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普通话是__________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__________。
2、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3、方言是_ ________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__有着特殊的地位。
4、现代汉语有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两种形式。
5、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______。
从汉代起称为,明代改称为______。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称为__________。
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__普通话。
6、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________差异最大,________的差异次之,的差异最小。
7、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次方言区,武汉属于北方方言中的_____________次方言区8、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9、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____________。
10、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课,系统地讲授这门课为学生将来工作、工作和工作打好基础。
11、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上、、的重要举措。
二、是非判断题1、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是独立民族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
()2、推广普通话,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从而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
()3、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取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如“搞”、“揩油”等就是一些有表现力的方言词汇。
()4、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5、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的成分。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7、普通话没有复辅音。
()8、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词汇占优势。
()9、“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
()三、问答题1、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什么的特点?2、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有什么的特点?3、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什么的特点?4、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5、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联系它的形成谈谈对共同语标准的理解。
6、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7、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汉民族、全国通用语言。
2、现代汉语方言、普通话。
3、民族语言、一种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
4、口语、书面语。
5、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
6、语音、词汇、语法。
7、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西南。
8、促进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
9、北京语音、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0、基础课、从事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
11、推广普通话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非判断题错、错、对、对、错、对、对、对、错三、问答题1、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4、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种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民族共同语一旦形成,就会对方言产生强大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方言逐渐向它靠拢,被它同化,对地域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有用的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
汉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民族共同语。
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汉代称为“通语”,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仍称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美各地的华人社区称为华语。
(一)基础方言的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
早期的雅言和通语,跟口语还是比较接近的。
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书面语逐渐与口语脱离,通常被称作文言。
民族共同语必须适合广大群众的需要,文言不能跟上口语的发展,失去了共同语的地位。
唐宋以来用古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很多,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话本,元曲等,而影响最大的则是明清小说,像《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这些小说虽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但总的看来都是用北方方言写的。
它们并不限于在北方方言区流行,在各方言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文学作品的流行,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大约形成于元代。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贡献。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前后历时800多年,这使得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很早以来就处于同汉语其他方言完全不同的特殊地位。
金元以来,北京话的影响日渐显著,不仅成为各地来京人员通用的口语,而且成为各方言区之间共同的交际工具。
约当明代初年朝鲜人编写的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朴通事》和《老乞大》,收录的都是北京口语,说明北京话已经成为汉语口语的代表。
白话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和北京口语的深远影响,共同促进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五四”时期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分别从书面语和口语两方面强化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使书面语更接近口语,口语则更加规范,北京语音逐渐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语”这一称谓在中国大陆逐渐被意义明确的“普通话”取代,新的汉民族共同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史无前例的推广。
(二)共同语标准的确立为了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更加明确,有利于全国各地的人们学好普通话,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话语音系统为标准,但是,北京话的一些土音成分要舍弃,一些有分歧的读音也需要认真审定。
语汇不像语音,不能以北京一个地方为标准,北方方言语汇是普通话语汇的基础和主要来源,当然也要舍弃一些过于土俗冷僻的词语,同时还要从其他方言和外族语言中有选择地吸收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语法规范的标准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因为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是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流传广,影响大,具有稳固性和规范化的特点,便于遵循。
当然,这些语法规范依据的是一般的、普遍性的用例而非作家个人化的、特殊的用例。
6、现代汉语规范化,主要是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立和推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各项标准。
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但这些标准都是就整体而言的,语言发展是动态的,语言变异随时可能发生,因此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在新时期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其次,要深入调研,弄清现代汉语语音、语汇、语法各方面仍然存在或新近产生的分歧和混乱现象的原因,再从语言的内部规律和使用习惯入手进行科学取舍,以利普通话的推广7、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运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和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