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艺之茶具知识

茶艺之茶具知识



菩提集思壶
• 壶身硕大,为趋向筒型,粗流 粗把,容水量特大,宜多人对 饮畅叙,取“集思广益”之义。
• 西关碧玉壶 • 原为西施壶,取材于女性乳房,以 西施名之为“西施乳壶”,后文人 忌讳,隐“乳”字而称西施壶。壶 身为半球型,为突出圆状手把倒装, 故又名倒把西的壶身,壶钮为一小球,短流, 圆把,整体造型有“圆,稳,匀, 正”之感。身口盖钮嘴肩把的配合 十分协调和谐匀称流畅,壶身为大 圆珠,壶钮为小圆珠,相映成趣, 以“圆润如珠”取名。
6 圆珠壶
• • • •
年代:清代 泥料:段砂(窑变); 高×长:6.6cm×12.8cm 曼生铭刻:曼生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遅(遅去之傍)泉清玩。
7 半瓢壶
• • • •
年代:民国 泥料:段砂 高×长:10cm×18cm 曼生铭刻: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
8 半瓦壶
• • • •
年代:清代 泥料:段砂(窑变); 高×长:7.6cm×15cm 曼生铭刻:茶鼓声,春烟隔。梅子雨,润础石,涤烦襟,乳 花碧。

锦绣掇球壶
•壶钮如球,壶盖如球,壶身如球, 大小数球重叠,故曰“掇球”。掇 字还可解为“以双手端”之意。壶 型灵感借鉴于晚清紫砂名家程寿珍 之器。
• 石瓢壶 • 造型取材于古时水瓢,因紫砂壶 给 人石质之感,故取名“石瓢”。

