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第三讲 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全国有 2/3的
人以大米为主食。

稻谷分类
1. 按其对水分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水稻与旱稻两
类;
2. 按其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为单季稻和双季稻
等;
3. 按其品质的差异,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
4. 按其成熟季节,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稻谷分布
中国的稻谷主要分布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和北

本讲主要介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种主 要粮食作物在中国的分布。
第一节
稻谷分布
南方稻田
第一节
稻谷面积和产量
稻谷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为世界上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稻谷常年产量一般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 35%以 上,居世界首位。1990年中国水稻播种面积达
二、北方稻谷分散产区
★ 1.东北早熟粳稻区
位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 辽和内蒙古东部,是中国北方稻谷第一大产区,也
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的稻区。上世纪 90年代以前,
水稻生产占全国的比重均不超过 5%,近年产量已
超 2000万吨,已占全国 12%。本区实行夏稻冬闲制,
主要是在夏季,种植一季早熟粳稻,品质比较优良。


第五节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燕麦:起源于中国,原被看作田中的杂草,由于 适应能力强,小麦、大麦常有歉收,而燕麦却生 长良好,所以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栽培作物。 多分布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高寒地区,其面积 和产量以华北最多,约占全国的 75%以上。从各 省区看,以内蒙古种植最多,约占全国的 40%。 燕麦含蛋白(12– 18%)和脂肪(6– 8%)比其它谷类粮 食都多,必需氨基酸含量较多、组成全面,营养 价值很高,并具有食疗作用,燕麦片、燕麦粉是 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
第三讲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稻谷分布
小麦分布 玉米分布 大豆分布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讲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水稻、小麦、玉米是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三大
主要粮食作物。其常年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 占全国粮食作物的 74%和 86%左右(其它谷物 杂粮占 4%左右,豆类和薯类占 11%左右)。


第五节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大麦

大麦:中国是世界栽培大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 是世界大麦产量最多的国家。大麦除供食用外, 主要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和饲料。 籽实与稃紧密结合不易分离的称皮麦或稃麦,籽 实与稃易分离的称裸麦或青稞。
小麦成分:小麦种子含碳水化合物 60~76%,蛋白质
10~17%,小麦面粉富含面筋,可塑性强,具有良好 的食品加工性能。
小麦分类:
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 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 软质小麦; 按加工品质要求不同:可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 和弱筋小麦。 按播种季节不同: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 麦为主,其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小麦 90%以上。
二、北方稻谷分散产区
★ 2.华北单季粳稻区
位于秦淮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包 括京、津、鲁、豫、冀、晋、陕,及苏皖的淮河
以北地区,占北方稻区第二位。水稻年产量 1000
多万吨,约占全国的 6.1%左右。水稻品种以一季
粳稻为主,多为一年稻麦两熟,水稻生产主要分
布沿河、沿湖、盆地、洼地和平原。
★ 3.西北干旱稻作区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小麦生产呈现品种结 构不断调整,播种面积减少,单产提高,进一步向 主产区集中,优质小麦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的发展 趋势。
第二节
小麦分布
一、北方冬麦区 位于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小 麦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麦的 70%,是中国最 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是重要的优质冬麦产业带。 尤以豫、鲁、冀三省最为重要。三省合计小麦播种面积 和产量分别占全国小麦的 45.9%和 56.4%。 一般实行一年冬小麦玉米两熟或两年三熟制。冬小麦是 越冬作物,是夏收作物,对我国全年粮食均衡增产有重 要意义,在本区和全国粮食供求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 年本区小麦品种正在向优质专用方向调整,优质小麦比 例已达 50%以上。
方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
方少而分散的特点。并呈现南方略减少、北方略 增加,劣质水稻减少、优质水稻增加之势。
中国水稻分布略图
中国水稻分布略图
2004---2008年国内大米价格
一、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1.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包括苏、浙、皖、 赣、鄂、湘、川、渝、沪等省市,以及豫南、陕南 地区。本稻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 的 3/5和 3/5,是中国水稻栽培面积最大,单产较高, 总产最多的稻谷产区。 近年,湖南省稻谷产量最高,为 2300多万吨,江苏、 江西、湖北、四川、安徽,均在 1300万吨以上。本 区江南多为双季稻一年两熟制,江北多为一年稻麦 两熟制,栽培品种以籼稻为主。
平不断提高、国内和国际市场融合度加强的情况
下,展这些粮食作物,对于发挥区域和比较优
势,调整农业结构,满足人们口粮膳食、食品、
饲料等工业和国际市场的需要显得更为重要。
第五节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高 粱

