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特点及指导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特点及指导

• 2 旁观者 •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是指教师站在幼儿游戏外,
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幼儿的游戏。 它能更明确、 直接地向幼儿传 递教育的意图, 而且也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但教师须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 切忌以成人意志代 替幼儿意志。
•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 ( 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 内容和 玩具材料, 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游戏中遇到了什么 困难, 解决没有, 是怎样解决的, 幼儿通常和谁一起玩等) 来对幼 儿游戏行为加以分析: 给幼儿提供的游戏时间、 空间是否合适, 材 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 幼儿近来的兴趣是什么, 认知经验和社会 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介入幼儿的游戏。 一般来说, 教师可以游戏者和旁观者的两种身 份介入幼儿的游戏。 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是内部干预, 以旁观者的 身份介入是外部干预。 • 1 游戏者 • 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 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 儿游戏进行指导。 当教师投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往往能够吸引幼 儿玩得更有兴趣, 因为, 幼儿年龄小、 能力弱, 游戏的玩法技能相 对比较缺乏, 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 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通过观察分析, 教师再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 在什么时候或用什 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 哪些幼儿需要帮助, 需要什么样的帮 助, 等等。 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 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 重点观察, 可以有即刻观察的分析调整, 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调 整。 观察可以通过站在旁边看、 听或与幼儿交谈来进行, 也可以通 过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 通过观察, 教师可以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 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做 观察记录, 便于分析总结, 及时调整教育或游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另一种就是间接指导方式, 重在启发, 暗示幼儿如何去做, 它具 有普遍的适用性。 在间接指导方式中, 教师的语言具有鼓励、 启 发、 肯定、 引导等作用。 主要包括询问、 提问、 建议、 评论等 具体策略。
• 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 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 如和幼儿 一起下跳棋, 和幼儿一起捉迷藏, 到娃娃家作客等, 在有角色扮演 的共同游戏中, 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 儿游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 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 调动和激发幼 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 丰富 幼儿游戏的内容, 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如到公共电话亭打 电话的人很多, 教师可扮演打电话的人到邮局询问: 有手机卖吗? 帮助幼儿拓展了 “ 手机商店” 这一主题; 教师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 假装发现娃娃发热, 并劝 “ 爸爸妈妈” 应带娃娃到 “ 医院” 看病; 教师扮 “ 顾客” 到 “ 商店” 买商店里没有的东西, 引发幼儿自己 寻求代替物, 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幼儿游戏指导
•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考点二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特点及指导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1 指导应以观察为依据 • 2 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 3 确定指导的时机 • 4 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 5 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 考点二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特点及指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如小班的康康小朋友, 在用积木搭 “ 大高楼” , 但他把小块积木 放在下面, 大块积木放上面, 因此, “ 大高楼” 总也搭不高, 站 不稳。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坐到他身边, 也拿一堆积木搭 “ 高 楼” , 一边搭一边说: “ 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 小积木放在上面, 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得很高, 很高。” 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 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 增进幼儿游戏 的兴趣, 同时, 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 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
• 1 角色游戏的指导 • 2 建构游戏的指导 • 3 表演游戏的指导 • 4 规则游戏的指导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一、 指导应以观察为依据
• 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经验、 个性情绪、 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手 段, 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 更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多方面发 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 为教 师的教育提供依据, 同时, 也提供游戏指导的依据。
•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影响幼儿的游戏, 可采取多种方式方法, 包括言 语的方法、 非言语的方法:
• (1) 言语的方法 • 言语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重要影响手段。 作为旁观者的言语指导可
分两种, 一种是直接方式, 它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明确指导, 直 接教授, 具体指挥。 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如娃娃家的妈妈把 从菜场买回来的萝卜一个劲地往装扮娃娃的幼儿嘴里塞, 或游戏中 出现过激行为, 如幼儿为了争取游戏、 争演角色、 争夺玩具打起来 了, 有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 破坏别人的玩具, 影响了其他幼 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时, 教师应及时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 对幼儿行 为的调整能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
• 二、 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 教师在通过细致观察幼儿的游戏并确定了指导的必要性之后, 就要 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指导幼儿。
• 教师可采取的指导方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 3 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 ( 一) 以自身为媒介 • 教师以自身作为影响媒介指导幼儿的游戏, 首先要考虑以什么身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