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戴着“镣铐”起舞2010中国风电产业大盘点国家能源局在日前举行的能源形势发布会上透露,至2010年底,中国将实现风机总装机3500万千瓦。
对此,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实际装机容量有可能会超过这一数字,但他并未给出具体的预测。
相比之下,美国2010年的风电产业形势不乐观。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之前发布的报告,预计2010年美国风机装机同比将下滑39%。
截止2010年底,中国风机装机总容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中国2009年新增风机装机1380.3万千瓦,同比增长124%;累计达2580.53万千瓦,同比增长114%。
按照上述官方数字计算,2010年保守估计风机装机1000万千瓦,相对于2009年新增装机1380.3万千瓦稍有减少,但是增长速度依旧惊人。
“风驰电掣”的中国风电虽然估计2010年相对于2009年风机装机增长速度减缓,但是1000万千瓦装机量只是保守估计,实际增长量远不止这些。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国不仅在风机装机量上,而且在风电基地建设、风电机组研发、风电企业发展、风电并网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盘点一:七大基地纳入规划2010年,中国风电行业尤为抢眼的便是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规划与发展。
根据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草案,我国将在XX、XX、XX、XX、XX、XX六个省区打造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国家能源局确定了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在保证规划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后,我国在2020年就可以达到1亿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
按照国家电网的规划,国内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将于2020年建成,预计2015年建成5808万千瓦,2020年建成9017万千瓦,占据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60%左右。
盘点二:风机供应商“风光依旧”2010年风电产业规划不仅带动了风电基地的建设,同时也吊足了中国风机供应商的胃口。
2009年已经挤进全球十大风机供应商的华锐风电[0.00 0.00% 股吧]、金风科技[16.960.06%股吧]和东方电气[27.821.20%股吧]三大中国风机供应商更是表现不俗。
2010年7月6日,由华锐风电提供的我国第一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上XX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场示X工程34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这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里程碑。
10月12日,华锐风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出产,这是我国首台5兆瓦风电机组。
与此同时,华锐风电6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也进展顺利,将于2011年上半年下线。
就在5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出产不久,10月16日华锐风电哈密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开工建设。
华锐风电哈密风电产业基地总投资15亿元,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达产后将形成15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年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该基地将建设成为集3兆瓦和5兆瓦风机制造、销售、服务、培训和备品备件供应为一体的现代化风电产业基地。
相对于华锐风电的扩军行动,金凤科技则更注重于“韬光养晦”。
2010年9月,金凤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批两台1.5兆瓦高海拔风力发电机组正式下线,该型号产品针对我国“风电处女地”西南与西北高海拔地区量身定制,将在高海拔细分市场为金风科技拓展新的增长动力。
该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充分考虑了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低、雷电频繁以及阳光辐射强等特别运行环境,针对性的采用了增大叶片、提高绝缘散热以及增强防雷防辐射性能等先进技术,是一款适合我国高海拔地区应用的风力发电机组产品。
此外,金凤科技集团于2010年10月在XX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集团实力大增。
东方电气也不甘落后。
2010年10月1日东方电气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带负载100千瓦并网发电。
乌吉尔首台风电的并网发电,标志着东方电气直驱型风电机组已强势打入一线市场,成功迈入大容量直驱型风机制造行列。
风电设备供应商后起之秀也不在少数。
2010年10月明阳风电董事长X传卫敲响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宣告了明阳风电产业在美国的成功上市。
盘点三:风电并网取得进展2010年11月4日,XX75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暨XX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竣工二期启动,XX750千伏联网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采取的重大举措,是XX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电力外送的主要通道,是XX省“十一五”电网建设重点项目。
该工程投运以后,实现了XX电网与西北电网的联网,对促进XX能源开发、实现“疆电外送”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工程还为XXXX一期516万千瓦风电提供了外送通道,使西北地区的水、火、风电“打捆”东送成为现实,有利于在更大X围内消纳西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绿色清洁能源,是国家电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盘点四:风机降价,出口增长由于我国风机国产化程度提高,运输成本降低等原因,风机价格由2008年初的每千瓦6200元左右下降到每千瓦4500元左右。
2010年10月26日,记者从“XX坝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与“XX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南部风区”风电机组招标会上获悉,金风科技[16.95 0.00% 股吧]报出3850元/千瓦、华锐风电[0.00 0.00% 股吧]报出3983元/千瓦的招标价,中国风机价格下降导致中国风机在国际风电市场上的价格优势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风机出口能力加强。
