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泉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90份,回收90份,有效问卷90份。
一、经验做法
我校从2014年以来,我校开始课改,随着月教研与月集体备课的提出,同伴互助的策略也随之启动,随着课改深入,“同组教师的互助研究”牵动了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1.在课改中掀起浓厚研究氛围
高效课堂下,导学案制作、学习小组建设成为每位教师研究的专题,在研究中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少教师在课改中总结出成功的教学经验,写出的论文在前郭县教育、松原教育上发表。
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
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文字箴言,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的最高权威者,而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合作者,是学习和生成的开发者,传统教学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高效课堂主张教师要敢于和学会放手。
发动“二传”——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
3.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力推进校本在教研的发展,我校广大教师自觉积极投入到课改活动中,他们一改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发动学习的人。
即激励、点燃、唤醒。
高效课堂捍卫了“学“的
神圣。
合作学习是新课堂的灵魂。
4.培养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精神,各年组每月的月教研开展,汇报课观摩。
课后交流讲课意见。
互相提供教学信念,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同伴互助发挥了集体智慧,既解决了一些教学困惑,又增进了彼此了解。
二、数据统计、问题分析
根据国家减负的规定,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除制定减负措施外,我们与教师签订了减负责任书。
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经调查,我乡90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100%的老师能按要求去做。
我校446名家长,但90%家长反应可以适当留一些家庭作业。
2.评价方式单一,又是具有片面性。
在很多家长眼中,能考高分的孩子是好孩子,在老师眼里最好的孩子是升学有望的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好孩子,扭曲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评价。
3.关于补课,家长叫苦连连,校外的补课费用昂贵,对于问题的潜能生效果未必有效。
4.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5.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变动大,新生教师经验少,骨干教师薄弱。
6.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有些课没有设备、有教材没有相应的老师,学生收效甚微。
7.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三、意见建议
1.针对学生和家长的看法,建议教师应因材施教,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对学生不能一刀切。
对所学知识已掌握的学生可不留书面作业,让他们去读无字之书,在生话中学习更多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对那些待合格的学生应适当留一些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消化吸收。
当然,对学生闲下来的时间如何安排,特别是留守儿童,倒又是值得商讨的问题。
2.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
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
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
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
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4.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
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
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
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