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调试、后期稳定运行和工艺调整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污水处理指标作用,通过镜检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状况,可以获得该活性污泥的相关性状信息,对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4种微生物的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对污水处理的影响,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一、楯纤虫(Aspidisca)【名称】楯纤虫【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体长:25-40µm体宽:18-29µm【形态】体形小,甲呈三边的圆形,前端最狭小,后端最宽阔而平直,少许钝圆,背面凸出,前触毛4根,倾斜的列成一行,腹触毛3根,列在前半部,臀触毛5根,相当长而细,倾斜的排列在后部。

【生态】以细菌为食物,生态范围较广,但对化学物质极为敏感,可作为有毒物质判定的生物指标。

楯纤虫可作为水质处理良好的指示生物,大量出现时,处理水BOD大多在15㎎/l以。

但楯纤虫过多时,2000个/ ml以上,不断地在活性污泥翻来翻去,也会影响污泥的沉降效果。

【图片】二、板壳虫(Colepidae)【名称】板壳虫(Colepidae)【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55---65微米宽:28---32微米【形态】身体呈圆桶状榴弹形,中间少许膨大,体长和体宽的比率约为2比1。

形态固定不变,或多或少呈棕褐色;由外质形成的板壳有15---20行,板壳由横沟分成六段,每段形成一定形式和数量的“窗格”。

纤毛均匀地分布在全身,胞口位于最前端,为纤毛所围裹不易看到。

【生态】板壳虫能捕食藻类,小型鞭毛虫,以及小的纤毛虫,也吸食已经死亡的轮虫。

经常出现在BOD负荷较低,溶解氧浓度高,处理水BOD低的时候。

【图片】三、棘尾虫(Stylonychia)【名称】棘尾虫(Stylonychia)【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110---120微米宽:45---50微米【形态】体形呈长椭圆形,但二侧差不多平行,在口缘处有凹陷,纤毛系统有8根前触毛,5根腹触毛,5根臀触毛,臀触毛的两根明显的突出在体外,身体非常强直,后面3根尾触毛长而坚硬不动,背有短的刚毛。

行动不活泼,有时觅食时而停留,体内充满吸进去的藻类。

【生态】主要以摄食藻类、鞭毛虫为食物来源,有时也吃轮虫,在活性污泥中不常见,出现时处理水BOD通常较低。

【图片】四、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名称】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135---230微米宽:75---98微米【形态】身体坚实,不会弯曲或改变形状,系宽阔的椭圆形,背面或多或少凸出,腹面扁平,后半部比前半部少许狭一些,后部浑圆,口缘区相当大而长,前触毛有7根,臀触毛5根,尾触毛4根,伸缩泡位于后半部右侧,大核呈很长的带形。

【生态】主要以鞭毛虫和纤毛虫为食料,有时也吞食单细胞藻类。

经常出现在较低BOD负荷时候,此时,处理后出水质BOD通常在10㎎/l左右,是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图片】五、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ostoma)【名称】小口钟虫【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32-70微米宽:22-48微米口围直径:12-25微米柄长:20-380微米【形态】本体近似圆形,但它的长度通常仍显著地超过宽度,前端口围小而狭,膨大的中部最宽阔,从中部向前后两端逐渐细削,具有纤毛的口圆盘略小于口围。

内质呈乳白色或淡褐色,经常含有相当多的食泡,柄比较细长,柄内内有肌丝轴鞘,受到刺激时会伸缩。

以单独生活为主,很少有丛生习惯,游泳体呈瘦长的圆筒形,行动迅速。

【生态】以细菌为主要食料,同时也会掠食微型单细胞藻类,它最适宜的温度是25℃,若在35℃以上则会形成包裹或畸形,最后死亡,大量出现在处理水质较好的情况下,BOD多半在20㎎/l以下。

【图片】六、沟钟虫(Varticella conrallaria)【名称】沟钟虫(Varticella conrallaria)【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55---105微米宽:35---58微米口围直径:55---75微米柄长:100---550微米【形态】体形比较长的钟虫,也有近似圆筒形的,少数比较粗糙。

前端口围边缘较本体更宽阔,后端则向着柄逐渐细削,具有纤毛的口围盘大小和口围内缘相适应。

内质含有不少卵圆形的食泡,往往带一些黄色。

柄粗细适中,但相当长,柄内内有肌丝轴鞘,受到刺激时会伸缩。

很少单独生活,喜欢在一起丛生。

游泳体呈粗壮的圆筒形,行动迅速。

【生态】以细菌为食料,有时亦兼食单细胞藻类,大量出现在处理水质良好的时候,处理水BOD在15㎎/l以下。

【图片】七、独缩虫(Carchesium)【名称】独缩虫(Carchesium)【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80-125µm体宽:38-60µm柄总长:280-1500µm【形态】独缩虫的形体基本上和钟虫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已形成群体。

由于分枝的柄肌丝轴鞘不是连续而是中断的,因此每一枝只能单独伸缩。

本体呈较长的钟形,前段最宽阔,一般长度和宽度比为2﹕1;虫体首柄或多或少向下弯转而倒悬。

【生态】以细菌为主要食料,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普通常见,对污水具有澄清促进作用。

