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营销策略;内部营销;外部营销;互动营销
摘要: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营销推广策略,从外部营销、内部营销、互动营销三个角度提炼了数字图书馆营销策略要点,以期对我国数字图书馆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117-03
1 背景
笔者于2015年12月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主题=营销and 主题=图书馆”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搜索范围为2005―2015年,共得到1,254条结果。
笔者以同样的方法,在ebscohost上以“subject=promotion or subject=marketing and subject=library”为检索式进行搜索,搜索范围为2005―2015年,得到1,317条结果。
从研究论文数量上看,国内外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都已经相当充分。
同时,笔者将检索式的“主题=图书馆”换成“数字图书馆”,在国内搜索到74条,在国外搜索到102条。
从数量对比上看,国内外关于数字图书馆营销的专门研究还相对较少。
笔者借用服务三角理论的划分方法,从外部营销、内部营销、互动营销三个层面对近十年来关于数字图书馆营销策略的相关研究加以分析,从宏观角度对不同维度的营销策略进行分类总结,以提炼出数字图书馆营销策略要点,希望对我国数字图书馆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2 外部营销
外部营销是指服务机构在了解顾客期望的基础上,向顾客提出服务承诺,以迎合顾客的愿望或需求,其核心是以营销的对象、产品及方法为策略主导。
外部营销借用到图书馆领域,则是指图书馆通过调研,了解读者的服务需求、期望,设计使读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传统意义的营销大部分都属于外部营销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2.1 关注用户需求
美国学者mi和nesta专门研究了针对网络一代(netgeneration)用户的图书馆营销策略,认为网络一代是技术控,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他们倾向于通过多媒体、视觉体验的方式搜索信息。
我国学者吴俊英研究了4p基础上整合4c的数字图书馆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策略,即要在明确“用户需要什么产品”“我要不要生产该产品”“用户为什么选择我的产品”三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产品策略。
除营销组合理论外,滕广青等人以概念格理论为基础,借助营销学中市场细分的变量,对数字图书馆用户进行市场细分,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特征与偏好,对数字图书馆营销中把握用户需求的方法进行了有力拓展。
从本质上讲,市场细分原则在图书馆环境下的应用就是根据用户的特点、阶层、信息需求等进行用户分类,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2.2 建立品牌营销
经典的营销组合理论的4p、7p组合首先关注的是“产品(product)”。
在图书馆营销领域,产品是指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是图书馆营销内容的核心。
图书馆产品定位代表了图书馆的形象,基于此,学者们在图书馆营销的研究和讨论中,提出了图书馆品牌营销的策略,认为成功的图书馆品牌定位,能够在读者心目中树立鲜明、独特的品牌个性与形象,为建立品牌竞争优势打下基础。
数字图书馆相较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主要在其价格(price)优势上,这里说的价格主要指非货币因素,如查找、获取、传递信息和文献更加便捷,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等。
数字图书馆只要在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上作出努力就能建立自己的产品优势。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网络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的品牌策略应更加侧重于强调自身
与网络搜索引擎的区别。
美国学者mi和nesta指出,与amazon、google等网络书商、信息提供商相比,图书馆应该侧重于自己实体空间的特点,将自身定位为一个集阅读、学习、讨论、信息搜索于一体的多维空间。
同样,学者schmidt在《在google时代推广图书馆服务》一文中也提到,现代图书馆应该是“获取实体及虚拟资源的窗口,包含网络和物理两种空间,储存着资源和电脑,提供在线及面对面多个渠道的咨询”。
数字时代,网络超越了电视、报纸等传统营销媒介,成为非常重要的营销工具。
对于资源和服务高度依赖计算机和网络的数字图书馆来说,网站是其提供资源和服务的主要场所,也是其开展营销推广的重要阵地,对网站的开发和利用是数字图书馆营销活动的重要内容。
schmidt研究了多家图书馆网站,发现受欢迎的网站基本都包含以下要素:用词简洁、布局一致、较少使用图形或符号代替文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营销渠道也有了拓展。
3 内部营销
与外部营销不同,图书馆的内部营销是指图书馆对馆员的教育培训、士气激励及潜能开发,以培养馆员的专业技能并使之能主动、热忱地为读者提供各项服务。
一直以来,图书馆员在营销中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充分重视,人们更关注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忽视了图书馆员的需求,造成一种“重外轻内”的局面。
国内早期关注馆员在营销中作用的专题研究员是吉卫红,她于2005年发表《基于顾客导向的图书馆内部营销管理探讨》一文,讨论了内部营销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的基本思路、有效途径和作用,认为内部营销可以在图书馆内部创造一种人性化管理,协调馆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在图书馆内形成良好的读者服务链。
进入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需要学习新技能,帮助用户提高信息素养。
schmidt在其研究中列出了13条数字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的技能,如:能够通过网页、维基、博客等方式传递图书馆信息,能够协助完成自助服务,能够提供在线咨询等。
同时,他还认为虽然数字图书馆提供了自助式服务,但用户还是希望从真人那里获取实实在在的帮助,馆员也需要在与用户的沟通中传递图书馆价值,建立长期联系。
在这一方面,曹霞等人讨论了互动体验营销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认为图书馆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知识,还要具备营销知识和沟通能力,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龙军从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一套内部营销策略,从培养图书馆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双向信息沟通渠道、推行全员营销四个角度出发,制订了内部营销策略。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员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并没有因为设备和技术的出现而削弱,相反图书馆的发展及未来成败将更加依赖于人的要素。
4 互动营销
互动营销指员工和顾客之间的互动过程,即图书馆馆员从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出发,将图书馆服务提供给用户的交互行为。
互动营销的核心是在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传递价值,重视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及过程后的关系保持。
关于图书馆互动营销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逐步普及,图书馆信息传递实现了“零时滞”,为图书馆互动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曹霞等人认为互动体验式营销主要强调用户的体验与反馈,要通过用户的体验,满足、培养、引导、开发用户需求,培养用户忠诚度,从而传递图书馆价值。
吴俊英进一步拓展了数字图书馆互动营销的范畴,将互动营销分为物理空间的体验营销和虚拟空间的互动营销。
物理空间的体验营销实际上符合营销7p理论的“有形展示”,即通过读者见面会、有奖问答等活动进行氛围塑造,并通过体验区空间让读者享受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虚拟空间的互动营销则主要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带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推广。
周冬飞将互动营销与关系
营销进行了结合,提出了建立读者关系管理系统的概念,并对读者需求及满意度进行定期的跟踪,根据读者需求设计资源及服务,从而提高用户黏度。
关系营销中最著名的是口碑营销,即通过熟人间的现身说法传递信息,如举办图片故事展、微电影征集等。
国外学者alire通过对美国一所大学的调查,研究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证明图书馆在当地的知名度及影响力的确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随着网络交互技术的发展,用户已不再是简单的接受群体,他们已经参与到信息产品的开发中去,对其过程进行监督的同时享受各种服务。
近年来,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acquisition)作为图书馆一种新型采访模式被广泛采用,其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进行资源采购,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其将营销推广理念融入图书馆的业务设计中,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将用户需求纳入图书馆发展决策中去,以实现用户需求现实化,在无形中达到了营销的效果。
回顾图书馆营销推广的发展历程,营销策略也是随着图书馆发展演进逐渐变化的,没有哪一条营销策略是仅适用于传统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营销提供了多种可能。
数字图书馆营销更加注重用户需求,致力于提供个性化服务,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侧重于打造自身的特色业务,建立品牌效应;方式更加灵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开展全方位的营销与渗透;更加注重馆员在营销中的作用,注重与用户互动,重视用户参与,在互动交流中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