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可能性
永壁小学刘哲
教学内容:教学书44页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且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引出简单实验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
的结果。

3、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
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让学生同伴
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是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跳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究新知(预习质疑、汇练精疑)
昨天同学预习了《可能性》这一节,并且提出了一些问题(教师出示学生预习本节课时提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提得很有针对性也很有价值,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让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愿意吗?
同学们,可能性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如明天可能会下雨,在数学题中也经常用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58+32,同学们是不是一看就知道等于几啊?但是老师今天不问你们这道题的结果,老师想问问这道题是一道进位加还是一道不进位加?
生:回答
师:确定吗?
生:确定
师:出示:47+32这是一道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
生:回答(板书:一定)
师:出示:46+3这道题是一道进位加还是一道不进位加?
生:可能是进位加也可能是不进位加。

(板书:可能)
师:也即是说这道题有两种结果是吗?那在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进位加?
生:填0—3是不进位加,填4—9是进位加。

师:还是这道题,它的结果是一个两位数还是三位数?
生:两位数
师:有可能是三位数吗?
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二)实践验证,领悟新知(探究质疑)
刚才我们认识了“可能、一定、不可能”,就这三个词你大概也了解了,同学们愿不愿意跟着老师继续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呢?在学习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

(三名学生跟老师一起做敲门的游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做这个游戏时,参与我们游戏的三个人是国定的,第一次敲门时,你们能不能确定是谁敲门吗?随着一个个同学进来,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是谁,但猜测的范围在一步步缩小,到最后一名同学敲门时我们就可以完全确定是哪位同学了。

我们大家也用了“可能、一定、不可能”来表达敲门的是谁。

刚才的小游戏大家玩的开心吗?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这样的现象。

(老师举例学生举例)
师:你们太棒了!看来大家学的不错啊!那老师来考考大家怎么样?(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精炼释疑)
1、摸球游戏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着两个盒子:1号盒子和2号盒子,在两个盒子里放入不同的棋子,请同学们猜猜:
(1)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球?
(2)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绿球?
(3)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球?
2、汇报交流。

师:汇报交流摸球的情况。

谁还有其他的发现?
师:刚才老师考了考大家,下面你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考考其他同学呢?你用上“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三个词提一个要求,让同学们按你的要求把手中的棋子放一放。

生:1号盒子里不可能摸出黄棋?
生:……
生:……
(四)全课总结。

(课后留疑)
同学这节课学的非常好,你们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生,还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下节课我们要讲的是可能性的大小,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困难:请同学帮助小卖部的老板选择一个方案。

(出示大屏幕留作业)
《可能性》教学反思
刘哲
《可能性》这部分第一次是在三年级出现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有些时间的发生时不确定的。

第二次就是在本册书中出现的,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向定量过度。

本节课我从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重组教材,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在活动中自然的插入疑问,使知识的探究更具生活感。

同时,丰富学生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课堂上,力使学生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教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我们一直致力于课堂的有效性,本节课我通过“预习质疑——汇练精疑——探究解疑——精炼释疑——课后留疑”的教学模式,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

首先,上节课结束时,我说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可能性》,这时,我们班的安俊卓同学小声的嘟囔了一句:可能性早就学过了,还学啥啊?早
会了呢。

旁边的一个小女生说:肯定和三年级的不一样。

本来我想给他们提出一些疑问的,经他这么一说,正好,我就顺着他说的:对,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为啥还要学?我觉得这个小女生说的很有道理,肯定有所不一样,那到底有啥不一样呢?这样好不好,我们大家和安俊卓同学一起找出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提出你们小组内的疑问,可以吗?这样的课后留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主进行了预习质疑和汇练精疑。

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内进行分析总结,总结出小组内的问题,那我们老师就在上本节课之前对各小组内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出示。

让学生带着疑问上本节课。

那我们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课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

这样能够提高课堂的听课效果,课前的预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听课时就会轻松的跟上老师的思路。

这样就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其次,我利用学生特别熟悉的加法竖式来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为进一步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三个词,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敲门”的游戏来渗透教学,来解决学生课前的疑问。

比如:学生先猜一猜第一个敲门的是谁?让学生理解可能这个词,当第一个人确定了,那第二个敲门的又会是谁呢?生回答:(可能是……可能是……)但绝对不会是……让学生感受可能、不可能。

最后剩下的第三个人敲门的一定会是….并且能说出一定这个词来描述。

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在猜测中感受可能性,也解决了学生们课前的疑问——可能性是什么?在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同时也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哪里会有可能性,并解决课前的疑问——世界上每天肯定有人出生,是正确的吗?
然后我设计了摸棋的实验。

我设计的问题是: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让学生亲历猜想实践,验证交流的过程,丰富学生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的事件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的活用,我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环节。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也解决了上课之前的疑问,怎样就肯定能摸出绿色跳棋?问题的一张一弛充分做到了精炼释疑。

最后,课后留疑让学生们帮助小超市的老板设计一个购物抽奖活动的方案。

学生设计的方案必须是站在老板的立场上,不能让老板赔了也不能让顾客抽不到奖,这样就用到了我们下一节课所讲的可能性的大小,他们就必须去认真的预习。

这样的留疑让学生更有兴趣也更期待下一节课的内容,又让学生进入了预习质疑的好习惯中,这样的循环模式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的学习。

本节课留给我的思考还有好多,我们期待并努力以“预习质疑——汇练精疑——探究解疑——精炼释疑——课后留疑”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一个妙趣横生的数学课堂。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留下趣的回忆、美的享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