独缩虫优势繁殖时处理水质良好,出水透明、清晰。

【图片】八、累枝虫(Epistylis)【名称】累枝虫(Epistylis)【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95-160µm宽:30-40µm柄总长:200-250µm【形态】个体呈细长或近似圆筒形,其柄内因为没有肌丝轴鞘存在,根本不能收缩,体宽约在体长的1/2-1/3,前端口围较大,具有纤毛的口围盘小于口围,能显著的突出在口围边缘之外,内质呈乳白色,含有少量食泡,有一个伸缩泡相当大,位于前端,柄粗细适中,比较光滑。

【生态】以细菌为食物来源,特别喜好摄食大肠杆菌、假单胞杆菌等;在生物处理系统中,存在于生物膜中比存在于活性污泥中更多。

一般说来,当累枝虫出现时,处理后水质BOD相当低。

【图片】九、集盖虫(Opercularia coaractata)【名称】集盖虫【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45-56µm宽:19-23µm柄总长:50-118µm【形态】和累枝虫比较,主要不同处在口围边缘平直,决不会膨大的形成“缘唇”。

通常口围边缘还呈锯齿状的缺刻,本体近似梨形或卵圆形。

中部显著的膨大而最宽阔。

向前后两端或多或少瘦削,前端口围比较宽阔的中部为小。

围裹外质的表膜很光滑,看不见有膜纹的存在,内质呈乳白色,含有少量的食泡,柄相当细而柔弱,表面光滑,分枝系不规则的叉形;集盖虫群体不大。

【生态】以摄食细菌为食物来源,特别喜欢食链球菌、假单胞杆菌、枯草杆菌等,常在0.2-0.4㎏BOD/㎏MLSS/天的负荷,处理水质良好下出现。

【图片】十、跳侧滴虫(Pleuromonas)【名称】:跳侧滴虫【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6---10微米,宽:3---5微米【形态】身体很小,一般呈肾形,两端浑圆,具有2根鞭毛.短一些的一根鞭毛无休止的摆动,对溶解氧缺乏比较敏感,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作很快的旋转行动。

【生态】滴虫以细菌为主要食料,就生态环境来讲适合在中污性和多污性的水体.大量的游离细菌在水中是其大量繁殖的基础条件,所以它的大量出现往往是高污泥负荷,污泥解体,菌胶团分解,处理水质透明度降低,COD,BOD指标上升。

【图片】十一:波豆虫(Bodo)【名称】波豆虫(Bodo)【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11----15微米,宽:5-----7微米【形态】身体很小,呈卵圆形,前端有一少许弯转的突出“尖角”,后端浑圆。

两根鞭毛起源于前端从胞口内伸出。

鞭毛是活动器官同时也是食物收集器官,因此其活动性很强。

【生态】主要以细菌为食料,就生态习性而言它是a-中污性和多污性的种类。

是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代表,经常出现在BOD负荷高并且溶解氧低的时候,它若数量上占优势则处理水浑浊,多半BOD在30mg/l以上。

【图片】十二、肾形虫(Colpoda)【名称】肾形虫【本体】长:32---48微米,宽:22---30微米【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形态】身体呈肾形,右缘是半圆形均匀弯曲,后端比较圆,在饥饿时后端比较细,口位于身体中间偏前的左缘中部,口前庭成一个较浅的洼窝;在口全身纤毛均匀,分布较稀.体内有分散的食物泡。

【生态】食物的来源以细菌为主,肾形虫喜好食大肠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锯杆菌(Serratia marcescens)最常出现在BOD负荷在0.7KG左右的高负荷条件下. 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出现较少.【图片】十三、草履虫(Parmecium)【名称】草履虫【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180---300微米,宽:42-75微米【形态】草履虫在原生动物中属体形较大的一种,身体呈圆筒形,后半中间最宽阔,前半部腹面有一下凹的口沟,中沟底部有一椭圆形的胞口。

身体周围都均匀地布满着纤毛.后端的若干纤毛少许长一些;表膜下面外质比较透明,内质充满着颗粒状物质,食物泡比较多,伸缩泡两个一个位于体长四分之一处,另一个位于体长四分之三处。

【生态】其主要以细菌为食料,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中污性和多污性.大量出现在几乎测不出溶解氧浓度的环境中,在活性污泥中每当净化程度较差的时候它会较多的出现.【图片】十四、表壳虫(Arcella)【名称】表壳虫(Arcella)【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壳直径:100---150微米,壳高:50---75微米【形态】壳的背腹面观呈圆形,而似表盖;侧面观则腹部扁平,背面很平稳地高度凸出而使整个壳呈半圆形;壳的高度约为它直径的二分之一,壳通常呈褐色也有黄色的,偶然也有无色透明的壳,有指状伪足,从壳孔伸出,数目不会超过5个或6个;内质含有不少食泡和贮藏粒体。

【生态】表壳虫以植物性鞭毛虫和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

寡污性水体是它最适宜的生存环境,经常大量的出现在活性污泥低BOD负荷,污泥停留时间过长的情况下。

【图片】十五、尾丝虫【名称】尾丝虫【指示分类】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30---50微米,宽:15--24微米【形态】身体呈细长的卵圆形,长度和宽度比约为2:1,通常前半部较后半部为狭;前端平截而常有少许下陷,是全身最狭处,后端宽阔较浑圆;外质表膜具有纵长的条纹,全身纤毛行列,在后端有一根很长的尾毛。

【生态】以细菌为主要食物来源,具有较高的生态耐性,在自然界中属于中污性种类;在活性污泥中经常出现在溶解氧低与高负荷的情况下,一般处理水BOD也较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