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工商系统规范权力运行的认识与探索厦门市工商局规范权力运行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研究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针对当前反腐倡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有效防止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
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两个指导性文件,明确要求“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更好地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
根据中央精神和形势任务,我们围绕如何规范工商系统权力运行作了一些探索。
一、规范工商系统权力运行势在必行认识是行为的先导,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我们认为,规范工商系统权力运行有以下四大意义。
第一,规范工商权力运行是服务科学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执政兴国、实现小康,最根本、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经济,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服务和执法的综合部门,肩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神圣使命,能不能全面、有效地发挥好这些职能,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及时落实到市场监管和服务之中,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规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安全,关系到政府的威信和形象,也最终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
因此,规范工商权力运行,确保工商职能有效发挥,不仅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步骤,更是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工商系统贯彻落实的迫切需要。
第二,规范工商权力运行是依法行政的保证。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行政执法部门,按章办事,依法行政是履行职能、体现效力和作为的前提,也是依法治国方略和建立法治工商的客观要求。
但从当前工商系统行政执法情况看,一些单位或部门执法不规范、越权错位等问题仍没有杜绝。
存在这些问题,除队伍因素外,内部职能交叉、岗位责任不清、执法标准不一、执行程序不严是重要原因。
因此,确保依法行政,促使工商队伍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首先要理清职权边界,明确责任主体,量化执法标准,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这是前提,也是保证。
第三,规范工商权力运行是源头防腐的根本。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履行职责,国家赋予了一定的行政权力,并掌握着一定的公共资源。
主要包括: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队伍管理权。
如,商标注册、认定,广告审批、企业名称核准等工作,就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分配掌握的公共资源。
如果在行使行政权力、分配公共资源过程中,权力失范、失控,就容易导致权力滥用,产生廉政隐患。
要防止这些问题,必须抓住权力运行这个源头,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滋生腐败的机会,促使工商队伍规范行政,廉洁从政。
第四,规范工商权力运行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良方。
滥用权力和不正之风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社会和谐的源头。
工商行政执法工作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能否坚持公平公正、高质高效,履行好维护市场公平、公正,打击假冒伪劣,查处经营违法行为等职能,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全体工商执法人员,必须时时处处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廉洁自律,切实把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的要求,落实在市场监管的职能中,贯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的实践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从机制制度入手,把住权力行使的关口,防止权力滥用,杜绝不正之风。
二、规范权力运行的重点规范权力运行,必须紧紧抓住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用发展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把腐败降低到最低程度。
厦门市工商局在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过程中,结合形势,结合职能,结合任务,抓住“定权、规权、限权、督权、控权”五个环节,对工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队伍管理、行政保障“四权”的规范运行作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管用的方式方法,为规范工商系统权力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一)要按职责定权。
划清权力边界,明确责任主体,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基础,也是强化责任,落实问责的前提。
工商系统内职权多、流程复杂、执法依据多、监管领域广,如果各执法岗位权力界限不清,职责不明,就容易造成职能交叉、越权错位。
2006年以来,厦门市工商局通过清权,梳理出工商执法依据522部、执法职权1388项,将执法职权配臵到市、区、所44个工商执法机构和215个执法岗位,编制权力目录,建立职权清单,实现权力定位、定岗、定责。
并把这一成果分专业汇编为七本系列丛书,使工商执法人员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这一做法,较好地解决了工商行政管理“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实际问题。
(二)要建制度规权。
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规范权力运行、从根本上防治腐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按照“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分类制度。
要依据工商职能,对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进行逐项梳理,按照领导决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人事管理、行政保障等,进行分类汇编,保证制度清、用得准。