2010年9月13日,我国制造的首套风力发电机组在罗泾口岸装船出口。
此次装运的风力发电机是首套我国自主研发的风电机组,共计25件296吨,出口至澳大利亚。
业内人士表示,整套发电机的出口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2010年9月29日,XX瑞祥风能设备有限公司为美国量身定做的首台2.05兆瓦风能发电机组从浑南新区顺利启运,成为出口美国600兆瓦风能发电机组项目的“先锋”。
此外2010年6月,南车株洲电机在XX大丰开建海上出口风力发电机生产基地。
该基地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预计2011年8月投产。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风机有价格优势,同样的风机,中国产品要比国外便宜25%~30%,中国产品只要质量还过得去,在国际上还是有竞争优势的。
”“折翅”的中国风电[0.79 -1.25%]中国风电在整个“十一五”期间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风电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XX漫山遍野的风机弃风、80多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的疯狂投资、还未安装几年就倒塌的风机、中国风电缺少“中国心”等一些列问题,让中国风电在“翩翩起舞”的同时也戴上了“镣铐”。
考验一:并网“难于上青天”国务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没有并入电网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500万千瓦,如果按照2009年全国装机总量2350万千瓦计算,全国将近20%~25%的风机还在“晒太阳”。
在XX锡林郭勒盟灰腾梁风场,一些风电机组因上不了网而在草地上“晒太阳”,有的风机已经晒了1年多。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说法,XX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风机装机处于闲置状态。
中国风电[0.79 -1.25%]“解铃还须系铃人”从上述风电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中国风电从上游的风机制造到下游的风机并网发电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业内专家强调:“解决中国风电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而是需要把风电产业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和管理,中国风电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也要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逐步解决。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中国风电走向成熟,不是需要外人帮忙,而是需要自己去探索解决的路径。
”路径一:建立友好型风电场我们从上述风电问题了解到,风电并网难主要是由于风电的特性、电网技术约束、用电市场狭窄和并网标准不统一造成的,所以解决风电场并网发电需要“对症下药”。
首先,发展储能是解决风电不稳定性的可靠途径。
众所周知,风电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特征,一旦并网对电网造成巨大威胁,所以解决风电并网问题,最容易想到的莫过于“储能-无功调节”,利用储能技术把风电的间歇能量变成容易调节的能源。
据了解,目前储能技术已经发展到足以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所需的程度。
其中,钠硫电池、锂电池相对成熟,可用于电量和功率应用的场合,但需要降低成本。
XX世博会期间,国家电网XX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X工程(XX漕溪能源转换综合展示基地)对4种储能电池同时示X,其中钠硫电池是容量最大的一种,占到总容量的三分之二。
中科院XX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说:“现在最紧急的是可再生能源如何实现并网。
储能电池不仅市场大,而且需求迫切,没有储能系统的配套,风电基本上不能实现并网。
”其次,改进电网并网技术,加速并网标准出台。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X琦在举行的一个风电研究启动会上表示,风电并网运行问题已成为风电进一步规模化发展的最大制约。
国家能源局统一组织开展风电接入电网和市场消纳研究,计划用半年时间在全国11个省(区)开展风电开发规划、市场消纳和输电规划研究工作,加强风电开发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风电并网国家标准或将于明年出台。
此外,在风电并网技术改进方面,舒印彪建议,风电行业应加快研究制定并网检测等配套规定,建立入网认证和并网检测制度。
对新投产风电场,要进行入网认证和检测,确保机组的技术性能,以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已投产的风电机组要进行评估,不符合并网技术规定的要逐步实施改造。
再其次,实行配额制解决风电的消纳问题。
2010年4月,《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正式实施,该修正案再次重申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规定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X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
与此同时,该修正案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上网实施配额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解释,配额制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所在电网区域内能接受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总比重目标分配到各电网公司,电网公司再根据合理消纳方案,确定输送规划和消纳方案,以及相关地区应承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指标。
2010年10月,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明确,将对电网企业实行配制,以促进新能源尤其是风电上网。
相关消息称,在一些风能资源丰富区,将对电力系统接纳风能的比例提出明确目标,要把消纳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作为电网企业的责任。
为此,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新能源发展中出现的并网瓶颈,有望随着电网企业实施配额制得以缓解。
路径二:风电设备投资应“退烧”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出现了投资过热、一哄而上的现象。
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就此颁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提到目前,我国风机整机制造企业超过80家,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风电装备制造业,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装机规模为1000万千瓦左右,若不及时调控和引导,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