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公害蛋鸡与鸡蛋生产技术要点模板

无公害蛋鸡与鸡蛋生产技术要点模板

无公害蛋鸡与鸡蛋生产技术要点
申济丰
无公害蛋鸡与鸡蛋, 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 经专门机构认定, 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 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

无公害蛋鸡与鸡蛋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具有无污染、安全、优质及营养的特点。

随着加入WTO和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陆续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无公害蛋鸡与鸡蛋产品己成为最基本的
市场准入条件。

现在, 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无公害鸡蛋价格较普通鸡蛋高出1倍以上, 且销售看好。

下面, 结合工作实践, 将无公害蛋鸡与鸡蛋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浅述如下, 供参考。

1 鸡场的产地环境要求
无公害蛋鸡与鸡蛋生产的前提必须是经过产地认定, 认定产
地要具有明确的区域范围和一定的生产规模( 商品蛋鸡存栏1万只以上) , 并符合无公害产地环境标准, 即符合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GB/T18407、3 《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等。

产地环境是实施无公害生产的首要因素, 只有产地环境的水、大气、土壤、建筑物、设备等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蛋鸡健康生长需要, 减少环境对蛋鸡生长发育及蛋鸡生产的
终产品—鸡蛋的质量产生影响。

具体为
1.1 水
鸡场饮用水须采取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NY5027《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的水源。

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 不得作为无公害蛋鸡及鸡蛋生产地。

1.2土壤
选址地势高燥, 生态良好, 无或不直接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地方建场。

鸡场地面进行混凝土处理, 养鸡以笼养为主。

1.3 大气
鸡场建造应选择在区畜牧部门划定的非疫区内, 位于整个地区的上风头, 背风向阳。

要求远离村镇和居民点及公路干线1公里以上, 周围5公里内无大中型化工厂、矿厂, 距其它畜牧养殖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池等至少3公里以上等等。

1.4 建筑设施
鸡场用地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交通方便, 水电供应
充分, 整个养殖、加工等场所布局规范、设置合理, 场内生产区、生产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区应严格分开, 完全符合防疫要求, 四个区的排列应根据全年主风方向及地势走向( 由高到低) 依次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

生产区内按工厂化养殖
工艺程序建筑, 分育雏舍、蛋鸡舍、贮蛋室、贮料室等。

地面、内墙表面光滑平整, 墙面不易脱落、耐磨损和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具备良好的防鼠、防虫、防鸟等设施。

整个建筑物排列必须整齐合理, 利于道路、给排水、供电、绿化等, 便于生产和管理。

生产、加工等所用设施( 备) , 严格采用无毒、无害、无药残的用具等。

1.5 环境保护
生产区域地内生产、加工等场所要避开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地区, 无噪音或噪音较小, 环境安静。

场内设置专用的废渣( 包括粪便、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羽毛等固体废物) 储存场所和必备的设施, 养鸡用废水粪渣等不得直接倒入地表水体或其它环境中。

储存场所地面全部采用水泥硬化等措施, 防止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湿、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用于直接还田的鸡粪, 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使用时不能超过当地的最大农田负荷量, 避免造成地表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鸡场要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 采用生态环保措施, 对废渣进行统一集中的无害化处理, 其所有排污经验收, 要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2 鸡场的防疫管理要求
2.1 防疫要求
鸡场区域周围应设置围墙, 防止不必要的来访人员, 鸡场所有入口处应加锁并设有”谢绝参观”标志。

鸡场大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 消毒池为水泥结构, 要宽于门, 长于车轮一圈半, 即池长6m、宽3.8m、深0.5m, 池内存积有消毒液。

所有人员、车辆及有关用具等均须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准进场。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 特别情况下, 外来人员经淋浴和消毒后穿戴消毒过的工作服方可进入, 要同时做好来访记录。

本场人员进场前, 要遵守生物防疫程序, 经洗澡淋浴, 更换干净的工作服( 鞋) 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在生产区内, 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进出每栋鸡舍时, 必须清洗消毒双手和鞋靴等。

鸡场内要分设净道和污道, 人员、动物和相关物品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 防止发生污染和疫病传播。