二要评估制度。
依据五看标准:即,一看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二看目的,是否能规范行为和解决权力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看外延,是否涵盖工商职能的方方面面;四看体系,是否完整、严密;五看运用,是否具体、简便、适用,对制度逐项进行廉洁性评估,确保制度管用、可行。
三要完善制度。
要坚持廉洁性评估与完善制度相结合,围绕促进权力运行、工商职能、经济发展、依法监管、食品安全、难点热点、维权公正等,全时空、全领域,配套完善制度,促使制度环环相扣、功能互补、覆盖全面。
从而在工商系统内,形成层层有制度,行行有制度;确保人人在制度中,上下在制度内;建立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用权的机制。
(三)要细裁量限权。
目前,在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中,大约有1000余项处罚罚则,几乎每项罚则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
能否正确行使这些自由裁量权,事关社会公平公义,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事关工商队伍的社会形象。
因此,要把规范自由裁量权,作为规范工商权力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臵,探索有效办法。
我们感到,规范自由裁量权,在思路设计上,要以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自由裁量事项为重点,以强化执法人员素质为基础,以制度规范为根本,以促进公平公正为目标,因时、因地、因事,建立自由裁量标准。
在路径取向上,为防止人为干预因素,应以制度建设为主导,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明确自由裁量的原则、程序,细化、量化自由裁量的空间和标准,使裁量空间由“个人说了算”变为“制度说了算”。
在推行方式上,要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有条件的可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流程固化。
如,厦门市工商局在行政处罚中,把涉及的常用法律法规、罚则,分别编上条码代号,建立了自由裁量权电子数据库。
并依据违法情节的轻重程度,将违法情节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再根据违法行为涉案金额的大小,每一等级又划分为A、B、C 三个档次,形成“三级九档”的自由裁量标准,并利用自主研发的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平台开展电子监察。
这样,就促使办案人员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按违法行为的情节和情形,在划分的裁量等级和档次下,进行定级、定档、定罚。
既保障了执法人员在一定范围内,正确的行使自由裁量权限,又有效地限制了办案人员的任意裁量空间,保证了行政处罚的相对公平公正。
(四)抓公开督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规范权力运行的“良药”。
要以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为原则,除涉及秘密事项外,权力的决策、执行、监督全程都应向社会公开。
在形式上,可结合各地实际,采取“三个结合、四个上”方式,即结合信息公开、法制建设、风险防控亮权;通过工商职权“上网络、上墙面、上手册、上媒体”督权,确保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在内容上,要突出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经费开支,以及群众关注的敏感事项,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在方法上,促使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拓展公开广度,增进公开深度,加大公开力度。
在这方面,全国各地工商部门都有探索,并创造了许多经验。
如,在行政审批上,推行“网上工商”,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使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群众看得见、看得懂、能监督。
在执法办案上,建立行政执法案件网管系统,让所有被查处的经济违法行为,全部通过网上流程,全程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违反程序、处理不当、随意办案。
在队伍管理和行政保障上,有的通过局务、党务、财务公开,有的开发干部任职和行政保障等工作监察流程,对内部管理实施全程监督。
这些做法,有效地促进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防止了暗箱操作和违规用权。
(五)搭平台控权。
构建平台,加强权力管理、监控,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必要。
权力行使的轨迹常常看不见,难发现,迫切需要能够可视、可控,便于监督;二是必须。
反腐倡廉的经验证明,权力往往会走偏、越轨,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纠偏、校正,才能保证权力始终正确行使;三是可行。
近年来,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探索实践,为科技控权积累了许多经验。
如,厦门市工商局借助工商系统业务网,以防控廉政和监管两个风险为目标,按照“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以职权为中心。
”的思路,运用制度加科技的方式,建立了工商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平台。
该平台采取信息化、制度化、流程化的标准,把工商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队伍管理权、行政保障权,以及信访投诉、电子监察等功能融为一体,让全部的权力上网运行,实时监控,全程留痕。
并对权力运行中各种不规范行为,实行异常提示、自动预警、强制锁定、跟踪处理、及时校正。
实践表明,通过平台控权,不仅可以促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降低和防止用权风险。
而且,从体系防控的角度,为破解权力监督制约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三、规范工商权力运行注意的问题正视推进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防止工作走偏或不当,是不断深化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保证。
根据当前工商系统推行规范权力运行的现状,综合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感到进一步规范工商权力运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还应注意防止四种倾向。
一要防止方向不够明确的倾向。
规范权力运行的核心是实现权力有效制约监督,强化权力有边界、用权受监督的意识。
其目的是保障各责任主体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大胆用权,积极作为,使有限的权力发挥最大的效用。
而不是把权力变成“紧箍咒”,让大家缩手缩脚,削弱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