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评价的技巧和方法学生评价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教育功能, 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当班主任、任课教师,一直到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我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十多年中,一直感到学生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不自知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情境中、在有意识的引导下得到激发。

而在激发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教师漠视这种评价的重要性时,或者用不科学的仅源自于“印象”的简单评价时,学生的潜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抹杀了,甚至贻误终生发展也并非危言耸听。

不懂学生评价也能作老师,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更不会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优秀教师。

学生评价在理论上是很丰富的,在实践上还有许多的难点须不断研究和突破。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针对性、评价的及时性、评价的准确性、评价结果的含蓄性。

如果教师能掌握一些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技巧,既可以在教育工作中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更可以研究学生、改变学生,让学生在同样的智能基础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在设计这一微型课程时,首先了解我校教师在学生评价中的状况和认识,他们最困惑的是《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运用,他们对“二期课改”所倡导的学生评价方法与他们已经熟悉使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异同之处不是很知晓。

不少教师没有接受过学生评价方面的学科培训,仅仅是看过几篇介绍的文章,他们的经验往往来自于自己教育实践的摸索,他们对学生评价的内涵和在我国当前教育中的发展定位不是很了解。

我觉得除了要解决教师心中的疑,还要让他们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分享同伴有效的经验,解决他们行动中的惑。

因此,这一微型课程设置的学习内容包括:学生评价的相关概念和问题辨析、教师和学生在评价各阶段的心理现象与调控、新课程中学生日常的学业评价(例如: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试卷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研究型课程评价等)、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评价以及《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运用。

为了能让微型课程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地显现它的有效性,我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一些有特点的教学方法:其一,由问题入手。

每一课结束我都会设置一项作业,这一作业所思考的问题就是下一章节的重点。

校本培训的对象都是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学习的动力也来自于能为他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以鼓励为主,于是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问题,不论回答得对与错,教师一概以“好”、“很好”、“棒”、“你真棒”等赞赏性语言进行评价;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有偏差时,有些老师则采取滞后评价的办法,在课上尽量少评价,甚至不评价。

这是不是“优点法”?它引申出我们对学生评价“度”的思考,要走出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具有指导作用的评价没有激励性”;误区之二:认为“赞扬和奖励越多越好”;误区之三:认为“激励性评价等于没有批评”。

经过思考后的学习功效往往是倍增的,教师们还常常有出乎你意料的答案可以分享。

我在分析现有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时引入了“问题树”的分析方法。

问题树是一种图画,可以用来分析并直观地展示一个特定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帮助人们更深入准确地把握问题之所在。

首先,在一张纸的中心,写下这个问题。

然后,在纸的下半部分,写出尽可能多的各种原因,并用线条把它们连起来。

原因的下面还可有原因,一直这样连下去,直到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画出的问题树最终就成了相互关联的问题网,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也能够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办法。

这种方法很受教师的欢迎。

他们运用问题树的方法非常成功地分析了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这种方法也可以在分析学生和学科教学中使用。

其二,由案例入境。

微型课程的吸引人之处应该在于它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有限的时间也不允许在理论讲述中长篇大论。

我尽量在教学中安排各种各样的案例丰富教学,使教师进入理论所描述的情境。

在讨论“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评价将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渗透到其他学科的评价中”这一观点时,我请教师结合自己作为德育工作者,交流在评价个性学生方面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

用自己教学反思的案例来体验评价理论是最有效的。

同时,校本培训的教师来自于各学科,各学科在学生评价中有共同点也有很大的差异。

我又必须兼顾各学科的特点选择案例。

在讲描述性评价时,我请教师关注我校出版的《心田耕耘》第五辑中收录的语文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中肯建议与鼓励话语,包括:“文笔很好,老练中不乏幽默,读你的文章也会有一种品茶时特有的安逸和舒畅。

”“考场如战场,那个敌人并非试题,而是你自己。

”“求学是一种准备,同时也是竞争的一种,努力吧,小伙子!”,这些话语对教师在写学生作业和考试后的评语有很大的启迪。

在讲表格跟踪评价时,由于有的学生对英语预习作业没有积极性,根本不做。

我请英语教师试试设计布置预习作业的表格跟踪评价。

教师设计的表格,可每周一发给学生,次周一收回并予以保存,作为平日考核成绩,以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我请政治教师尝试使用测验结束后的表格跟踪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一目了然。

在讲作品评价时,我请理、化、生教师专门结合本学科设计学生作品展示的学习发展档案袋,以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三,由互动入情。