每栋鸡舍要实行专人管理, 各栋鸡舍用具也要专用, 严禁饲养员随便乱串和互相借用工具。

饲养管理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后上岗。

养鸡场内禁止饲养其它禽类或观赏鸟等动物, 以防止交叉感染。

2.2 消毒净化要求
2.2.1 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鸡场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清洁卫生是控制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有效手段, 包括鸡舍卫生和鸡场环境卫生。

保证鸡舍卫生, 要做到定期清除舍内污物, 房顶粉尘、蜘蛛网等, 保持舍内空气清洁。

保证环境卫生, 要做到定期打扫鸡舍四周, 清除垃圾、洒落的饲料和粪便, 及时铲除鸡舍周围15米内的杂草, 平整和清理地面, 设立”开阔地”。

饲养场院内、鸡舍等场所要经常投放附合《农药管理条例》规定的菊酯类杀虫剂和抗凝血类杀鼠剂类高效低毒药物, 灭鼠、蚊蝇, 对死鼠、死蚊蝇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2.2 消毒净化管理要求
各生产加工场所要统一配备地面冲洗消毒机、火焰消毒器等消毒器械。

对舍内带鸡消毒, 每1次/2d, 在免疫期前后两天不做。

消毒时, 要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腐蚀性小、杀菌力强、杀菌谱广、无残毒、安全性强的消毒药, 如过氧乙酸、氯制剂、百毒杀等。

对环境消毒1次/周, 要选用杀菌效果强的消毒药, 如氢氧化钠、生石灰、苯酚、煤酚皂溶液、农福、农乐、新洁尔灭等。

还要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池和消毒盆中的消毒液, 防止过期失效。

2.3 免疫接种管理要求
鸡场内养殖鸡群的免疫接种, 要严格执行NY5041《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规定, 充分结合本地疫情调查和种鸡场疫源调查结果, 制定科学的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

日常工作中, 要严格按规定程序、使用方法和要求等做好养殖鸡群的免疫接
种工作。

免疫结束后, 工作人员还要将使用疫苗的名称、类型、生产厂商、产品序号等相关资料记入日志中备查。

2.4 疫病检测管理要求
鸡场要按照《中华人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 结合本地情况, 制定好本场的疫病监测方案。

常规监测的疫病有: 鸡新城疫、鸡白痢、传支、传喉等。

监测过后, 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处理措施, 并将结果报送所在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备案。

3 鸡场投入品的管理要求
3.1 种鸡选择要求
鸡场内优先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

种鸡要选择按照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规定审批生产的外来或地方品种, 如罗斯褐、罗曼、海兰鸡等外来品种, 或江汉鸡、双莲鸡、文山鸡、绿壳鸡等各地方品种。

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作种用。

选购雏鸡应到有《种禽生产许可证》, 且无鸡白痢、新城疫、支原体、结核、白血病的种鸡场, 或由该类场提供种蛋所生产的, 经过产地检疫健康的雏鸡。

到外地引种前要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到非疫区选购, 并做好防检疫和隔离观察工作, 严防疫病带入。

3.2 饲料使用要求
饲料的使用严格遵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规定, 具体为:
3.2.1 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应色泽一致, 无氧化、虫害鼠害、结块霉变及异味、异臭等, 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严禁使用工业合成的油脂、畜禽粪便、餐饮废弃物、垃圾场垃圾等作饲料喂鸡。

3.2.2 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 或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加剂品种。

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取得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要严格遵照产品标签所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

3.2.3 贮存饲料的场所要选择干燥、通风、卫生、干净的地方, 并采取措施消灭苍蝇和老鼠等。

用于包装、盛放原料的包装袋和容器等, 要求无毒、干燥、洁净。

场内不得将饲料、药品、消毒药、灭鼠药、灭蝇药或其它化学药物等堆放在一起, 加药饲料和非加药饲料要标明并分开存放。

运输工具也须干燥、洁净, 并具备有防雨、防污染等措施。

鸡场一次进( 配) 料不宜太多, 配合好的全价饲料也不要贮存太久, 以15~30d为宜。

使用时按推陈贮新的原则出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