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潜在课程的概念

潜在课程的概念

潜在课程的概念黄光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影响学校教育的成败甚巨。

近年来台湾教育的改革,课程的革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课程是政府或学校的规划,经由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经验和知识。

经验是个体和情境互动所得的东西,而人间大部分的知识大都是根据经验而来的,经过科学的程序而获得的。

这类经验与知识,通常称为官方课程,或显著课程,或正式课程。

这种课程大致表现在课程标准、课程大纲、教科用书或上课时间表当中。

教师、家长及学生都清楚理解,他们知道学了这些课程,学生会获得什么知识、技能和态度。

除了这种显著课程之外,还有一种课程称为潜在课程。

这个课程的新领域,从一九七零年代在美国得到课程学者的关注,学者不同,所给的名称也不同,诸如:hidden curriculum、latent curriculum、implicit curriculum、unstudied curriculum、untaught curriculum、unwritten curriculum等。

简单的说,潜在课程是官方课程之外,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

这些东西除了认知领域,更包含情意领域。

潜在课程学习的结果大都是情意领域的,比如: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等。

因为学生所学的态度并非全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且常有负面的、消极的,再者,潜在课程的影响常非教师的意图,而学生常是不知不觉的。

最麻烦的是这种影响特别深刻且久远。

因此,更值得教育工作者注意和关心。

我们研究潜在课程,大致从三个环境下手: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及认知环境。

以下就从这三种环境来说明其所产生的潜在课程。

壹、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教育效果称为「境教」,指的是校园的规划,校舍的设计及教室的安排等等。

一、校园规划:牛津及剑桥是两所世界知名的学府,两所大学都有小河贯穿其间,特别是剑桥大学。

学校建筑物古色古香,即使新盖的建筑物,其颜色也是一致的,比如牛津大学,新旧的建筑物都是土黄色的。

每个学院,碧草如茵,看起来十分舒适。

建筑物的旁边植有美丽的花卉,四季开花争艳。

有些学院,例如剑桥大学的一所学院,里面雕有英国伟大人物的石像,像是Francis Bacon , Issac Newton等等,倍增人文气息。

这两所大学培养了无数的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徜徉其间,会有很深的感受。

有人说,在牛津和剑桥住上几年,既使没有得到博士学位,气质也会变得高雅许多。

二、校舍设计:英国大英博物馆中的图书馆在未新建以前,设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央。

阅览桌成放射状的编排,几百年的历史,内部设计古朴典雅。

藏书以千万计。

世界上著名人物,如马克斯、孙中山等等,曾在此处研究过。

坐在其中,坐拥书城,也顿觉自己在享受浓郁的人文氛围。

美国学者Eisner很关心美国的教室,他发现美国的小学有几个特征,千篇一律,比如:不考虑美观;不关心隐私;不讲究舒适;重视坚固耐用、敲不破、摔不坏。

他说了一个笑话:「连味道都差不多!」想想看,一个学生,在这种环境六年、八年,甚至十二年,耳濡目染,长期接触之后,可能产生什么心态?会塑造何种人格特质?实在值得深入研究!我们的价值观念,孕育了教室,孕育了校园规划,这些教室和校园,孕育了成千上万我们学生的价值观念。

他说:「我们创造了教室,教室创造了我们的学生。

」1于是我们价值观念就间接的影响了学生。

如果,一个校长能完全决定学校的建筑和规划,校长的价值观念则可以透过校园而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念。

换句话说,学生已经和校长有相近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了解,校园的规划不仅是重视美观而已,达到美育的功能而已,事实上它有潜在课程的价值存在,具有陶冶的作用,我们不得不重视。

美国学者Costello比较一所大学的两个学院,即法学院和社会工作学院,研究它们如何透过校舍的规划和运作,借着社会化再制种族、阶级和性别的不平等。

亦即再制了法学是属于男性的职业,而社会工作是女性的工作。

法学院毕业生服务的对象是富裕的男性白人,而社会工作学院毕业生工作的对象常是贫穷的有色人种的女性及儿童。

该校法学院的长廊设有捐款榜,捐款者大都是男性白人,这提醒学生法律在传统上是白人男性的天下。

激励学生自许有朝一日也向这些捐款的杰出校友看齐。

而社会工作学院的长廊墙上没有悬上捐款校友的名牌。

法学院的长廊挂有退休教授及杰出校友的画像,这些画像基本上是男性白人,象征着这一事业乃是男性白人的世界。

社会工作学院的公共场所展示的艺术品常是女人、儿童及有色人种,比如,在学生交谊中心挂着以「世界的儿童」为主题的照片,这说明女性、儿童及有色人种等是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

另外,法学院和社会工作学院的交谊中心也潜在的传递一些讯息。

法学院的交谊中心是布置优雅的咖啡馆,学生品味可从菜单上看出:研磨咖啡和高级餐点。

而社会工作学院的交谊中心,只摆了几张简陋的家具和几部自动贩卖机。

两相比较,前者显得高雅,后者显得寒酸。

总之,学生不论身处学校何处,潜在课程的影响,却无所不在。

整个学院点点滴滴的个别影响,可能不算什么,但汇合起来的整体影响,却是难以估计的。

三、教室安排:教室桌椅的编排也透露潜在课程的讯息。

Costello研究的法学院演讲厅,教授的位置在讲台上,学生的位置则在他前面的拱形座位上。

教授可以俯视每个学生,而学生的视线则锁定在前方。

教授高高在上的位置,传达了其社会的优越性,建构了师生的权力阶层。

法学院演讲厅的设计形成灌输给法学院的学生纪律、阶层关系及对于权力和威权的尊敬。

社会工作学院教室桌椅的安排乃是圆形的,也可以因应小组或全班讨论的需要,做各式各样的编排。

教授没有高高在上的座位,这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

美国学者Getzels在1974年的一篇文章中,探讨了美国教室在不同年代有其不同的桌椅编排方式。

比如,二十世纪初叶是长方形的;三○年代是正方形的,但是学生的椅子可移动成不同的型态;五○年代也是正方形的,不过桌子可以排成圆形的;到了七○年代,则教室大了四倍,没有教师和学生的桌子,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室,教室里放了零星杂物,像是儿童的游戏间或放满儿童随身用品的仓库。

