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篇养殖管理第一章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

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鸡的生长特性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

具体表现为: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1、肺小、有气囊;2、鸡没有横膈膜;3、鸡没有淋巴结;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一、育雏前的准备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多维等。

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1-42日龄为商品蛋鸡及大鸡的育雏期,雏鸡出壳后消化机能不健全,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靠两个来源:一是靠供给营养物质,二是靠卵黄囊吸收,雏鸡对卵黄囊吸收的快慢,取决于两个条件:①是温度,温度在33-34℃有利于吸收;②是饮水,充足的饮水能增加卵黄囊里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

1、雏鸡1-7日龄饲养管理日程在整个初鸡阶段的日粮尽量使用肉用仔鸡前期全价饲料,以保证雏鸡的存活率。

1日龄:a、将雏鸡尽快放入育雏室,育雏室温度要保持在35-36℃,前后夜温度要稳定。

b、雏鸡运回后立即开始饮水,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世纪红维(300斤/100克),同时配合使用克拉西林,可提高成活率,c、当鸡群中有1/3的个体有啄食动作时,就开始加料饲畏,要做到少添勤给,以刺激雏鸡尽快开食。

d、光照24小时,要有60-100w灯泡。

e、相对湿度65%。

2-3日龄:a、通过观察鸡群动态,调节室内温度,注意通风换气,并严防煤气中毒。

b、开始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正大或希望510、310肉仔鸡前期配合饲料。

c、饮水中加入世纪红维(300斤/100克),同时配合用氟苯尼考口服液加双黄连口服液。

d、光照23小时,相对湿度65%。

4-7日龄:a、育雏舍内温度降低到33℃。

其它同前日。

b、第7天时用鸡新城疫Ⅱ系或Ⅵ系苗饮水免疫。

2、雏鸡8-14日龄的饲养要点a、育雏舍温度降低到32℃。

b、光照控制到21小时。

c、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并开始用防治球虫药。

如果爆发球虫病用金球迪(400斤/100克)治疗。

d、断喙在7-9日龄进行,上喙断1/2,下喙断1/3,为防止出血,预防应激,断喙前后2-3天,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阿莫西林。

3、雏鸡15-28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a、育雏舍温度降低到30-28℃,光照控制到20小时,b、观察鸡群,注意法氏囊病前期表现和前期呼吸道病(支原体)的发生,并及时治疗。

c、定期对鸡群消毒,每周两次以上。

d、第16天进行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第21天进行新支二联疫苗免疫。

4、雏鸡28-42日龄的饲养要点a、育雏舍温度下降或遇到狂风暴雨寒流袭击时,适当提高1-2℃,并在饮水中加入世纪红维(300斤/100克)以防应激。

b、光照控制在18小时以内或自然光照。

c、加强通风换气,扩大饲养面积,保持密度标准。

d、称体重,对照品种标准,根据鸡体发育状况,确定何时更换饲料。

e、35日进行法氏囊二次饮水免疫,42日新支二联二次免疫。

三、育成鸡(43-149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育成期是指43日龄到149日龄的青年鸡。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成活率,提高整齐度,为产蛋期打基础,要求一个月测一次体重,如大群鸡体重达不到标准,要改变饲料配方,增加料中蛋白质含量,如少数鸡体重差得多,可分群来喂雏鸡料,以保证按期开产,早期达到产蛋高峰,在60日龄后防治非典型新城疫用速效病毒清拌料3-5天,并进行新城疫Ⅰ系苗注射免疫或新+禽流感二联苗免疫等。

1、育成鸡的营养需要,育成鸡的饲料可利用自家的玉米、谷物等农副产品配制饲料,并注意以下几点:a、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日粮,使鸡的脂肪沉积过多,骨骼发育不良。

低蛋白质日粮,可使骨骼发育良好。

7-12天,粗蛋白不应超过16%,从13周开始,每周降1%,降至13-14%为止,维护到开产前。

b、对钙的要求:尽量喂含钙较少的日粮。

在满足骨骼发育的前提下,喂给含钙较少的日粮,锻炼鸡保留钙的能力。

c、注意钙磷平衡,防止软腿病发生,要特别注意维生素AD3的含量。

2、育成鸡的管理A、光照:育成鸡每天光照时间由10小时逐渐缩短到9小时,以后维持到8小时至16周龄。

B、控制性成熟:选择和淘汰的重点在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7周),由育成舍转入产蛋舍(18周)进行,选留生长正常、无残疾的鸡。