中国高粱产量居世界第五位。黑吉辽最多,三省占 全国 50%以上,仅辽宁省就占全国 25%,居全国 首位。 东北是中国高粱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单产最 高、质量最好的地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在 1952年 最多分别达 938.6万公顷和 1110万吨。
二、南方冬麦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大雪山以东地区,冬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 20%以上,是中国第二
大小麦区。本区为南方稻谷集中产区,冬小麦一般
是在中、晚稻收割后播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平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以苏、皖、川、鄂最 为重要,产量多,商品率高,品质较好。其它地区 冬小麦生产较为分散。
此外,在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为
一年两熟或三熟地区,大豆可春、夏、秋、 冬播种,其中湘、鄂、川、浙等省产量较 多,产量占全国 10~15%。 华南、西南地区大豆作为补充性作物,种 植比较分散,多数冬季种植,产量较低。
中 国 大 豆 主 产 区 产 量
中国大豆需求和进口
中国大豆进出口
中国大豆生产分布略图
第四节

大豆分布
一、东北平原(包括内蒙古东部)大豆春播,一年 一熟。东北大豆产量占全国 55%以上,是中国最大 的大豆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其中黑龙江播种面积、 产量均占全国 1/3以上。 二、黄淮海平原大豆为夏播或秋播,包括豫、鲁、 冀、皖、苏等省,一般与冬小麦轮作,产量占全国 25~30%,豫、鲁、苏、皖等省年产量均在 100万 吨左右,为供应国内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 原以北,包括甘、青、宁、新及内蒙古大部地区, 是全国最小的稻区。稻谷年产量 100万吨以上, 不到全国的 1%。本区气候干燥,农业全靠人工 灌溉,主要栽培一季抗旱早熟粳稻,主要分布在 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河湟谷地,以 及新疆的绿洲灌区。宁夏、新疆全国单产最高。
第二节 小麦分布
第二节
小麦分布
小麦面积、产量:小麦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 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的 1/4和 1/5以上。目前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2300万公顷和 1.1亿吨左右,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的 22.8%和 20.0%。 中 国 小 麦 产 量 占 世 界 小 麦 产 量 的 18%左右,居世界首位。
一、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2.华南双季稻作区
本区粤、桂、琼、闽和台五省区是中国南方第二大
稻区;是中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稻作期最长、复种
潜力最大、以双季籼稻生产为主的稻区,是近年来
中国水稻生产减少最多的地区。2006年,水稻播种 面积为 562.3万公顷,产量为 2920.1万吨(均不包
括台湾),分别占全国的 19.2%和 16.0%。
第五节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除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主要粮食
作物外,中国还有其它许多粮食作物,如谷
类的高粱、谷子、大麦、燕麦、荞麦、黍子;
豆类的绿豆、赤豆、豌豆、蚕豆、豇豆以及 薯类的甘薯、马玲薯等。

上述这些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虽然远比四
大主要粮食作物少,但仍然是中国粮食生产不可 忽视的部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
三、春麦区
位于长城以北,六盘山、岷山和大雪山以 西,春麦面积、产量不到全国小麦的 10%,其中 黑、内蒙古、甘、新四省区春麦播种面积和产量 合计占全国春麦的 85%。本区冬小麦不能安全越 冬,以种植春小麦为主,栽培制度一年一熟。东 北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是 中国商品春小麦的主产区。
3306.4万公顷,1997年产量达 20073.5万吨,面积和
产量分别创最高纪录。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调整农业结构,水稻播种 面积和产量开始下降,优质水稻大量增加。 2007年水稻播种面积 2891.88万公顷,产量 18603.4

万吨,现在水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
作物的 26.7%和 37.3%,居各种粮食作物的首位。
海南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东雷州半岛是中国三
季连作稻的分布区。
一、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3.云贵高原稻作区

包括滇、黔两省,占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的第三位,水稻播 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6.0%。本区最突出的特点是 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种植呈明显的立体分 布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