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坚持以场为家。
猪场工作人员要有主人翁精神,把猪场作为自己的家,猪场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2.坚守工作岗位。
猪场人员必须做好本职工作,保证生猪健康生长,猪场正常生产。
出现紧急情况,必须通力合作,启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减少猪场损失。
3.遵守规章制度。
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猪场的相关制度,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
4.按时上班下班。
猪场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特殊情况早到晚归,有事必须请假并请人代班。
否则,一次扣款50—100 元,三次
以上自动离岗。
5 认真仔细观察。
饲养人员必须耐心细致,随时观察生猪的饮食、生长、精神、饲料等和圈舍卫生、冷暖、消毒等情况。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场长及相关人员。
6. 做好各项记录。
做好生猪进出场,母猪发情、配种、预产、产仔数量,饲料来源、进场数量、日用量、库存,生猪防疫、治病用药的时间、用法用量和休药期等的全面工作记录。
发现少记、漏记、错记一次扣款50 元。
养猪场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1 .猪场谢绝参观。
饲养人员及本场人员(包括经批准入场的有观技术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进入消毒更衣室,改换经紫外线灯照过的工作服、工作帽与水靴后,再趟过盛有2%火碱水的消毒池(水深至
少20厘米)才可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肥猪与断奶仔猪时,经专用猪道在场外接运。
2.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准相互串舍。
要随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所有用具与设备必须固定在本舍内使用,
不准互相借用。
3.搞好猪舍内外卫生,定期消毒。
夏、秋季每周用2%火碱水或3% 氨基酸消毒3次,春、冬季每周消毒1次。
4.经常消灭鼠、麻雀、蚊、蝇等。
场内人员不准在场外治疗猪病、屠宰,以切断疫病传播的各种途径。
本场人员不准购买市场上的生猪肉与生、熟猪肉制榀。
5.饲养人员不准在圈内大、小便,以防传播猪囊虫病。
6.病死猪不准在生产区内检剖,要用不漏水的车运往治疗室进行诊断。
病死猪肉本场人员严禁食用,也不能喂狗、猫,更不能出售给小贩,以防疫病在场内外传播、流行。
卫生消毒制度
.①每天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带仔母猪的圈舍每天清洗两次,
猪群转出后,猪栏应彻底清除粪便、污垢,经消毒后再进猪。
②保持猪场排污沟的畅通,每天清理的粪便应及时运出猪场,粪便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粪场的位置应仔细选择,不得靠近场内建筑。
③饮水槽、饮水器应定期清洗,饲养用具、桶、车辆、铲等保持清洁,各生产猪舍不得混用。
④饲喂通道、饲料仓库、窗户应定期清扫。
①机械性消毒: 本方法是最普通、常用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
在清扫之前,应根据环境是否干燥、病原体危害大小,决辛县否需尊牛阳清米或消毒药喷洒。
机械性消毒不能达到彻底消毒之效果,应配合应用化学药物消毒。
②物理性消毒: 阳光、紫外线和干燥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对猪场来说应该充分利用。
高温消毒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有火焰烧灼和烘烤、煮沸消毒(工作衣、器械)、蒸汽消毒等。
应该说蒸汽比较好,如用于注射器、针头等消毒灭菌。
③化学性消毒: 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对该病原体的消毒力强,对人、猪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的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的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失去消毒作用,价廉易得和使用方便等。
一般每周对全场大小环境定期消毒一次,各消毒池要经常更换消毒药物,保持有效的消毒浓度。
预防免疫接种制度
1. 免疫接种要根据猪群所存在的疫病或所受到威胁的情况来确定接种何种疫苗。
对于过去从未发生过,也没有从外地传入猪群的传染病,没有必要进行接种。
对于新生的仔猪和从外地引进的猪要及时地补种。
外地引进的猪还要原来所在地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2. 在预防接种前,要全面了解和检查猪群的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等。
成年、体质健壮或饲养管理较好的猪,接种后会产生较坚强的免疫力。
如果年龄不适宜,体质弱,有其它疾病,正在怀孕(妊娠猪接种后不能产生很好的免疫应答,会引起流产、死胎等)以及饲养管理状况不佳的,最好暂时不接种。
