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篇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串讲实务第一篇XF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2,常见的引火源。

3,大部分燃烧发生的四个必要条件。

4,链式反应自由基也称为5,燃烧分为。

着火方式分为。

爆炸最重要的特征是。

爆炸主要是指。

爆炸分为。

爆炸主要是指化学爆炸。

6,按燃烧物形态分为。

焦炭燃烧发生在固相,为无焰燃烧(异相燃烧)。

◎气体燃烧分为。

◐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不发生回火现象。

◐预混燃烧可能会发生回火,往往形成动力燃烧(爆炸)。

◎液体燃烧的本质是蒸发燃烧。

闪燃是可燃液体独有的现象。

闪燃即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点的定义。

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实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点的最低温度(新教材修改了定义)。

饱和蒸汽压越高,闪点越低。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如果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着火。

◆沸溢(扬沸)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举例:原油,重油,沥青油)a.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及沸程度宽,密度相差较大。

b.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

c.原油粘稠度较大时,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去。

◆喷溅。

当热波打到水垫,使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致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

◎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表面,蒸发,分解,熏烟燃烧。

◆蒸发燃烧。

(钾,钠,硫,磷,松香,蜡烛)◆表面燃烧。

(木炭,焦炭,铜铁等。

又称无焰燃烧,异相燃烧。

)◆分解燃烧。

(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

)◆熏烟燃烧,又称阴燃,是固体材料特有的燃烧形式。

◎燃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新教材修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燃烧产物分为。

[] CO2,H2O,SO2为完全燃烧产物。

[] CO,NH3,醇类,醛类,类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烟.主要是燃烧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直径一般极小的碳黑离子。

烟气具有减光性。

◎火灾中,死亡人员中大约有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

◐二氧化碳无毒,但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

◐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他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

7,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简称高聚物,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先软化熔融,再热分解,后着火燃烧,热分解是关键阶段,其燃烧主要是分解产物中的可燃气体的燃烧,一般发热量较高,燃烧速度较快,发热量较大,产生有害气体。

◎木材的燃烧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一是有焰燃烧阶段,即木材的热分解产物的燃烧,二是无焰燃烧阶段,即木碳的表面燃烧。

1◎煤的燃烧,几乎同时存在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金属燃烧通常热值大,温度高。

(特征)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8,火灾的定义。

火灾的分类标准:AB类火灾。

液体或可融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CDE类火灾。

带电火灾,如变压器电气火灾。

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9,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

分类标准。

(关键词,达到,轻管重罚)10,电气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0%左右,在各类火灾原因当中居首位。

电气线路接触不良,过负荷,短路,电气设备过热,是造成电气火灾的直接原因。

11,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新教材补充:可以通过热通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大小,来衡量热能传递的强度。

依据传递方式的不同,热通量分为,传导热通量,对流热通量,辐射热通量。

)12,火灾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热对流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

热对流对初期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辐射热能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质的热值和火焰温度。

热辐射作用于附近的物体上,能否引起可燃物质着火,要看热源的温度,距离和角度。

13,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七条。

(吸烟,烟蒂,火柴梗温度可达800度。

)(燃放烟花爆竹属于玩火。

)14,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一般500度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

♬新教材补充。

◎烟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结构,开口和通风条件等限制。

建筑内墙门窗,楼梯间,竖井管道,穿墙管线,闷顶以及外墙面开口,等,成为烟气蔓延的主要途径。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火风压,外界风的作用。

◎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火风压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

15,♬新教材补充内容。

17---19页◎火焰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的流动烟气,通常称为火羽流。

◎火焰区上方为烟气的羽流区,称为烟气羽流和浮力羽流。

◎当烟气羽流撞击到顶棚后,沿顶棚水平运动,形成的顶棚射流层,称为顶棚射流。

16,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也称轰然前阶段),充分发展阶段,(也称轰然后阶段)和衰减阶段。

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17,♬新教材补充内容。

21-22页。

◎初期增长阶段属于燃料控制型,充分发展阶段,属于通风控制型。

◎充分发展阶段是室内火灾最危险的阶段。

◎轰然所占时间短,不作为一个阶段,只看作一种现象。

◎轰燃是指室内火灾由局部燃烧,向所有可燃烧表面都燃烧的突然转变。

包含着室内温度,燃烧范围,气体浓度的剧烈变化。

◎轰燃三判据:1)顶棚附近的气体温度超过600度。

2)地面的辐射热通量超过20Kw/平。

3)火焰从通风开口喷出。

2◎轰然四征兆:1)屋顶的热烟气层开始出现火焰。

2)出现滚燃现象。

3)热烟气层突然下降。

4)温度突然增加。

◎回燃是指当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由于氧气的引入,导致热烟气发生的爆炸性或快速的燃烧现象。

18,♬新教材补充内容,21一22页。

◎防火基本方法。

1)控制可燃物,(用水泥代替木材,通风或排风,防止跑冒滴漏)。

2)2)隔绝助燃物。

(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存放,设备容器内充装惰性介质)。

3)控制引火源。

19,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冷却灭火。

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

2)隔离灭火。

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热辐射)隔离。

3)窒息灭火。

通过灌注不燃气体,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一般氧气浓度低于15%就不能维持燃烧。

4)化学抑制灭火。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终止。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20,爆炸是指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

(新修改)◎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化学爆炸。

炸药爆炸,气体爆炸,(混合气体爆炸,气体单分解爆炸如乙炔),可燃粉尘爆炸。

20.可燃粉尘爆炸三条件。

粉尘本身可燃,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且浓度恰当,有足够能量的引火源。

◎粉尘爆炸的特点(与气体对比):压力上升和下降速度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往往更严重。

所需点火能量大,引爆时间长,过程复杂。

◎粉尘颗粒越小,爆炸危险性越大,粉尘浓度越高(在一定范围内),着火温度越低。

◎环境中的水分和惰性气体会削弱粉尘的爆炸性能,混入可燃气体会使粉尘的爆炸危险性增大。

21.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范围。

22.新教材补充:◎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粉尘等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用体积分数。

粉尘爆炸极限用质量分数来表示。

◎加入惰性气体会使气体爆炸,极限范围变窄,当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之后,就不会发生爆炸。

23.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基本措施之一。

◎爆炸的引火源。

电化机热。

机械火源(撞击摩擦)。

化学火源(明火自燃)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324.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度,标准大气压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13%,或燃烧范围(爆炸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的气体。

如氢气,乙炔,一氧化碳,碳五以下的烷烃烯烃,液化石油气等。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为甲类火灾危险物质。

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气体为乙类火灾危险物质。

25.易燃气体的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比液体固体易燃,并且,燃速快。

2)简单成分,气体如氢气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爆炸危险性大。

3)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

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力越大,体积越小。

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6.易燃液体是闭杯试验闪点小于61度的液体。

(新教材修改)◎实际使用中将闪点小于28度的液体,归为甲类物质。

将闪点不小于28度,且小于60度的液体归为乙类物质。

将闪点不小于60度的液体归为丙类物质。

◎新教材修改:易燃固体的着火点一般都在300度以下。

27.易于自燃的物质,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

◎发火物质:与空气接触,在不到五分钟内便燃烧,如白磷,三氯化钛。

◎自热物质:如赛璐珞碎屑,油纸,潮湿的棉花。

白磷遇空气即自燃起火,故需存放于水中。

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常温下能自燃。

金属钠,碳化钙,遇水放出易燃气体并燃烧。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