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次要劳动力市场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次要劳动力市场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录一绪论 (2)(一)研究缘起 (2)(二)研究问题 (2)二文献综述 (3)(一)理论渊源 (3)(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 (4)(三)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原因 (4)三访谈过程和访谈公司简介 (5)四工作现状 (6)(一)生活作息 (7)(二)工作待遇 (7)(三)晋升机会 (8)(四)工作稳定度 (8)(五)现状小结 (8)五原因分析 (9)(一)个人方面 (9)(二)国家方面 (9)六结论 (11)参考文献 (14)附录 (15)访谈提纲: (15)保洁岗位操作流程图 (16)致谢 (17)一绪论(一)研究缘起去年我在图书馆准备考研之时,每天都能看见穿着蓝色制服的保洁阿姨辛苦的拖着我们一遍遍走过的地板。

但是真正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一次无意间听见阿姨在和同事抱怨,说道自己的媳妇要准备生产了,希望能够请假几天,但是上面领导并没有同意,原因是认为请假天数过多。

这段对话我印象特别深,并且对这位阿姨非常的同情,因为每天早上我来到图书馆的时候她们就已经开始打扫卫生,而且一天中也要拖地数次,唯一悠闲的是中午那段时间,阿姨能够在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的小房间里面休息。

这种脏乱差的工作让一个中年妇女来做就已经不近人情了,更何况公司不还更多的压榨她们。

面对这种情况,我产生了疑问:她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到底是一份怎么样的工作呢?为什么她们要从事这份工作,而不去寻找其他工作呢?并且她们的生活境况又是怎么样的?本文基于对该保洁公司的实地调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观察研究,我将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这些阿姨的生活工作进行观察记录。

第二部分为访谈研究,对图书馆中的阿姨进行抽样访谈,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到阿姨们的这份工作,比如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还有福利待遇等方面。

(二)研究问题根据保洁阿姨的工作,让我不由得联想到身边大四学生的面临毕业时选择的道路,大致就是三条——考研、考公务员和直接找工作。

据网上的资料统计,今年考研和考公务员的人数分别高达172万和154万人,对于考研来说,其实除了大学毕业生本身对于学术的追求以及为了以后继续的深造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就业所迫,许多人考研时因为认为自己本科学历不够,或者是因为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很难找到相近的工作。

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考研获得令人满意的学历,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获得一份可观的工作。

而对于考公务员来说,公务员这个职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工作稳定,薪酬客观,而且社会地位高。

所以就现在的大学生来说,都在为自己能够获得一份工资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不错的工作而努力。

这种工作就和之前文章提到的保洁阿姨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多林格和皮奥里在1971年发表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及人力政策》中谈到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前者代表的就是主要劳动力市场,而后者代表的则是次要劳动力市场。

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我国次要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探讨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者是现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它的工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况,根据文献的描述能够知道是工资低、待遇差,但是具体而言的话则没有具体的数据,所以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就是能够对次要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以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保洁公司这一工作的环境状况能有一个很详细的描述概括。

研究问题之二则是对于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何她们愿意从事这种所谓脏乱差的工作,或者说为何她们虽然不愿意从事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继续从事呢?这种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需要我通过访谈来更好的摸清了解。

二文献综述(一)理论渊源1971年多林格和皮奥里共同发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及人力政策》一书,对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理论进行否定。

在本书中,多林格和皮奥里发展出了自己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用于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象。

其观点首先是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一级部分和二级部分。

“前者也可以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其工资是由显性或隐形的组织规则决定的;后者即外部劳动力市场,工资则取决与劳动力的供求”1。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部分的工作稳定、收入较高、福利较好,且职业变换主要依靠一定规则下的晋升机制,教育在此部分有回报;二级部分则处于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几乎没有福利待遇、流动性大、职业前景黯淡、教育在此部分没有回报”2。

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流动,很多一级部分的劳动者宁可失业等待新的职业也不愿意进去二级部分,而二级部分的劳动者则没有应该具备的素质。

多林格和皮奥里使用了“负反馈”这个概念来更好的解释了两者之间缺少流动性的原因,“后者因感染了二级部分的不良习惯(例如:迟到、早退、更换工作频繁及不守纪律等)及缺乏在职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人就无法进入一级部分工作”。

3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运用该理论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描述分析,并且验证该西方理论所描述的现象是否和我国相同。

