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有逻辑的故事,读有故事的细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与教学叙事

讲有逻辑的故事,读有故事的细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与教学叙事

讲有逻辑的故事,读有故事的细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与教学叙事张春华摘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经典中的经典,要教出新意很难,尤其是从学习任务群活动视角实施教学更有挑战性。

因此,在具体教学时,要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可以从叙事学视角入手,从小说内容研读走向小说创作密码解读,赋予小说教学以新的课程意义。

【教学背景】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节选)》等被安排在第六单元中。

学生喜欢阅读小说,这是良好教学的基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篇幅较长,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评点,是任务群教学得以实施的保障。

任务群教学,要突破小说文本细读的教学常态,在关注小说写什么的同时,更多关注小说是怎样写的。

如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呢?单篇小说阅读又如何体现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念呢?笔者以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结业汇报课为例,希望能真实地体现一二。

【课堂实录】一、电影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师:课前布置作业让大家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大家都读了吗?读了几遍?生:读了。

(生多数说读了一遍,也有说读了两三遍的。

)师:《水浒传》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金圣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

”(投影金圣叹语)我翻了一下大家的课本,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的还作了许多评点,写得密密麻麻的,这是很好的阅读习惯。

师:有一部电影叫《豹子头林冲》,有同学看过吗?生:没有。

师:没看过也没有关系。

可惜的是,这部《豹子头林冲》有高衙内调戏林娘子以及林冲误入白虎堂等内容,但却没有“风雪山神庙”这个最精彩的情节。

假如你是编剧,让你给电影补上这一情节,你准备选取哪些最典型的镜头?并请重点阐述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二、研究小说细节镜头的“精严”师:选择镜头之前,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一下故事梗概。

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词语或者短语来表达。

生:他乡相遇—听闻密探—报告林冲—林冲寻仇—转管草料场—风雪夜沽酒—听闻内幕—搠杀恶人—冒雪投东。

师:很好,梳理得很清晰,表达也很简洁。

师:金圣叹自幼喜欢读《水浒传》,他认为《水浒传》中“无数小文字,都有一丘一壑之妙”,尤其认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

所以,同学们在选择电影镜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精严”,注意叙事逻辑。

我们的临时剧组分为演员形象、环境场景、行为动作、道具四组。

请先小组讨论,然后再集体分享,大家评判。

(生小组热烈讨论,师巡回参与交流。

)师:请环境场景组先说。

生:题目既然叫“风雪山神庙”,那么“风”“雪”当然是不可少的。

先说雪。

因为下雪寒冷,林冲才想到烤火,才会生火。

因为雪把草厅压塌了,无处安身,林冲才离开草料场,躲过一劫。

正是雪挽救了林冲的性命。

再说风。

没有风,草料场的大火也许就有救;大火被扑灭了,林冲也许就还有生路。

没有风,林冲在山神庙里就不必用石头挡住门,也就不能正好听到三人的密谈,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生:我来补充一下。

东京来的两个“尴尬人”一直都藏在暗处,他们在等待风和雪。

风雪来了,林冲才有被安排到草料场的机会,才方便谋害他;风雪不来,他们就不能将林冲置于死地。

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阴谋,看似偶然的风雪,其实也是作者精心布的“局”。

师:你的“布局”思维很有意思,把小说创作的密码找出来了。

对风和雪的作用理解得很透彻,而且做到了前后关联。

还有同学选择了人物活动场地,这也算是小说的环境吧。

生:我想说两个场地,小酒店和山神庙。

小酒店是李小二与林冲相见的地方,也是招待陆谦的地方,还是李小二知晓密事及报告林冲的地方。

这个小酒店看似无关紧要,却是小说情节推进的必要因素。

山神庙是林冲的寄身之所,是陆谦观察谋害林冲之地,也是林冲揭开真相之地,还是几人遭遇、林冲杀人之地。

山神庙成为精心设计的一个场景。

师:不起眼的小酒店和山神庙被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很不简单。

刚才还看到第二组同学对“道具”的讨论十分热烈。

下面就请你们来说一说。

生:阅读小说的时候,一般不会对道具关注太多,但在电影里,观众会对道具比较敏感。

这篇小说的道具很多,例如“酒”。

酒是一个特别的意象,本身包含着许多意蕴。

酒贯穿小说始终,在电影中也比较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几人因酒密谈,草料场老军给林冲留下酒葫芦。

没有酒葫芦,林冲就不会去买酒,不会路过山神庙,不会到山神庙安身,也就可能会被烧死。

酒细化了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的细腻心理。

在买酒前,作者叙写林冲锁门,喝酒回来后去山神庙前又写他锁门,表明林冲并没有喝醉,他不是酒醉杀人,而是出离愤怒。

师:很好。

酒是小说情节推进的需要,也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密码”。

生:我想说杀人武器“花枪”和“解腕尖刀”。

花枪是林冲的武器,全文出现了七八次,前面的花枪是随手工具,后面的花枪是杀人武器。

他随手拿着花枪,说明有提防心理,但是并不明确敌手。

解腕尖刀是林冲得知陆谦几人来害他,特意买来寻仇的,说明他已经有了防备和报仇的意识。

小说最后写他手刃陆谦,解腕尖刀真正发挥了作用,有点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三拳”,很残忍,但很过瘾。

