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的地得微课教案

的地得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案)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地、得”的使用方法。

2、运用小儿歌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6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优芽、录音软件、录屏软件、剪辑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的、地、得’好乱呀。

”小敏为语文学习中的“的、地、得”头疼不已。

一天她向老师请教。

小敏:“老师,我这句话中的‘的、地、得’使用怎么都错了?”
错误案例: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老师:“哦,汉字中的“的、地、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用法含糊不清乱用一气。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三个字的用法。


(二)授课内容
一、在句子中,用在名词前面的,要用白勺“的”字。

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如:1. 我爱勤劳的妈妈。

2. 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

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

二、在句子中,用在动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

如:1. 他积极地回答问题。

2. 大雪纷纷地下。

句中的“回答”、“下”都是动词,前面应该用“地”字。

三、在句子中,用在动词后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

如:1. 地被扫得很干净。

2. 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句中的“扫”、“笑”都是动词,后面要用“得”字。

“得”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的效果如何(地扫得怎么样?地扫得很干净。

小弟弟笑得怎么样?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到,默记5遍脑开窍。

(再来记一遍)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到,默记5遍脑开窍。

再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词,十有八九用“得”。

2、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解决疑惑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四)练一练:
1、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盛开(的)野菊认真(地)做操生长(得)太慢专心(地)上课大声(地)朗读动听(的)歌曲过(得)很快出(得)真难美丽(的)故事
2、句子练习: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清晨,可爱(的)多多兴高采烈(地)来到金灿灿(的)葵花园。

她兴奋(地)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地)摸摸,一会儿细细(地)闻闻,情
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您看,她跳(得)多好,让人幸福(得)冒泡。

(五)总结您做对了吗?“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我们再来回下刚才学过的顺口溜,好吗?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到,默记5遍脑开窍。

结束语: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