随着现在的社会的发展,两个市场是否还是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样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次要市场是否还是工资低待遇差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的重点将放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以一保洁公司作为次要劳动力市场中的代表,对其工作现状进行描述,希望以此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如今我国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同时对产1张昭时,钱雪亚.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两重“二元性”:理论与现实[J]. 学术月刊. 2009年8月第41卷.P762张昭时,钱雪亚,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理论背景及其演化[N].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5卷第6期. P57 3张昭时,钱雪亚,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理论背景及其演化[N].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5卷第6期. P57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不单单将原因局限在我国社会方面,而是希望能够和全球联系起来。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通过查阅国内文献一些发现,二元劳动力市场并不仅仅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这种分割现象也是存在的。

比如在美国白人和黑人的工作待遇有明显不同;在日本,男性和女性又有明显的不同;相似的,在中国城市居民和农民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中国的这种分割现象并不能和西方国家相提并论,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从建国开始,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分为两个阶段。

赖德胜(1996)学者很早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将改革前称为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即简单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而认为改革后的则可以说是多元劳动力市场。

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许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了城市,而政府为了保证城市中资源的使用混乱,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壁垒来保证城市居民的资源使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户籍制度。

对于改革开放之前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不多,学者们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改革开放之后。

区别就在于对这期间的劳动力市场划分标准的不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的大力推进,计划配置行为在其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由于经济改革进程和我国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不协调,导致如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每个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甚至就是出现一种多重分割的格局。

任丽新(2003)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划分为城市居民和进城农民这两个部分,这其实也是现在很多学者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

许经勇(2007)则是提出了体制内外这个划分标准,他认为因为一些歧视性的制度和政策的缘故,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了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

朱镜德(2001)将我国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三个部分,城市不完全市场、城市完全竞争市场、农村完全竞争市场。

吴克明(2004)对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有两种,一种在地域上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农村劳动力市场;另一种则是从职业等级上划分为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

总的来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标准其实更主要的体现在体制上面,而且这种分割程度很深,分割的形势相互交错,非常复杂,而且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分割的形势也将不断改变。

(三)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原因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早的时候皮奥里4就指出两种劳动力市场的区别并不是纯4李强. 中国城市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和底层精英问题[J].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00年第1期.P152技术性的,第一劳动力市场更多的受到制度性的保护,比如工会力量、劳动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法等。

在我国很多学者也是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农民工绝大多数都是在第二劳动力市场就业,与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训练情况有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体制性的因素。

“其一就是困扰我们的社会改革多年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其次就是在户籍制度基础上各城市实行的一些政策壁垒。

”5使得许多的农民工不但在寻找工作上面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同那些城市居民相同的保障。

王永益(2007)在赞成以上言论的同时还指出这样的市场对于农民工而言存在着严重的伦理缺陷,主要有社会地位存在严重的身份歧视,就业选择缺乏社会公平,劳动报酬缺乏经济公平,劳动力形成过程缺乏起点公平以及劳动权益保障缺乏结果公平。

这些伦理缺陷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户籍制度、就业人事制度等。

因为这种户籍体制的原因甚至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就业、劳动权益和保障等方面。

但是在户籍制度是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这样的观点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肖文韬(2004)提出户籍制度虽然能够排斥农村流动劳动力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及在城市定居,但不能阻止他们在非正规部门就业。

显然城镇户籍制度已经不能够阻止外来劳动力进入城市。

在肖文韬眼中,阻止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根本障碍,也就是保护着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原因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素质门槛。

上面所阐述的种种原因其实都没有一个很好地定论,但是绝大部分学者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将户籍问题上升到最高门槛的标准。

的确就像电视剧蜗居展现出来的,很多北漂青年都因为户口问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但是除了户籍制度这一重要原因之外,还有什么成为农民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原因呢?而且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户籍制度是否还如十年前一样具有那么强的制约力,毕竟现在的筛选机制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产权和技术方面的证书在现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再者因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多,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否也会渐渐的能够让农民工这一群体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本文希望能够通过深度的访谈了解到一些文献中没有谈及的影响因素。

三访谈过程和访谈公司简介这次的访谈对象选取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保洁公司的保洁阿姨,因为在之前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从事该工作的阿姨都会带有外地口音,则能推断出她们是外来务工人员。

5任丽新. 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权益问题[J]. 理论学刊. 2003年7月第4期. P111.其次保洁这份工作属于社会中脏乱差的工作,并且工作时间比较长,所以选取该保洁公司的员工作为本调查的访谈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