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必备文化文学常识专题

中考必备文化文学常识专题

中考必备文化文学常识专题【考点解读】1.熟记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及出处。

2.熟记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3.熟记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二、复习技巧文学常识的复习,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当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再列出表格,将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作品、出处、作家简介甚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名句都网络进去,力求全面。

同学们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方式搞好文学常识的整理。

注重平时的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

分类法,按古代现代外国三类整理。

网络法,如作家——篇名——名句,形成网络。

表格法,即对某一大类列表对照。

三、古代文化常识(一)名家作品及称谓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初唐四主: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李杜: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称。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4.韩柳: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5.书法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的赵孟頫。

6.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苏辛:苏轼、辛弃疾。

8.苏黄:苏轼、黄庭坚9.三苏: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0.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简称关、白、马、郑。

12.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目前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12家。

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一一韩非子;道家一一庄子、列子;墨家一墨子;兵家一孙武。

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客啬鬼: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夏洛克(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阿巴贡(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中的主人公)。

15.“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三吏”“三别”: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别》<无家别》。

17.永州八记:指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八篇游记散文,依次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18.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19.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20.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二)称谓名号1.年龄的称谓(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二、三岁的儿童(3)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4)豆蔻:女子十三四岁(5)及笄:女子十五岁 (6)加冠:男子二十岁(7)而立:三十岁(8)不惑:四十岁(9)知天命:五十岁(10)花甲:六十岁(11)古稀:七十岁 (12)耄耋:八九十岁(13)期颐:一百岁2.古代借代的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丝竹:音乐(4)手足:兄弟(5)白丁:百姓(6)风骚;文学才华 (7)同窗:同学 (8)华盖:运气(9)南冠:囚犯(10)庙堂:朝廷(11)烽烟:战争(12)汗青:史册(13)须眉:男子(14)巾帼:女子3.古代的号(1)国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

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

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

(2)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3)年号: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

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

(4)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即谥号。

如范仲淹的谥号为“范文正公”,王安石的谥号为“王文公”。

4.其他称谓鳏寡孤独:在古代,“鳏”“寡”“孤”“独”分别指的是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

(2017宜宾)5.敬谦词5.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6.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阳).《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南面)。

7.“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此句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此句中的“花朝节”指农历二月十二日。

8.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9.《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公输》一文出自该书10.《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曹刿论战》出自该书11.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12.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3.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14.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5.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错误、人物)16.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17.《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名歌。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18.《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19.有人用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中,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上联应为: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20.《马说》《伤仲永》《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21.“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

22.“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后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23.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做冠礼,女子成人礼叫做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24.《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25.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人,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26.《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27.《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提及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应该是宋词而不是元曲。

28.《左传》旧传为战国(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9.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30.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号自号香山居士。

《钱塘湖春行》是他的作品。

31.《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是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山坡羊,曲牌名。

32.《出师表》中的“表”代臣子向帝主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33.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王安石、韩愈、柳宗元、曾巩、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34.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

35.《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

(错误)36.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37.《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38.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错误)39.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史铁生的《秋天》、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40.“千里共蝉娟”里的“蝉娟”指月亮。

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错误)41.“朝服衣冠,窥镜”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我国古代铜镜为多,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

42.《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4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

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4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45.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

46.“年”在甲骨文中写作,表示一个人扛着成熟的庄稼,最初是“丰收、收获”的意思。

47.儒家经典《礼记》中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思,名为“大同”。

48.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月亮、音乐和老师。

(“桃李”是指学生)4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