微型课程最能体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内涵。

在第一堂课中,我对每一位选择这门课程教师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就是:每堂课的积极参与,为课程提供案例,为课程提供修改的意见。

每节课的承上启下都是上节课作业的交流,因此每堂课都是由教师互动开始的,由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引申出新课的内容。

我也尽量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调动教师互动的积极性,使课堂因为互动而充满高潮点。

在讲学生评价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中,我选择了周杰伦的歌《听妈妈的话》,并请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讲述对周杰伦的评价,评价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不了解他歌的教师往往给予负面评价,认为他的形象和绯闻毒害青少年。

熟悉他歌的教师给予的都是正面评价,特别是他不少歌的歌词是相当健康向上的。

我还选用小故事大智慧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辨析。

曾选用“绝对OK”的动物学校把什么都会一点的泥鳅培养成三好学生,让只会飞的老鹰苦练游泳、弹跳和爬行,结果三科全部不合格不能毕业的故事来探讨学校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应该有个体差异性评价,这不是教育的不公平,对于起跑线略有差异的学生而言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在作业问题的设置上是采用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模式,这为课堂互动奠定了基础。

作业的开放也不局限于一问一答式的固定模式。

这门课的最后考核就是请教师将自己所有的课堂讨论作业归类,给自己设置一个作品展示的档案袋,把自己满意的作业参与评分。

互动让教师入耳、入脑、入心。

上完这门微型课程我也有遗憾之处。

对《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运用讲的不够透彻,既由于时间有限,也由于它本身在操作上是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作为课题研究的地方。

由于我的信息化手段使用不是很在行,虽然每堂课我运用了PPT演示,但还无法在课程中探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评价的巨大作用,我认为这也是未来学生评价工具的发展。

这门课的真正教学效果不应体现在作业上,应该体现在实践中。

我想可以对参与这门课学习的部分教师进行回访调研,了解他们学习后是否对实践产生效用以及收集他们进一步的问题和案例,为课程的“再版”提供现实的依据。

附录:第一课的教案微型课程: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主讲人:李琰引子:食品安全给我们什么启示?PPT图片:漂亮的瓜果蔬菜、多宝鱼今年全国人大民生问题之一:关注食品安全。

从毒大米、金华火腿、龙口粉丝、广东腐竹,毒鱼、毒蛋等,苏丹红、孔雀绿、吊白块等工业原料被人熟知。

人们喜欢色泽鲜艳的瓜果蔬菜,色泽鲜艳成为评价标准之一。

当色泽鲜艳这个标准在形成过程没有被有效的监控和关注,那么结果看上去是符合了要求,实际上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可怕。

大家宁愿吃不美观的食品,至少是真实的、安全的。

这引出我们课程的主题,关注学生的评价。

如果我们只有学生评价的标准,而不去关注学生在达到这个标准的过程,那么我们的标准是不是真的实现了?我们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呢?本微型课程学习内容:学生评价的相关概念和问题辨析、教师和学生在评价阶段的心理现象与调控、新课程中的学生日常评价(作业评价、出试卷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研究型课程评价)、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评价以及《综合素质记分册》的运用。

本微型课程学习方法:每堂课的积极参与,为课程提供你的案例,为我提供修改这门课程内容的意见。

第一课学生评价的相关概念和问题辨析课的线索:评价——教育评价——学生评价——从教育评价看学生评价的发展——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什么是评价?在汉语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意思。

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

打靶活动)评价活动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

(对周杰伦的评价,先请大家谈,再讲我的认识变化。

)PPT:《听妈妈的话》和《外婆》的歌词以及《听妈妈的话》的歌曲。

2、什么是教育评价?所谓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四个要点:第1,教育评价对象是教育领域中的任意元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教育现象和活动。

(教育的参与者:如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等,也可以是教育现象和活动,即事物,如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等。

)第2,教育评价本质是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是评价者的主体需要与被评价对象的客体属性的一种特殊的效用关系。

(教育价值:教育能够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

提出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3,教育评价的手段是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综合运用测量、统计、系统分析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

按评价范围分:宏观的教育评价、中观的教育评价、微观的教育评价按评价的内容分:条件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按评价的基准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要)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要)按评价的方法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要)按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分:单项评价、综合评价第4,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为被评价者诊断各种教育问题,探索改进措施,选择行为决策。

(评价不是挑刺、为难,而是找方法和对策)3、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教育测验、教育统计)以及教育评估的概念差异。

教育测量(教育测验、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基础,但有着本质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