一般要求130-150日龄开产,过早过晚对蛋鸡产蛋期的生产性能都有影响,要通过饲料营养及光照时间进行控制。

C、开产前的管理:在18周龄时进行称重,若体重达到标准重时,应每周增加30分钟光照时间直到16小时为止,产蛋率达到50%时,换高产蛋鸡料。

3、土鸡:以肉用为主的土鸡饲喂150-180天的体重达3.5-5斤时即可上市销售,需留作产蛋的母土鸡应参照蛋鸡进行饲养管理。

四、产蛋期(150-505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1、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包括初产期的饲养,高产期的饲养及终产期的饲养:A、初产期的饲养(150日龄-223日龄):此阶段是蛋鸡饲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大部分蛋鸡由非产蛋状态,突然转入产蛋状态,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产畸形蛋、带血蛋等,并且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还会经常突然死亡,因此要每隔10-15日使用黄氏多糖和速效病毒清饮水三天可以避免此类死亡,另外由于产蛋率的直线上升,相应的饲料营养包括蛋白水平和钙磷平衡,要及时调整到高营养要求。

B、高产期的饲养(224日龄-363日龄):此阶段是饲养蛋鸡效益最高的时期,此阶段饲养的关键包括3个方面内容:促高产、延长高产期、降低死亡率,在饲养上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a、调整饲料:根据品种要求,把饲料的蛋白水平调到比要求水平高出5%,并且夏季要再增加5%。

b、注意钙的补充及平衡,产蛋期钙的需要比生长期高3-4倍,高产期钙磷的平衡比例为6:1。

c、注意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易被氧化,更易缺乏,夏季应在饮水中另加世纪红维(300斤/100克)(每隔15-20日龄),料中拌入鱼肝油(400斤/100克),可长期应用。

d、减少各种应激:饲料要稳定,尽量不要打针驱虫、断料、断水、停电、停光、温度太高、室内有害气体超标。

C、终产期的管理(364日龄-505日龄):此阶段,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可在饲料中添加甲磺酸培氟沙星(300斤/10克)加卵巢健康素,从而延长产蛋期。

另外由于蛋鸡产蛋性能降低,蛋白的需要相应降低,饲料中多余的能量变成脂肪,蛋鸡易过肥,所以鸡产蛋率下降1周后降低蛋白及能量的水平。

另外由于终产期部分蛋鸡产蛋率低或停产,因此一定要做好淘汰工作,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及时淘汰且使终产期平均产蛋率保持在80%左右。

2、蛋鸡的光照:适宜的光照体系对鸡的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照的总原则是育维前期光照要求时间长,光照强度强,育成期绝对不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产蛋期绝对不能减少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产蛋鸡光照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7小时,光照强度不能超过4w/m2。

开放式鸡舍整个饲养过程光照控制原则:a、在开始7天内23小时光照。

在2-4周龄内,把光照时间逐渐减少到每天20小时。

b、从5周龄后:①对4月1日-9月15日出雏小鸡,5至20周内都用自然光照,不用人工光照。

②9月16日-3月31日出雏小鸡,计算当达到20周时当地的自然光照,然后在5周龄-20周龄这段时间内,逐渐把光照从19小时减少到20周时的自然光照时间。

第二篇禽病防控要点第一章禽病的分类禽病按病原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症、中毒病、普通病。

1、病毒病: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马立克氏病、鸡痘、脑脊髓炎、产蛋下降综合症、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瘟等。

2、细菌病:大肠肝菌病、沙门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传染性鼻炎、葡萄球菌病、弧菌性肝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等。

3、寄生虫病:球虫病、组织滴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线虫病、体外寄生虫病等。

4、营养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微量元素缺乏症等。

5、中毒病: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霉菌毒素中毒等。

6、普通病:热应激、痛风、腹水症、猝死症、啄癖症等。

第二章禽病快速诊断方向第三章现临床常见的混合感染病例一、法氏囊炎和新城疫的混合感染【临床症状】1、粪便当中有黄白色米汤样便,还有黄绿色便出现,或鸡群出现水泻。

2、有轻微或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噜、咳嗽。

3、死亡率高,或法氏囊炎久治不愈。

【剖检症状】1、胸肌、腿肌瘀血、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里面有胶状物。

2、腺胃乳头肿胀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这是二者混合感染病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