师:我们一起看林冲杀三人的这一段,请同学们读一读,看花枪和解腕尖刀分别是怎么用的。

投影:(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

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

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

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师:林冲分别是用什么兵器杀的三人?同学们注意到林冲杀人的顺序了吗?这个顺序可以调换吗?生: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最近的先顺手用花枪搠倒,最远的防止他逃跑,也用花枪搠倒。

尤其对陆谦,林冲实在是太狠了!这一切,在这里都集中作了交代,自幼相交,朋友一场,陆谦反而处处有意害他。

所以林冲丢下花枪,用解腕尖刀,一刀剜下去。

如果拍电影,需要慢镜头展示,这对林冲来说解恨,对读者来说解气,可以很“有戏”。

这个顺序是不可以调换的。

师:原来作者在这样的细节描写上都十分讲究,看来必须细心阅读,结合上下文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你对电影镜头的设计很准确,课后可以找几个同学表演一下。

生:我关注了“火盆”。

火盆这个道具太细微了,但也是进行了合情合理的精心设计。

天冷,林冲生火,也衬托了雪下得紧;离开草料场,林冲盖火,说明他十分谨慎;火种被雪浇灭,说明草料场被烧不是失火,而是故意放火。

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师:同学们的发现越来越多,平时读小说有过这样细心的考虑吗?(生摇头)对于作者来说,无一处不用心设计;对于读者来说,唯有用心细细品味,才能发现作者有意隐藏的“密码”。

生:“被子”这个道具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

前面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说明他想就这样随遇而安。

可等他喝酒回来,雪已将草厅压倒,雪水也浸灭了火盆内的火种。

他从床上只拽得一条絮被。

他把被卷了,说明还想等天晴继续在这待下去。

在山神庙“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将怀中牛肉下酒”,说明他还是隐忍自适的。

直到最后杀了陆谦,才把被子与葫芦都丢了。

这个小小的被子可以看作隐喻,是林冲随遇而安的象征。

师:是不是象征,我们也不能进行过度的解读。

但写被子,也有作者的用意所在,这是确定的。

金圣叹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

”(投影金圣叹语)读书如果只满足于故事情节的趣味,就糟蹋了作品。

下面我们看行为动作吧。

生:小说的动作描写很精彩,是刻画林冲形象转变的重要手段。

例如第 7 段:“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

”连续几个动作,体现了林冲的细心,也表现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

生:第8段:“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这里每一步都很严谨,他拿钥匙,关门,上锁,一连串的动作都说明了他的性格和心理。

慢慢品味,这一段写得真好。

师:是的。

每一个细节,哪怕一个词,都不随便,讲究前后关联,合情合理,这是我们写作时需要特别学习的。

生:第 10 段也是写林冲的动作细节。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这一段写得绝妙。

林冲与人无争,他时时小心翼翼,事事有条不紊,但是他不知道大祸仍然将至。

这非林冲之错,而是天意;这不是天意,而是那个时代的奸臣要置他于死地!师:你义愤填膺的模样,表明已经进入角色啦。

施耐庵遇到你,可谓知己啊。

(生笑。

)生:刚才同学说过的我就不说了,我说最后几句动作描写的设计:“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作者连续用了“穿、系、带、吃、丢、提、出”等七个动作,组成七个短句,动作是连续性的,内心是不慌不忙的。

林冲虽是激情杀人,但是却极度冷静。

三、物色饰演林冲的最佳人选师:观众看惯了于震演抗日英雄,对他饰演豹子头林冲还不太习惯。

如果要重新挑选饰演林冲的演员,你觉得应该选择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仍旧要结合小说来分析。

生:我记得小说写林冲的长相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他应该长相很英俊,既有豹子的机警敏锐,又有老虎的威猛。

我觉得应该选择一个偶像影星来扮演,这样容易满足当下电影消费群体的需要。

师:在哪些镜头中表现他的性格特征呢?生:他善良,而且扶危济困。

例如他搭救李小二,并且资助李小二开店,来李小二店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生:他也是软弱糊涂的。

他把自己被发配归结为“恶了高太尉”,而且自认是“罪囚”,还似乎寄希望有机会能够回到汴京,继续自己的小康生活。

他的软弱还表现在被管营安排到天王堂管草料,他只说了一句“小人便去”,一个小小的管营就把他指来使去,这是何等的逆来顺受和软弱!师:你连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语言描写,读出林冲的软弱来。

(生读。

)生:我不完全同意林冲软弱的说法,林冲也是血性英雄。

当听到李小二说有人要谋害他时,他马上大怒,而且扬言要让他“骨肉为泥”。

师:你有自己的意见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