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7世纪文学
4.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古典主义文学
1.流行时期
17世纪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2.产生动因
(1)外部环境
①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②路易十四对文艺的喜爱以及推行的文艺政策促进古典主义文学繁荣。
(2)哲学基础
勒内·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他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
3.思想特征
(1)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3)尖锐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揭露社会的恶习和弊端。
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4)古典主义悲剧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
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4.艺术特征
(1)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古典主义文学不仅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继承诗歌、散文,而且继承戏剧,并且进行创新,使其已具备现代戏剧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
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①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②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民间文学。
(3)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古典主义诗剧基本有两千行,诗句优美,风格庄重典雅,以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为代表。
(4)人物塑造类型化
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忽略环境对人物产生的影响。
5.古典主义文学在各国发展的具体表现
(1)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悲剧成就突出。
①弗朗索瓦·德·马莱布——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代表作:《劝慰杜佩里埃先生》。
②皮埃尔·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a.代表作
《熙德》——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和奠基之作。
b.创作风格
第一,风格庄严崇高,这是古典主义所追求的理想美。
第二,剧本题材和内容崇高庄严,悲剧要写有关君王、统帅、圣人、英雄的故事。
第三,情节激动人心。
第四,人物对白雄辩有力、充满激情、严谨周密,像格言一样铿锵有声。
③让·拉辛
a.代表作
《安德洛玛克》《费德尔》《爱丝苔尔》和《阿塔莉》。
b.创作风格
第一,“三一律”的运用出神入化,没有多余的场面和插曲,把古典主义悲剧艺术发展到高峰。
第二,剧本开始,矛盾就是一触即发的状态。
第三,沿袭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念,剧本总是描绘导致悲剧的必然过程。
④让·德·拉封丹
代表作:《寓言诗》。
⑤尼古拉·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2)英国的古典主义文学
①约翰·德莱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代表作:《论戏剧体诗》和《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
②亚历山大·蒲柏
代表作:《批评短论》《夺发记》。
(3)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及作品: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批判诗学试论》。
(二)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
1.巴罗克文学
(1)流行时期
巴罗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盛期。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①意大利
代表诗人及作品: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阿多尼斯》。
②西班牙
a.诗人贡戈拉·伊·阿尔戈特的成就在长诗,包括叙事诗和寓言诗。
代表作《莱尔马公爵颂》《孤独》。
b.佩特罗·卡尔德隆是继维加之后西班牙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
其代表作《人生如梦》。
③德国
代表作家及作品:汉斯·雅各布·克里斯托弗·格里美尔豪森《痴儿西木传》。
④法国
a.小说
代表作家及作品:奥诺雷·德·于尔菲《阿丝特蕾》。
b.诗歌
代表诗人及作品: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景集》、马莱布的《圣彼得的眼泪》。
(2)后世影响
巴罗克文学的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2.清教徒文学
(1)流行时期
清教徒文学于17世纪40年代发生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代表作家:约翰·弥尔顿
①主要作品:《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a.《失乐园》取材于《圣经》,这部史诗的价值在于赞美了撒旦的反抗,体现了诗人清教徒的革命思想。
b.《复乐园》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表现了坚定的信仰和坚贞不渝的气节。
c.《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描写参孙撼倒大柱的复仇故事。
②艺术成就
a.主题上,表现了诗人对复辟时期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清教徒思想的赞颂。
b.内容上,想象力丰富,场面描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c.手法上,使用象征和寓意手法。
③后世影响
其史诗形式给19世纪的新型史诗和诗体小说开辟了道路。
二、莫里哀
(一)生平和创作
1.作者简介
莫里哀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
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2.重要作品
(1)《太太学堂》——莫里哀的第一部大型喜剧
该剧批判了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具有明显的现实精神。
(2)《恨世者》——莫里哀喜剧中唯一写到大贵族圈子
该剧揭露了贵族圈子的庸俗和虚伪。
(3)《司卡班的诡计》——莫里哀民主主义思想的体现
该剧塑造了一个逾越等级观念的机智的仆人形象,并直接影响了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
3.思想内涵
(1)小说主要以资产阶级家庭为背景,力图通过对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的描绘,揭露资产者的恶习。
(2)对大贵族进行无情抨击。
(3)对下层人物的描绘不带偏见。
莫里哀描写仆人、厨师、农民、穷人,尤其是对仆人形象的刻画,他们往往头脑清醒、性格开朗、言语锋利、大胆泼辣,富有反抗意识。
4.艺术成就
(1)戏剧形式上,莫里哀对喜剧的形式加以改造,写出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
从《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开始,戏剧完全描绘时代的风俗和人物性格。
(2)人物塑造上,莫里哀抓住了人物的复杂性,人物在主要性格以外,还伴随其他性格。
例如,阿巴贡既吝啬又好色,他虽不舍得花费,却又关注舆论,要保持家庭的正常运转。
(3)创作手法上,莫里哀发展了闹剧手法和喜剧手法。
例如对某种怪癖、某种恶习的发掘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