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梵高作品《星夜》介绍

梵高作品《星夜》介绍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

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有《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耳朵,后在法国瓦兹河饮弹自杀,时年37岁。

50年代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1855年2月17日,文森特的妹妹安娜·科莉妮娅·梵·高诞生。

1857年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1859年3月16日,妹妹伊丽莎白·梵·高诞生。

60年代
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62年3月16日,
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诞生。

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888年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

由于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

1889年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

在住院后一个月,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空》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梵·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

梵·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90年代
1890年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像》;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奥维尔市政厅》。

他最后的一幅油画《麦田群鸦》。

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星月夜》
星月夜,也被译为《星夜》(The Starry Night)。

1889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于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

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种眩目的奇幻景象。

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红褐混合的火焰预示着要从情境内逃出的痛苦,与画布顶点的距离也是绝不能逃出的理由,云层和夜空形成漩涡,不断的吞进吐出,困惑、解脱、痛苦不停缠绕。

平静的村庄上方占据了大篇幅的疯狂与悲伤。

画布没有真正的如“流动的星夜”中说的那样流动,是悲伤在缠绕着作者,不是画布,画境永远是静止且立体的,每一笔都体现着作者当时的心情。

时间不同,心境不一。

星星、月亮和希望的光晕,不停挣扎着释放,可终究没有到达村庄里面。

仿佛幸福没有照到悲伤里那样。

艺术特色
油画技法使用点彩画法。

早年因学习传统绘画技法,画面色彩并不明快,后来受新艺术流派影响以及个人气质使然,画面变得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