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LX1609071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高中化学
主持人刘洪肃
所在单位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
填表日期 2016年11月8日
淮滨县教育体育局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应在立项申报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公开。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依据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现表述如下:
1.理论意义
(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对课程实施的有效路径的探索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是其根本。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各学科相继出台了理念全新的《学科指导意见》,对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中国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题的研究及实践就是在全面理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实践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
略体系,努力铸造淮滨高中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特色。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研究在国外大范围的开展已近40年之久,现已步入成熟阶段,研究范畴包括:有效教学的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教学提问与效果的关系等等。
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有效教学对于完善备课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学者构建的研究体系还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参与研究提供了
基础,并使大家认识到,教学不应囿于技术上的有效,还应追求先进教育理念上的有效、设计上的有效、语言上的有效、对整体课堂效果提升的有效等等。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也进行了有效教学探索。
其中关于有效教学的探究目前相对完善的例如:阎承利在《教学最优化艺术》中明确提出了十二条原则: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难易度适中,注意科学性;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优选问点,问在关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注意分寸,问在学生需要处;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有效教学的原则主要有以下这些:系统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简洁性、明确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目标
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对来自我校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在新课程理念下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特色。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丰富学校“教师的成长是办好学校的源泉,学生的发展是办好学校的根本”这一理念的内涵,并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得到落实;促进教师在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从而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获得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
1.有效教学途径研究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2)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①课前的有效准备
②课堂的有效组织
③课后的有效练习
(3)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①课堂调控能力。
②信息反馈能力
③评价指引能力
2.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1)兴趣化教学策略研究
(2)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3)信息化教学策略
(4)探究性教学策略
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四种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讲评课和复习课研究;
4.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评价研究;
5.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6.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与高考的研究。
研究的创新点:结合本区域的化学教学特点,揭示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内涵,探究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
1、综合调查法。
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2、文献检索法。
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化学教学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化学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