而且要注意了解猪群中有无疫情,如果有疫情应对疫情进行紧急接种等处理措施。
稳定后再进行接种。
3. 在接种疫苗时,要考虑疫苗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果疫苗间在引起免疫反应时互不干扰或有相互促进作用可以同时接种;如果相互有抑制作用,则不能同时接种,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因此在不了解情况时,不要几种疫苗
同时免疫接种。
可联合使用的疫苗最常见的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4. 免疫接种还要考虑母源抗体。
尤其是仔猪初次免疫,应按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接种。
如果接种的早则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而影响免疫效果,如果接种时间过晚,没有保护力的时间过长,猪群发生传染病的危险性较大,这个时机最好通过免疫监测,依抗体的水平来确定。
5. 免疫接种要严格消毒注射部位,而且要做到每头猪一个针头,以免经
针头传播疾病。
没有条件的,最多只能一栏猪用一个针头
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养殖场应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病死畜的无害
(禽)化处理。
二、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三、无害化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四、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五、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
六、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七、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
焚烧时应符合
环境要求。
养猪厂用药管理制度
(一)各部、室的计量器具由专(兼)职计量人员负责管理。
(二)使用计量器具,必须先了解其性能和使用规定,按使说明书规定正确使用,严禁违章操作。
(三)任何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证或超过检
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由于使用超过检定周期及经
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而造成的事故,由使用者直接负责。
(四)各种计量标准器具及精密计量器具,应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计量器具不得外借。
特殊情况需经领导批准。
(五)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由使用人定期进行保养,经常保持清洁。
注意防尘、防潮、防撞,存放在安全位置,计量器具严禁与其他工具、杂物堆放。
较长时间不用的仪表要定期通电去潮,防止霉变。
(六)计量器具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应停止使用,并送相关部门进
行修理,严禁计量器具带病工作。
非专业修理人员不得自行拆修计量器具,违者要对造成的后果负责处理。
责任人要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对于非正常损失贵重精密计量器具者,除经济赔偿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饲料添加使用管理制度
1.根据饲养之猪群及头数,按饲喂标准称取相应的饲料量。
2.如实记录所称饲料及品种。
3.每次按用量取料,不得在料房以外的地方存留。
4.爱护饲料、不得随便泼洒、恣意浪费。
5.发现变质或受污染的饲料要捡出并及时报告管理人员。
6.不得把料袋弄湿,严重破损者应捡出。
7.料房每天清扫一次,空料袋收集整齐,并放入消毒室消毒,大料房由女员工收拾(每人执行一周),小料房由保育组自行安排收拾。
8.饲料运到后所有男员工都要参与搬卸,按饲料品种分开整
齐堆放,不可混淆
养殖场活猪出入场管理制度
引进猪管理制度
1、引进种猪以前,对所引猪场进行疫情调查,必要时进行血清生
2、物学检查,必须来自健康猪群。
3、运输工具要严格消毒以后方可使用。
4、种猪进场先转入隔离舍饲养2-3个月,由兽医主管亲自临床检查,隔离期间按本场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免疫合格
后,方可转入生产区种猪舍。
出场猪管理制度
1、出场猪首先查阅生产记录、日龄、生长发育情况。
2、对猪只的免疫情况、疫病发生情况进行临床检查,无任何传染病、寄生虫病症状和伤残情况;运输工具及装载器具经消毒处理,符合动物卫生要求,严格禁止带病猪出场。
检查、审阅允许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休药期,并将情况填表登记。
3、装运时本场财务人员和育肥生产区兽医主管必须亲自到场,仔细检查、过磅收款。
经当地动物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开据相关证明后,方
可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