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1章 经济法概述
3
1.1.2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理论,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的 核心问题。研究经济法的概念,必须研究经济法的 调整对象。 1)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说 在国外,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理论可谓是众说纷 纭、门派众多:德国经济法理论认为,经济法调整 的对象是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全部法律关系,包括 组织经济关系、限制经济关系和管理经济关系等;
7
3)经济法是经济发展法 经济法是经济发展法,是指经济法基于突出经 济性的内涵特征,不能用“干预经济的法”、“协 调经济的法”、“经济增长法”等表述来描述其本 质,而必须用“经济发展法”来概括。其理由是: (1)不论“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法”也好 ,还是“国家(政府)协调经济的法”也好,以及 后来经“有限理性假设”不彻底修正过的经济法本 质理论也好,都夸大了国家(政府)和法律控制经 济周期的能力。 (2)“经济增长”是基于经济发展具有不可逆 转性的假说提出的概念,它过于强调社会总财富的 单纯积累和增加,而忽视了人类应当注重经济发展 8 的长期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第1章 经济法概述
【内容提要】经济法概述是学生学习经济法 的导论,对从总体上把握什么是经济法具有重要 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有:经济法的概念,包括 经济法的语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本 质、经济法的特征、经济法的定义等;经济法的 产生和发展,包括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发展 、经济法前景的展望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 括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学说,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 的标准,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经济法 基本原则的具体表述等;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 包括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的渊源等。
3)宏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是政府 的干预和指导,是国家要达到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总 量平衡、公平分配、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等目标, 是对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目标的引导和校正。 4)整体性。经济法调控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整 体,经济法保护的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的 各种规范,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银行法 、财税法、产品质量法等,着眼于维护社会整体利 益……经济法的整体调控特征非常明显。 5)政策性。经济政策是作为政策主体的政府 采用各种经济手段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政府立法与 执法,一般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汇率政策、 政府管制政策、制度变革政策等。 10
5
(2)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市场秩序调控关系,即国家在培育和发展市场体 系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 益,而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必要干预所发生的 社会关系。 (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从全局和社会公共 利益出发,在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因素实行全 局性的调控过程中,与其它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关系。 (4)社会分配关系 要理解社会分配关系的涵义,必须首先理解什么 是分配。从最广义的角度,分配是一种对资格和资源 的分配,内容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等 6 。
1.1.5 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实务的发展变化,冲击着经济法理 论研究。由于人们对经济法本质的认识有时间、地 域、环境、背景等的差异,因此,经济法的概念也 有多种表述。本书采用李昌麒教授“需要干预经济 关系说”的观点,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为克服市场失 灵和政府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 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1.1.4 经济法的特征 经济法的特征,是指经济法的本质属性的外在 表现,是经济法作为部门法与其它部门法的内涵区 别。有关经济法特征的表述,学界并不统一。 1)经济性。经济法与其它法律部门不同,它 有以下突出的经济性特征:① 它作用于市场经济 ,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② 它反映经济规律,包 括价值规律,投入产出规律等;③ 它所运用的手 段主要是经济手段,表现为经济手段法律化。 2)干预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是 主要的,是第一次调节;政府调节是次要的,是第 二次调节,市场调节能够完成的,政府就不用去干 预。 9
2
2)我国经济法的语源及发展 在我国,“经济法”作为用语或法律概念,虽 然可以溯及殷商文献或计划经济时代的立法,但从 经济法产生的条件和基础上看,应该认定为舶来品 ,它的直接源头是日本,但间接源头或学术发源地 则是欧洲的德国和法国。 3)两大法系经济法语源的差异 现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形势,虽然在大陆法系和 英美法系中掀起了广泛研究经济法的态势,但各自 对其用语的使用却并不相同,存在着“经济法”和 “法与经济”的差异。
4
日本的金泽良雄学派则认为,经济法是适应市 民社会中的社会协调失灵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其 调整对象主要为市民法的空白法律关系和市民社会 具有公共性或社会性的法律关系;英国和美国的经 济法学说则又认为,经济法是一切与经济有关的法 律及其规则,其调整对象为一切经济关系。 2)现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即国家从维护社会公共利 益出发,在对市场主体的组织和行为进行必要干预 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1.1.3 经济法的本质 1)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主要包括以下两层涵 义:第一层是经济法是经济权责法;第二层是经济 法是社会公利法。 2)经济法是利益和资源分配法 经济法是利益和资源分配法,是指从产生的前 提和历史线索来看。经济法是对市场经济机制条件 下社会利益和社会稀缺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者,是 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规制者。
Hale Waihona Puke 11.1 1.1.1 经济法的语源 1)西方国家经济法的语源及发展 在西方国家,经济法的语源也存在着争议。通 说认为:“经济法”用语最初是由法国空想共产主 义者摩莱里(Morelly)提出来的。但作为法学概 念的提炼,却还凝结着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尼古 拉•博多(Nicolas Baudeau)、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者德萨米(Dezamy)、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 家蒲鲁东(P.J Proudhon)、德国学者莱特( Ritter)、德国法学家赫德曼(Hedemann)等的 思想、智慧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