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常识编制:审核:审批:北京华厦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期:2012 年10 月 23 日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常见的有限空间种类及易发生的事故:本集团常接触的有限空间作业形式:1、浅埋暗挖工程2、雨、污水管线疏通、勾头、打堵3、顶管工程4、地下室防水工程5、楼房肥槽回填6、化粪池清掏7、人工挖(扩)孔桩二、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的危害(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1)硫化氢。
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2)一氧化碳。
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3)苯、甲苯、二甲苯。
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步增高等。
(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1)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
(2)惰性气体。
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
氮气、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
(三)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粉尘,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四)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危害特点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
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
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
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是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对作业现场进行危害识别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4)采取通风净化等措施,使有限空间工作条件符合要求;(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和正确的过滤式空气呼吸器;(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8)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
五、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负责人的职责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安、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3)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4)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3、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4、监护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六、有限空间作业者应注意事项有限空间作业前1、是要了解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2、是认真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3、是要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设备;4、要定期接受有限空间专业培训。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当发生急性中毒、窒息事故时,救援人员应在做好个体防护并配带必要救援设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救援。
严禁贸然施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七、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非主营临时有限空间作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开展非主营临是有限作业前,必须做到:1.严格评估本单位是否有能力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有无接受过培训的有限空间专业作业人员;2.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3.是否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检测和报警设备,应急救援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达不到以上要求,任何单位不得自行组织施工作业。
如需开展作业,应采取委托形式,委托专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八、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的应急救援装备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为应急人员配备:1.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2.应急通讯报警器材;3.现场快速检测设备;4.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5.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
九.当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如何报告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1、及时向集团公司相关领导和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相关行业监督部门报告;2、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预案相应程序,组织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援;3、是在没有或自身救援技术、装备无法使酒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如消防部门),并提供有限空间各种数据资料;4、严禁盲目施救,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十.什么是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是导致人体缺氧而窒息的气体。
根据它对人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两类:一类称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其本身无毒,但由于他们的存在对氧气的排斥,而造成机体缺氧。
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则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称为化学性窒息气体。
其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
如硫化氢、一氧化碳、氢化物等。
十一、什么是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的共同点是对人体皮肤粘膜具有刺激作用。
根据其水溶性大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
如氨、氯、氯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对人体作用的特点是;一接触到较湿润的球膜及呼吸道粘膜,立即出现局部刺激性症状,即流泪、畏光、结膜充血、流涕、喷嚏、咽痛、呛咳等。
如果突然吸入高浓度气体时,可引起喉痉挛、水肿、气管和支气管炎,甚至肺炎、肺水肿。
二类是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等。
其对上呼吸道刺激性小,吸入后往往不易发觉。
进入呼吸道深部后逐渐与水分作用而对肺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常引起肺水肿。
十二、什么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能溶解油质、腊、树脂、橡胶和染料等物质的有机化合物。
工业生产中经常应用的有机溶剂约有百余种。
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煤油、甲醇、乙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酮、二硫化碳等。
有机溶剂的种类多、用途广,几乎各种类型的工业都可接触到有机溶剂。
使用最多的行业是涂料、化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印刷业、制鞋业、皮革业、医药卫生以及生活服务方面的洗染业等。
有机溶剂在常温下易挥发,这就决定了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吸入。
此外,还可经皮肤进入,经常接触脂溶性的溶剂引发皮肤脱脂或刺激。
有机溶剂可透过皮肤屏障而被吸收进入血液,从而对机体引起全身性毒性作用。
十三、硫化氢有什么特性?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窒息性毒气。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一定浓度时可发生急性中毒,浓度极高时,可发生“电击样”死亡。
硫化氢浓度极高时却无味,比重比空气重,易沉积于坑、池、井的底部。
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及有机物腐败物质,极有可能接触到硫化氢。
十四、一氧化碳中毒的特点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刺激的气体,比空气轻,是常见的有害气体。
接触一氧化碳的工业有:冶金炼钢、炼铁、炼焦以及锻造和铸造;化学工业中合成氨、甲醛、甲醇、丙酮及草酸等。
这些岗位如违法操作规程,发生事故或管道泄气,均可使作业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发生急性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缺氧引起的损害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迟发性神经精神症状。
一般轻度中毒会出现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之浅、中和深度昏迷,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1)对接触一氧化碳的劳动者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2)一氧化碳发生点应密闭,保持车间通风。
(3)检修管道及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场所前,应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作业时要佩戴有效的防毒面具。
十五、常见事故抢救方法1、窒息事故的抢救窒息事故者的抢救主要是确保其呼吸的通畅。
调整事故者的姿势,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往后抬,使得他颈部紧紧绷直,这样做时,一手放在患者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额头往后推,这个动作通常会使患者的嘴自然张开,如果抬起头部使得呼吸道通畅了,患者开始呼吸,就保证事故者的姿势使其慢慢恢复常态。
否则继续进行强迫空气进入肺中的步骤,俗说就是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子,通过他的嘴迅速强制吹两三口气入他的肺中,观察患者胸部的动作,看空气是不是进入了他的肺。
如果胸部随着强迫吹气而一上一下,表明呼吸道已经通畅了。
如果还没有起作用,即可通知120急救中心,并继续进行强迫空气进入肺中的步骤。
2、中毒事故的抢救2.1硫化氢中毒事故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经呼吸道吸收。
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
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很快出现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
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闪电式中毒死亡。
由于硫化氢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建议作业人员或急救人员在不明硫化氢浓度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