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尤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它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成为华夏文明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

宋代不仅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更拥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

葛金芳认为,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①。

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学术界成功颇多。

有关论文、著作数量十分丰富。

有关的论文如《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②、《宋代经济的历史地位评价辩析与葛金芳教授商榷》③、《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④等,相关著作有漆侠的《宋代经济史》⑤,以及和邓广铭合编的《两宋政治经济问题》⑥等。

另外,在古人留下的文章和著作中,亦能对宋代经济状况有个直观了解。

例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⑦、洪迈的《夷坚志》⑧,除此之外,日本人斯波义信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⑨等都可做参考。

宋代经济的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下面我将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三个方面对宋代经济发展做简要介绍。

一、宋代的农业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耕地面积是经济实力的重要参数之一。

宋代农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商品化程度提高。

厉文君在《宋代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一文中将宋代农业与唐代做了一系列的比较,介绍到:“宋代国土小于唐代,但由于围田、
①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年第1期
②王世英《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
③徐志新《宋代经济的历史地位评价辩析与葛金芳教授商榷》《现代财经》2005年第11期
④易彪《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3期
⑤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⑥漆侠、邓广铭《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⑦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库全书本
⑧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圩田、湖田和梯田的大量兴修,耕地面积反而还要大于唐代。

”①而且在粮食产量上,“天宝中岁入粮食数为2506 万石,天禧五年(1021 年)岁入粮食数为3278.2 万石。

宋代耕地面积只比唐代多5%,而租税中的粮食收入却多46%,说明宋代粮食平均单产较唐代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②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商品化化程度提高方面,厉文君认为宋代农业有对应的四个特点:“其一,经济作物种类增加;其二,种植面积扩大并形成专业化生产;其三,商品率的提高;其四,园艺类著作大量涌现。

”③而在郭旭的《宋代农产品商品化初探》一文中,作者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等。

在郭旭看来,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之所以提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官府消费......城市居民的增多,使粮食消费市场迅速增大。

......少数经济专业区的形成,是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的新因素。

”④对于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赵亚凡和刘金岗归纳有四点。

“一.人口的增长和垦田的增加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和必要的前提;二.积极兴修农田水利工程;三.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四.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及其商品化倾向。

”⑤
二、商业的兴盛
商业发展到宋代,迎来了兴盛的时期。

郭学信和张素英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⑥除此之外,宋代商业经济济繁荣的表现,还包括有初德维所说的“......工商业者有组织的行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而且宋代的对外贸易加强。

”⑦任仲书、于海生认为宋代商业的繁荣,还得益于一个特殊的群体——“牙人”。

牙人是指在工商贸易活动中沟通双方买卖、收取一定佣金的群体。

在任仲书、于海生的《宋代牙人的经济活动及影响》一文中,作者为我们指明了牙人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时在京城设市易务,“许召在京诸行铛牙人充本务行人、牙人内行人,令
①厉文君《宋代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转型考略》《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②厉文君《宋代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转型考略》《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③厉文君《宋代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转型考略》《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④郭旭《宋代农产品商品化初探》《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⑤赵亚凡、刘金岗《试析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农业考古》2011年第4期
⑥郭学信、张素英《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和原因析论》《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⑦初德维《宋代的商业活动及特点》《价格与市场》1999年第11期
供通己所有或借他人产业金银充抵挡,五人以上充一保,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
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句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

如愿折博入官物者亦听,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请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送纳价钱。

若半年纳,既出息一分”①”②,另外,在宋金对峙时期,缘边榷场“正是由于这些人的积极努力,宋代边贸活动呈现出兴旺与扩大之势。

同时也推动了内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所以,在他们看来,在推动两宋经济发展繁荣的诸多因素中,牙人群体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市场的发展上,出现了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其中农村市场取得了迅猛发展。

肖建乐在《浅论宋代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一文中就详尽说明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稗贩”,“市井繁阜商贾辐辏”④”⑤。

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刘宰为镇江府丹阳县丁桥乡太霄霄观所撰的记中指出:“今夫十家之聚,必有米盐之市。

”⑥十家之聚的小村,亦有米盐之市,说明了当时农村草市的繁荣。

三、手工业的发展
关于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王世英在《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中指出宋代手工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生产规模大。

这在矿冶业体现尤为显著。

第二,产量不断增长.这方面尚缺乏全面详实的史料。

不过产品税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根据《文献通考·征榷考五》所记载的北宋一代矿产税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从宋初到神宗元丰年间,就有大福度增长,一般增长八、九倍,最多的是铅税,增长将近十二倍。

第三,生产技术的进步.由于把一些新技术运用于生产之中,使产品的质量大为提高。

第四,工匠数量空前增多。

据估计宋神宗时全国的手工业者可达八十万户左右,约占全国总户数的百分之五—一七。

”⑦刘锡涛、肖云岭则以江西为例,详细说明了宋代江西手工业的发展。

“江西宋代手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尤其在瓷器、矿业、纺织、木材、
①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任仲书、于海生《宋代牙人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史学集刊》2003年第3期
③任仲书、于海生《宋代牙人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史学集刊》2003年第3期
④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13》中华书局1957年版
⑤肖建乐《浅论宋代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⑥《丁桥太霄观记》刘宰《漫塘文集卷23》
⑦王世英《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
造纸、制茶等方面表现突出。

......以景德镇为主的宋代江西制瓷业已成为当时江西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它使江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江西的矿冶、造船、纺织、铜器制造等业在宋代也有发展。

杨建宏则以潭州为例,介绍了宋代潭州酿酒、造船、矿冶和印刷业的发展。

在他看来,潭州手工业获得迅猛发展的原因,一是由于“水路交通便利,商贾往来频繁;商业经营突破市坊的限制”②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是十分关注的,学术界有关的论文、著作数量是很丰富的。

学者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要远远超过以前。

①刘锡涛、肖云岭《江西宋代手工业经济发展概述》《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②杨建宏《论宋代潭州区域的社会变迁——以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为视域》《长沙大学学报》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