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

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

先进备课组申报材料
——历史备课组
我们历史备课组是一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又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

在新课改理念带动下,我组开展了各种学习、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备课组的整体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历史备课组特此申报“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及具体内容如下:
一、迷你型历史备课组——精兵强将
历史备课组由段伟、张兴国、赵纯洁三位老师构成。

赵老师是历史学科高级教师,是本备课组的领头人;张老师基本功扎实,知识丰富,是本备课组的中坚力量;我性格开朗,吸收和应用新课改理念的能力强,双语教学的执行者,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是本备课组的新生力量。

二、互助型备课组——团结进取
历史教研组以“人少兵精、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为工作宗旨,以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实现知识性、能力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为目标。

具体措施如下:
1.认真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每学年的开学之初,根据教务处的安排,历史备课组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

在落实过程中经常对照,定期写出教学反思。

我们也经常互相听课,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探讨教学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随时讨论研究教学和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研气氛十分浓厚。

三位老师抓紧平时工作的间隙时间,互相交流,研究备课,均提前完成备课教案。

每学期我组老师上校级公开课次数均达到4次以上,均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每次听课活动,都做好记录,及时评课,实事求是,教研气氛浓厚。

我们把每一次公开教学作为组内教师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机会。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积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为提高教学效果不遗余力,受到了普遍好评。

我作为组内唯一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耐心教育学生,严爱结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独特的班主任工作艺术做好学生的工作,赢得了学生爱戴、同事的好评和家长的认可。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珍惜走出去的机会。

充分利用省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活动、观摩课等形式,提升自己的素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守会风,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认真记录,取长补短。

每次参加完教研会,都要回到本组进行交流。

不仅开阔了眼界,对本学科的认识进一步拓展、加深。

在开展“小专题”研究过程中,组长我提出了“中学历史课如何应对开卷考试”的课题,全组成员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注意在工作实践中收集第一手资料,以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且带领初三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生活中的辩证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收到学生优秀小论文30篇以上。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效和能力培养并认真总结实践成果撰写了研究报告。

3.团结协作集体备课。

由于我们人少,一人承担一个年级,只是备课人,构不成单独的备课组,因此,我们跨年级集体全员备课已经是惯例。

以专业切磋、听评课、研究性课题、优质课等形式,彼此支持,实现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共享。

每周星期五上午都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都由中心发言人主持并做好记录。

4.结对措施具体、效果显著。

历史备课组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我和张、赵老师结成师徒。

师傅赵老师对青年教师倾囊相授,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论文,参与市级观摩课,参与习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参与新课程研究活动,督促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上进,解决青年教师思想困惑,提高认识。

我在师傅的指导下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

三、研究型备课组——成绩斐然
以科研促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相悖的,而是互相促进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又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在实践中,我被聘为青白江区历史中心组成员,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和探索。

我的教学设计论文顺次获得成都市一二等奖,并且积极尝试各种模式的公开课,以求构筑更加高效的课堂模式,得到了听课教师及学生的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创新、实干、交流、积累”的原则,继续加强交流和积累,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多交流,多积累,多学习,多实践,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今后,我们历史备课组将继续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以教学为依托,深入地开展教研,使教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扎扎实实,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