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肥市和美课堂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合肥市和美课堂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合肥市和美课堂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篇一:“和美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和美课堂—小学名师高效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XX年10月28日
小课堂,大智慧
XX年10月24、25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六届(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合肥市和美课堂小学数学心得体会)“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南京的王学其老师、北京的刘延革老师、福建的罗明亮老师等八位老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几位教师的精彩专题讲座。

一系列教学活动,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无不称奇。

下面我就几位教师的课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与学生轻松的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学生自然就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了新内容的学习。

如席争光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的是:“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我和你们数学老师的不同点有哪
些?”等等。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观念更新,理念内化。

教学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理念问题。

理念变了,教学
自然就会有创意。

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应当做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如此次听课,几位讲课教师都是很注重学生想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经历了一个思考再思考,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喜欢说的过程,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三、注重心理教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听席争光老师讲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有趣。

他那精湛的课堂教学技术,与学生边玩边学的教学理念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比较小东、小红上学的速度,到刘翔跑步的速度,动物界中猎豹和蜗牛的速度,再引入生活中电闪雷鸣、高速路标识、人造卫星的速度,使我们感受到速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堂数学课,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并由认识速度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的
伟大,给学生以强烈的振撼力。

由此,并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既把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又在课堂中得到了情感教育。

四、培养习惯,掌握学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是怎样对待学生的,明天学生就会怎样对待他人。

此次观摩还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脸上有多少微笑,学生心中就有多少阳光。

我们总是会因为学生的一点小错误而发火,也会
因为学生的不上进而板着面孔。

殊不知,其实越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越是惧怕学。

所以多给学生微笑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通过此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认识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

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

篇二: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和美课堂听课心得
XX年10月24日、25日,XX年“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
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
在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礼堂举行。

我很荣幸的参加此次观摩活动,没有让我们失望,这次活动,受益匪浅,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首先专家阵容庞大,经典课堂精彩纷呈,全国名师精彩的演绎,不时博得
阵阵掌声。

尤其是罗鸣亮和华应龙两位老师,他们的课让老师听得轻松愉快,不知不觉40分钟就过去了,让听者意犹未尽。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著名特级教师罗鸣亮老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像一种朋友似的交流,渐渐引导学生们掌握知识,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还学到了独自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探索、猜想、验证、结论。

教学过程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将问题深思化,最终达到以后“小题大我”的感觉。

罗老师教学方法多样,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交流、学生上台体验“小老师”,虽然这些都是我们课堂上都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怎么黄老师用起来就感觉不一样了呢?怎么就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呢?显然,黄老师在里面加入了很多细节,比如说活动前给学生们的“安抚”,跟学生们交朋友,无形当中就已经走进学生的心里,取得学生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罗老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所给学生与众不同的激励与赞赏,新课标中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罗老师没有吝啬自己的赞赏,赞赏每一位积极举手发言的学
生,赞赏了学生所付出的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了对老师的质疑和超越;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标强调帮助、引导,当学生紧张,思路混乱时,罗老师总能作为学生的朋友,给予适时提醒帮助,把问题解决。

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堂上完全得到了解放,正如罗鸣亮老师在课后所说的,“我们的数学需要激励和刺激,更需要转折。

有了这些,何愁我们的课堂不是乐学好玩呢”。

陈容
XX年10月25日
篇三:和美课堂学习感悟
“和美”课堂之我思
——小学生作文的训练
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学习语文,学习读文字,学习写字。

并且语文是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

足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若抛开考试谈语文的价值,语文则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

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作用有二: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使之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为语文的工具性;二使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是为语文的人文性。

而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工具性最为重要,我以为,“听”是明白他人,“说”是表达自己,“读”是体会情感,“写”是挖掘思想。

故而“写”最
能综合反映人的语文综合素养,且它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写”不仅要有深刻的独到的见解,还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所以,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写”的能力不得不重视,不得不培养!
9月24日上午听了两节名师的作文课,使我思考良久……我反思了自己教了四年的作文,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为迎击高考的,是为换取分数的,因而我的作文课堂成了“明八股”培训课:出示作文材料——分析材料——划出关键词句——交流提取主题(也即确定论点),而后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所谓“高深”的论证,喊出“高大”的口号!行文时堆砌华丽的辞藻,引用大量的警句名言,挥洒出成段成段的排比句……不可否认,此种方法训练出的作文洋洋洒洒、气势恢宏!看似气势磅礴、思想深刻!但我们只能称之为“作文”,而非“文章”,而非发自内心的抒发!
接触到小学生后,我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应付高考的大孩子,甚至小学生也开始了为取悦于老师的“作文”,很怪异,很荒谬!他们在小小的年纪已开始失去写作的主动性,写作的自由表达。

为此,作文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思考,需要反省,更需要做一些探索做一些改变!
由何捷老师执教的《我的特长》和由蒋军晶老师执教的《舌尖上的美食》我受到了启发,原来可以把写作当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来做,原来写作有“法”可循。

由此,我
总结出了几个步骤:
一、激发兴趣,主动提笔。

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很多,甚至不感兴趣的话题中总能提取出吸引他们的点。

以“我的特长”为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超于常人的长处,并不限于唱歌跳舞、弹琴作画,擅于模仿表演、幽默风趣、善于交际沟通、甚至耳朵会动……都可以是人的特长。

作为指导者的老师,定要尽可能地鼓励孩子挖掘自己的特长,罗列“特长清单”,让孩子恍然:原来自己是那么的优秀!在罗列的种种特长中,反复比较,选出最让人意外的,惊诧度高的那个来写。

这样不仅使孩子有话可说,更激励他们急切地表达自己!
二、写作文,有方法。

我们可以先给出话题让学生自由写作,完成后互相交流品评,指出对方不足,思考改进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结论提供方法一二,如
为突出自己的某一特征,可寻找比较对象进行对比,列出直观的数据,举出具体事例证明等等等等,最后强调描写要细致有味儿。

讨论习作方法后,让孩子们再在原文基础上用上以上方法修补文章。

这时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生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三、品评作文,有抑有扬。

孩子习作兴趣的养成需要有写作信心,无疑这需要教
师、同伴的鼓励,让孩子越写越愿意写,越写喜欢写,越写越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但一味地赞扬鼓励不一定会使孩子的习作水平稳步提升,当孩子的作文进入一个瓶颈时,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新的要求,交流新颖的技巧方法,使孩子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总之,孩子作文的训练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新的有趣的方法调动孩子的兴趣,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传授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需要教师有鼓励有鞭策地“驱使”孩子往前行进!作文训练之路漫漫兮,吾将绞尽脑汁而求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