荔溪石瓢壶
•壶身刻有“谁人夜泛荔枝湾,啖 虾啜粥乐余闲”的卓荔枝湾景色。 充分洋溢了西关风情。
年代:现代 泥料:墨绿泥 高×长:6.2cm×11.3cm 曼生铭刻:外方内清明,吾与尔偕亨。
12 方壶
• • • •
年代:清 光绪(仲冬) 泥料:段砂; 高×长:9cm×15.8cm 曼生铭刻:水味甘,茶叶苦;养生方,用地钟乳。
13 乳钉壶
• • • •
年代:清代 泥料:段砂 高×长:7cm×13.1cm 曼生铭刻:此云之腴,湌(can1)之不癯(qu2),列仙之儒。
17 百衲壶
• • • •
年代:清代 泥料:段砂; 高×长:14cm×10.5cm 曼生铭刻: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18 瓢瓜提梁壶
吴家荣
• 任职: 荔湾区人大副主任、荔湾普洱茶学会会长; • 爱好: 茶叶茶具收藏,茶具设计; • 业绩: 2000年~2005年创作的西关风情紫砂壶系 列。第一、二套公开拍卖,拍卖款全部捐赠 社会公益事业。
石磨--抹茶在研磨之中
包装上的抹茶磨
瓷杯抹茶
竹器茶具--抹茶用的茶筅
茶筅的操作技法
使用茶筅
韩国茶道
泡茶学艺
泡茶学艺
名 师 、名 壶 鉴 赏
陈曼生
• 陈曼生简介:
• 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
人(今杭州),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 (1768-1822),著名书画家,金石家。
• 粤海秦权壶
• 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 币制、规范了计量单位,秤杆砣 由此产生。砣古谓“权”,表达 权力公正制,壶匠为记念此义, 以砣造型制壶取名“秦权壶”。
•荔湾提梁壶 •改把为梁,提取方便。传苏东坡曾 亲自设计一种提梁式陶壶,烹茶审味, 怡然自得,所谓“松风竹炉,提梁相 呼”。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将此 壶为“苏提壶”,相沿至今。
• 历任:
溧阳知县、淮安同知,南河海防同知 等职。
陈曼生与茶壶结缘经历
在溧阳县做知县时,陈曼生结识了 宜兴的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 等制壶名师。从此于“公余之暇,辨 识砂质,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 请杨彭年、邵二泉等制壶”。后也亲 自动手制作,并渐成设计与制作名壶 的高手名师。
• • • •
茶艺之茶具知识
yxlwsj@
一、茶具概述
•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 狭义的茶具 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 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 广义的茶具 则包括与茶事活动等相关的其 它用品。
茶盏—饮茶的用具
陆羽设计的 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
• 1.风炉 • 4.火夹 • 7.纸囊 • 10.则 • 13.瓢 • 16.熟盂 • 19.扎 • 22.巾 2.笤 5.釜 8.碾 11.水方 14.竹荚 17.碗 20.涤方 23.具列 3.炭挝 6.交床 9.罗合 12.漉水囊 15.鹾簋 18.畚 21.渣方 24.都篮
14 横云壶
• • • •
年代:现代 泥料:底糟青; 高×长:8cm×16.5cm 曼生铭刻: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15 合斗壶
• • • •
年代:现代 泥料:清水泥 高×长:11cm×14.3cm 曼生铭刻:春何供,茶春事,谁云者,两丫髻(ji4)。
16 古春壶
• • • •
年代:现代 泥料:黄段砂; 高×长:13cm×7.2cm 曼生铭刻:铁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6.搪瓷器
•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 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后传入欧洲。
早期的搪瓷茶杯
老一辈 所用的搪瓷茶杯
7.漆器茶具
漆器雕花茶具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
漆茶碗
8.竹木器
日本茶道与用具
翠碧拥茶室(日本)
日本抹茶道仪式
日本抹茶
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但自明代以来,中 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抹茶茶道遂告失传。茶文化传入日 本后,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 茶上升到“道”的高度,日本茶道引为国宾之礼。
• 金鸡报喜壶
• 以传统紫砂报春壶的造型特点设计,壶身 饱满,以攀枝梅花出入境塑流、把、枝和 节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老干新枝,花 蕾点缀,春意盎然。2005年为乙酉年,属 鸡生肖,设计特意以金鸡作钮,壶身刻有 一群小童围着西关传统小食“鸡公榄”嬉 戏场面,配上“唢呐一声迎春晓,金鸡报 晓福星照”,是一款鸡年贺岁特别创作的 紫砂壶。
年代:清代 泥料:段砂(窑变); 高×长:12cm×11.5cm 曼生铭刻:铫之制,精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1 石铫壶
• • • •
年代:丁亥年(1947年 ) 泥料:老朱泥; 高×长:6.5cm×13cm 曼生铭刻: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2 石瓢壶
3 匏瓜壶
• • • • 年代:现代 泥料:段砂(窑变); 高×长:9cm×12cm 曼生铭刻:饮之吉,匏瓜无匹。
为什么要学点茶具知识
•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已把饮茶作为 重要的交际手段,而茶具的优劣会直接影响 你的品位。 • 收藏爱好者的搜猎目光更是无处不在。 • 因此,了解和收藏一些茶具,或许会对你 的人生以及你的事业成功有帮助哦--。
茶具的价值
茶具的价值评价:
⑴是实用价值; ⑵是鉴赏价值。
9 柱础壶
• • • •
年代:清 光绪元年 泥料:段砂; 高×长:7.4cm×15.8cm 曼生铭刻: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
10 井栏壶
• • • •
年代:清代 泥料:段砂(窑变); 高×长:8cm×16.5cm 曼生铭刻: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11 合欢壶
• • • •
热变 变色杯
冷变 变色杯
适合冷饮的 变色杯
4.木鱼石器
• 木鱼石是一种罕见的空心石,俗称还魂石,含多量人体 必须微量元素。有“得者有缘,无福妄得”之说。
木鱼石茶具 大象提梁
木鱼石茶具 梅花壶
5.玻璃器
玻璃杯泡 茶动姿 → 竹叶青茶
玻璃杯的透明效果--赏心悦目
彩绘玻璃茶杯
• • • •
年代:清代 泥料:底糟青 高×长:11.5cm×16.2cm 曼生铭刻: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4 葫芦壶
• • • •
年代:现代 泥料:段砂(窑变); 高×长:6.5cm×14.5cm 曼生铭刻: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5 斗笠壶
• • • •
年代:现代 泥料:七色砂; 高×长:6.8cm×12cm 曼生铭刻: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三公四爵壶 •秦钟壶,壶身形像秦权又像金钟,暮鼓 晨钟有送旧迎新之意,钟鸣鼎食有祝福生 活富裕安康的美好愿望,以秦钟壶形设计 新年贺岁壶,寓意新年新开始,一年更比 一年强的美好祝愿。
陶瓷茶具 常由“泥、形、工、款、功”五个方面来
衡量和判断茗壶的品质,壶林高手更鉴赏“形、神、气、 态”,从抽象审美高度来衡量制壶的“功力”。
以壶为例 优质茶具基础
①容积和壶重比; ②壶把造型与提用方便; ③壶盖周围合缝; ④壶嘴出水流畅; ⑤造型、色地及图案脱俗和谐; ⑥实用和艺术美融洽结合; ⑦用料、制作师傅。
一、茶具分类
以材料分类
• 1.金属器
金属茶具
2.陶器 (之紫砂器)
紫砂器
叫价3000元
3.瓷器
• 有白瓷、青瓷、黑瓷、彩瓷之分。
• 彩瓷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绘画上釉后1300℃烧制而成。
彩瓷
粉彩紫藤仙桃平脚杯
水方
青花瓷
彩瓷
陶瓷变色杯(陶器瓷器)
吴家荣(左)
“西关风情十八式”紫砂壶(广州荔湾)

荔湾如意壶

荔湾如意(小)壶
•壶身为仿古形,精神饱满,饰有如 意云纹,把流有力,壶钮为如意云 头,有传递喜庆、吉祥如意、一生 平安之意故名为“如意”。

荔湾宝鼎壶
•造型取材于西周青铜器,壶身伸张有度, 以三足拱托沉实的壶身成三足鼎形,意 “三足鼎立”。鼎为古时拜祭天地宝器, 且有“问鼎”、“一言九鼎”、代表权 力,鼎又愚诚信之意,象征“一诺千 金”。
•石秀祝福壶
•壶身上原饰竹枝、竹叶、蝙蝠, 以字音取名为“祝福”,寓意欢 乐祥和。
•龙凤呈祥壶
•以传统紫砂如意壶的造型特点设计,以立 体“如意”线条连系壶身,造型新颖,古雅 美观。2005年为乙酉年,属鸡生肖,设计 特意钮塑一古凤凰、流塑龙叶珠,飞把似龙 尾、流、钮、把遥相呼应,三足鼎托龙凤呈 祥,点中壶意。龙凤呈祥是一款为鸡年贺岁 特别创作的紫砂壶,寓意鸡爪吉祥、万事如 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