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 二、发展练习 1、用投影仪出示,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 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 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 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 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你准备为住 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 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 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 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 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 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可能汇报的情况有: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 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 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算式是…… 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
讨论解决。 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说明: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师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 样做更合适?
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四边形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的区别和联系。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省公务员考试题引入,公务员招考这么火爆,而最后录取 得人又那么少,考试题目一定很难吧,其实不然,我也摘了一题目,是 让我们按规律填图,我发现我们同学真还可能会做 二、展开:(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些图形, 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书(引导立体图形 平面图 形) 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回顾、整理: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 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画一画 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 个长方形。
验算的结果。
⑵ 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看成
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
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
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
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
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
455+152=607(米)
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⑶ 练习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生:没有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
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生:加法题目: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 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 ① 被减数-差=减数
第二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 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 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 (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 了“面向全体”参与性强。] 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 题,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师: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 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 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不进 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 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 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可能会这样提醒: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 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 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说明: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 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
填上合适的数字
□6 □
□2□
8□9
+3□4
-6 □7
+1 4 □
90 7 ②
241
10 3 1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展示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 ⑷ 出示口算题 25+10= 36+ 21= 50+50=
69-48= 86-54= 46-20= 6×7= 60×7= 80×3= 54÷9= 36÷6= 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 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 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 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生: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 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生: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 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生: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⑸ 出示例题3 26÷3=□……□ 35除以4,商 ,余 。 要求独立完成。 ⑹ 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⑺ 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
吗?
四、板书设计
总复习(1)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从个位算起
余数﹤除数
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259+148=
175
310
259
+ 62
- 207
+ 148
795
113
397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题2没有退位;题3没有退
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 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 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 (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 (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 同桌互改) 四、实践提炼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 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 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 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 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