Getzels认为,不同的座位编排有其不同的教育信念,例如:长方形教室认为学生是心中空无一物的学习者;正方形认为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圆形认为学生是社会的学习者;而开放式则认为学生是寻求学习刺激的学习者。

事实上,Getzels的研究,如以潜在课程而言,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个意义:1、对于师生关系观念的改变:例如我们现在的课堂,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教室和学生之间有一道鸿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无法面对面沟通,老师高高在上很有权威。

但是一旦教室课桌椅的编排改成圆形以后,老师坐在其中一个位置,与学生平起平坐,师生的对话,同学的沟通,变成畅通无阻。

也就是从单向的沟通,变成双向的沟通及多向的沟通。

而且师生的地位变成很民主,两者之间是一种「对话」,而非「教2训」。

于是教室布置的改变,就把师生关系也转变了。

2、学生学习观念的改变:像我们目前课堂的布置,显示学生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听讲角色,好像学生的脑袋里都空空的,需要老师去「灌输」。

如果是圆形的,开放式的,那你就会发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非学习的局外人。

老师要协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我念初中的时候,全校才一部显微镜,结果只有老师会操作,他舍不得让我们使用,其实他已经看了好多年,已经不用学习了,真正要学习的学生,却没有显微镜可以看。

老师代替的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少了。

美国著名大学如Harvard等校,其显著课程与其他大学大同小异。

这些大学之所以称为名校,除了杰出的教授和丰富的藏书之外,更重要的是普遍存在于这些名校的学校文化,而这种学校文化是许多因素所形成的,其中当然包括物质环境。

师生长期默默欣赏这种学校文化,不知不觉,而有以致之。

贰、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的是学校的制度、措施及仪式等。

一、Jackson的研究Jackson在一九六八年,写了一本书叫做《课堂中的生活》(Life in the classroom)。

这本书在那时的影响不大,地位不高。

但是到一九七○年代以后,潜在课程变成课程研究的热门主题之后,这本书一夜之间成为研究潜在课程专家必读的一本书。

他研究美国的小学,观察出美国的小学有三样事实:第一、学生多、校地小、资源少。

第二是评价,学校时时处处不是在评价别人,就是要受评价。

第三是权力的不平等,老师和学生之间亦然。

Jackson提到学生多、校地小、资源少,可能影响什么呢?因为学生多,相对的资源有限,设备少,像饮水机、厕所有限,可是学生人数太多,大家就要排队、等待,可惜等待并非完全有效,有的却等不到。

等不到的人「期待」就被削弱了,潜在的影响是「耐心」、「忍耐」和「欲望的放弃」。

再来是评价,比如学生考试、打操行分数和教职员工的考绩等。

老师评价学生,老师也在被别人评价,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本来,Jackson认为,学校是追求知识的地方,而学生被评价、被惩罚,常常不是因为功课不好,而是行为态度不合老师的期望而受惩罚。

迟到、制造噪音、不听教师指导,或排队推挤等等,都会被惩罚。

由于时时处处都在受评价,因此学生就学会趋奖,往可能受到奖赏的一方追求;或是逃避,尽量避免受到处罚。

把不好的藏起来,把好的表露出来。

例如考了一百分,就拿回家表功邀奖,考了三十分的考卷就丢进垃圾桶,装成没考试,这样就会产生「顺从」和「作假」以及「冷漠」的态度。

为什么说「冷漠」呢?因为他每次考十分,就会挨骂挨打,好不容易考了三十分,照样要挨打,因为还是不及格。

可是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从十分进步到三十分的努力过程。

因此就会造成他冷漠,以及无动于衷的心理。

最后,再来谈「权力的不公平」。

Jackson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比较,老师的权力比较3大。

他举了两个例子,在我们看来,也许不伦不类,可是因为发生在美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说,老师可以支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所以不公平;另外就是老师比学生自由得多,所以也不公平。

因为老师有事,可以请另一个老师「代课」,可是学生有事不能到校,就是不能请另一个同学「代坐」在位子上听课,这就是老师、学生权力不平衡的例子。

既然老师的权力那么大,学生方面自然的就学会「奉承」了,老师喜欢什么,就一直表现。

另一方面学会隐藏教师不悦的言行,老师不喜欢的就尽量隐藏,结果呢?就是培养出「听话」的学生。

另外学生也学会小小的「欺骗」以得到好处。

二、Eisner的观察Eisner在其1994年的《教育的想象》(Educational imagination)一书中提了一些潜在课程的例子。

第一是服从行为的培养。

学校有很多措施希望学生「听话」,希望学生有「服从行为」。

从这儿我们就可以发现不仅是我国,连美国也一样,总是希望学生能听话。

而最值得玩味的,是学生会研究老师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互相达到师生皆欢的地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