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包括总氮、总磷等指标在内的新指标体系逐步形成。
污水处理设施深度处理需求旺盛。
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领域,日本完成了“废弃物处理设施整备”第7和第8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1996~2000年),以垃圾的减量化及有效能源回收利用为核心的先进垃圾焚烧设施得到全面普及。
至21世纪初期,随着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等主要指标的大幅提升,日本的污染集中治理基本告一段落。
在这一阶段,随着日本国内污染治理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日本环保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尽管工业废气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领域较20世纪70年代峰值已有所回落,但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污泥处置、噪声对策等领域的产值迅速增长,使2000年前后的日本环保装备的年产值较20世纪70年代再度翻番,至2001年达到的峰值约1.69万亿日元。
在此期间,大量的以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垃圾焚烧设备制造、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为主要业务领域的,具备世界一流技术工艺水平的环保龙头企业应运而生(见图1)。
截至21世纪初,在巨大的治污需求推动下,日本的环保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子产业成为了支柱发展领域,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数据库)图1 日本环保主要领域设备市场规模(水、气、固)(1)目标明确规划先行作为政策主导型产业,日本政府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明确的中长期污染治理战略目标下制定了系统的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并在国家层面制定了多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实施。
(2)合理有效的资金机制在长期的污染治理过程中,从中央地方的直接建设资金投入到面向污染企业的治理项目以及环保企业的补贴制度、优惠融资制度、减税制度的建立,为污染治理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日本优秀的工业产业发展基础,以及雄厚的基础研究能力为环保装备制造、新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产业与人才基础。
(4)重视先进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日本重视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政府企业均投入巨额的研发经费推进技术革新,每年技术成果转化的专利数量位于世界前列。
以水处理领域为例,1970年的水处理专利数量突破了2000件,至2001年超过了6000件。
同时日本建立了产学研官共同参与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5)企业环保意识的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污染物的“生产者责任”在日本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好贯彻,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近年来,日本公众已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与社会氛围,企业的环保行动也不再局限于最低限度的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通过经济或技术手段降低了本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开发绿色产品已成为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及竞争力。
2 日本环保市场需求的变化2.1 污染治理规模缩小及环保市场需求多元化自2000年后,随着日本的污染治理整体市场需求呈不断下降趋势,政府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逐步减弱,以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噪声污染对策4大领域的设备与工程市场规模为例(见图2),至2013年市场规模从2000年峰值时的6.2万亿日元下降至不足3.2万亿日元。
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域为例,2002年以后,(数据来源:日本环境省数据库)图2 日本环保主要领域设备与工程的市场规模(数据来源:日本环境省数据)图3 日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变化随着日本第7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建设5年规划的结束,大规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期进入尾声,污水处理相关需求市场规模逐渐萎缩,除了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密切相关的水处理药剂领域保持平稳以外,工业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等相关工程建设及装备制造子领域规模均呈下降趋势。
尤其是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需求领域,2012年的投资规模较2000年减少了近60%(见图3)。
污染治理市场规模缩小的同时,以资源回收利用、环保产品的研发制造等为代表的新领域需求逐步扩大,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全面加速。
至2012年,日本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较2000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2.2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在污染治理领域需求萎缩,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日本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全面加速,近年来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1)环保装备制造产业的结构调整2000年后,日本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的总产值逐年下滑,环保市场需求的萎缩直接影响到装备制造领域,如2013年的污水处理领域的装备制造业产值不足2000年的30%。
在此背景下,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已开始从新设施建设逐步转向现有设施的运营管理、设备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开发等领域。
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市场规模逆势上升。
如近年来得以推广的水处理膜相关技术设备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已从2000年时的不足80亿日元,发展到2012年时的超过了1600亿日元。
此外水处理药剂相关市场的需求基本保持平稳,并未出现明显波动。
(2)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环保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数量及整个产业结构也在随之发生调整。
在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中小企业则面临优胜劣汰的激烈市场竞争。
上世纪90年代污水处理市场需求旺盛期,污水处理装备制造相关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产值迅速攀升。
中小企业整体的市场占有率增速甚至明显高于龙头企业。
但2000年后随着市场需求的萎缩,行业整体业绩迅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拥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的产值并未发生太大幅度的变化,而由于中小企业无法从龙头企业手中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数量、产值以及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
根据日本产业机械工业会针对其会员企业的统计,至2012年产值排在前5名的水处理设备制造领域的会员企业产值,占水处理设备制造领域全部会员企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00年的约30%大幅提升至73%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产业集中度的迅速提升(如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