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管理制度框架
牛场管理制度框架
合理的规章制度, 是提高牛场生产管理水平和调动工人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是办好养牛场的重要环节。
中国各养牛场一般都建立有以下几种规章制度: 一是岗位责任制, 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其职责范围, 有利于生产任务的完成; 二是建立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体制, 充分发挥各组织特别是基层班组的主动性, 有利于增产节约, 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制定简明的养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有利于互相监督, 减产评比; 四是建立奖惩制度。
其中养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 是提高养牛生产, 促进养牛业大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
一、日常工作规章制度框架
( 一) 职工守则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科技和业务素质。
2、团结同志, 尊师爱徒, 服从领导。
3、遵纪守法, 艰苦奋斗, 增收节支,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4、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积极为股份制养牛合作社的发展和振兴献计献策。
( 二) 劳动纪律
1、严格遵守合作社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坚守岗位, 尽责尽职, 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服从领导, 听从指挥,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 做好出勤登记。
3、认真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做好交接班手续。
4、上班时间严禁喧哗打闹, 不擅离职守。
5、严禁在养殖区吸烟及明火作业, 安全文明生产, 爱护牛只, 爱护集体财产。
( 三) 防疫消毒制度
1、坚持防重于治原则, 要制定完善的防疫计划。
即根据各种传染病在本地区当前和以前发生与流行情况, 结合本地具体条件, 制定切实而合理的防疫计划。
2、加强兽医监督, 防止传染病由外地带入本场。
场门设消毒室( 池) , 并经常保持有效消毒作用。
对新购入的牛, 必须隔离检疫, 观察一段时间后, 在确定无病情况下, 方可归入本场。
3、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严格的消毒制度, 是及时切断传染源, 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主要措施。
( 1) 要对整个牛舍和用具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 方可进牛。
场门、生产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 可用2的氢氧化钠液) , 保持有效浓度、车辆、人员都要从消毒池经过。
( 2) 严格隔离饲养, 杜绝带病源的人员或被污染的饲料、车辆等进入生产区。
从外面进入牛场内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消毒。
( 3) 牛舍内要经常保持卫生整洁、通风良好。
每天都要打扫干净, 牛舍每月消毒一次,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大的消毒。
常见消毒药物有: 可佳消毒液、10—20的生石灰乳、2—5的烧碱溶液、0.5—1的过氧乙酸溶液、 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
( 4) 每年进行2-4次结核病定期预防消毒, 常见消毒药为5来苏儿、10漂白粉、 3福尔马林溶液, 监测为阳性牛进行隔离治疗。
4、建立系统驱虫制度
( 1) 从外地引进的牛要进行检疫和驱虫后再并群, 牛场内应消灭老鼠、蚊蝇及吸血昆虫。
( 2) 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牛群的驱虫, 平常结全转群时实施。
( 3) 犊牛1月龄和6月龄各驱虫一次。
5、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我市传染病的种类及发生季节、流行规律, 特制定本预防计划, 适时进行预防接种。
( 1) 口蹄疫病: 春、秋两季各接种一次。
( 2) 炭疽: 炭疽二号芽胞苗免疫期为一年, 每年春季用炭疽芽孢苗作一次预防注射。
( 3) 牛出败: 每年给牛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1-2次, 在3、 11月各注射一次。
非疫区从外地引进牛须经隔离观察1-3个月, 确诊无病方可入群。
( 4) 气肿疽: 免疫力6个月, 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 6月龄以下犊牛免疫后, 到6月龄时再注射一次; 剂量按说明书。
( 5) 牛巴氏杆菌病: 处于疫区的奶牛, 每年春季或秋季接种一次; 长途运输前加强免疫一次。
( 6) 布氏杆菌病: 每年对检疫阳性牛进行预防接种, 牛布氏杆菌19号菌苗, 只用于处女牛, 5~6月龄母犊牛接种一次, 免疫期7年。
牛型布氏杆菌45/20佐剂菌苗, 不论年龄, 怀孕与否皆可注射, 第一次注射后6~12周再注射一次。
6、对牛群每年进行定时检疫和防疫。
7、严禁饲喂霉变或其它有毒饲料。
( 四) 饲养管理规程
对养牛生产及牛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 提出基本要求, 制定技术操作规程。
要求职工共同遵守执行。
可实行岗位培训。
1、养牛合作社的工作日程
当前中国采用的饲养日程, 大致有以下几种: 两次上槽、两次挤奶和三次上槽、三次挤奶。
前者适合产奶量较低的牛场, 对总的营养物质和饲料量需要较少, 因此采用两次上槽, 能够保证牛只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相对也减轻了饲养员的劳动负担。
但对产奶量较高的奶牛, 宜采取三次上槽、三次挤奶, 当前中国各地奶牛场多实行这种工作日程。
2、牛场各月份管理工作的要点
一月份: 要调查牛群的年龄、怀孕月份、胎次分布、膘情、健康状况等, 摸清底数, 指导工作。
其次, 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特别要注意弱牛、妊娠牛和犊牛的安全越冬。
舍内要勤换垫草、勤除粪尿, 保持清洁干燥, 防止寒风贼风侵袭。
尽可能饮温水, 采取措施保证高产量、稳产。
二月份: 继续搞好防寒越冬, 积极开展春季防疫、检疫工作。
三月份: 进行彻底消毒。
从环境到牛舍, 都要彻底清扫、消毒。
要抓住时机搞好植树造林、绿化牛场工作。
四月份: 加强管理, 安排好饲料, 防止发生断青绿饲料的现象, 做好饲草料变动的过渡, 以免发生消化失调、臌胀等, 以提高产奶量和促进幼牛生长发育。
繁殖母牛驱虫。
安排奶牛修蹄工作。
五月份: 应增喂青割饲料, 如大麦苗, 早苜蓿等, 也可制作青贮饲料。
检查干草贮存情况, 露天干草要垛好封泥, 防止雨季到来被淋湿而发生霉烂变质。
在地沟和低湿处洒杀虫剂, 消灭蚊蝇。
天气转热, 注意牛奶及时冷却, 防止酸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