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进一步加强法学院学生社团建设,规范指导,促进工作,保证社团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社团指导教师的聘任
第一条社团指导教师的聘任条件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品德高尚,关心学生成长;
.具有一定的社团工作经验,热爱学生社团工作;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在社团发展所需专业领域内有一定思路或想法;
.愿意接受学院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的监督管理;
.身心健康,性格开朗、活跃。
第二条社团指导教师原则上从本院教师中选聘,如因专业、特长等需要,也可以从校内外进行选聘,所有聘任须经学院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三条每个社团原则上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如社团会员较多或因其他特殊需要,可设两名指导教师。
第四条社团指导教师选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即社团聘教师,教师选社团,经双方达成一致后,经学院团委推荐或提名报学院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审批,由学院党委统一聘用并颁发聘书。
社团指导教师聘期为年,《社团指导老师聘任审批表》(附件)报学校团委备案。
社团指导教师的选聘工作原则上随社团年度注册工作一并完成。
第五条社团指导教师如有变更,需要按照本办法要求重新聘任。
第二章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第六条社团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种活动中,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七条社团指导教师主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保证社团健康发展。
第八条社团指导教师有责任监督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使用,并督促学生社团负责人定期向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学院团委和社团全体成员汇报经费使用情况。
第九条社团指导教师应定期开展社团培训指导工作,每学期指导次数不少于次,每次不少于课时(分钟),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每学期指导社团总课时不少于课时,每学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符合其特点、促进学生社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各类社团活动次以上。
第十条社团指导教师应在每学年初向学院团委提交《学生社团指导计划表》(附件);在每学年末向学院团委提交本学年指导社团工作总结。
第三章社团指导教师工作考核
第十一条社团指导教师由学院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考核,一学年考核一次。
社团指导教师工作量由学院团委根据《学生社团指导计划表》(附件)、《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登记表》(附件)和《社团指导教师学年考核登记表》(附件)进行统计,由社团指导教师确认后报学院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
第十二条社团指导教师培训指导活动开展,由社团负责人负责填写前应填写《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登记表》(附件),并由指导老师签字,交学院团委备案。
第十三条社团指导教师工作量以课时为单位,全年为个课时,指导津贴由学院团委统计汇总后报学院教务室审核,计入教师工作量
与岗位绩效津贴一起发放,校内外教师的工作量按现金折算。
第十四条对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表彰,指导的社团获得校级优秀集体的奖励元,省级优秀集体的奖励元,国家级优秀集体的奖励元;指导社团成员参加专业竞技比赛获校级一等奖的奖励元,省级二三等奖的奖励元,省级一等奖的奖励元,国家级二三等奖的奖励元,国家级一等奖的奖励元。
以上奖项同时获得者,以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给予奖励。
第十五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经学院党委同意,解聘社团指导教师:
.社团指导教师没有履行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工作职责;
.学生社团对指导教师不满意,且理由正当、事实无误;
.社团指导教师不能胜任或不适合做社团指导工作。
如原社团指导教师经学院党委批准被解聘的,社团可以按照本办法第一章重新聘请老师。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解释权归法学院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〇一三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