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防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
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
务。
简称动员。
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
4、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
严与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
5、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准则。
6、国防后备力量是指经过动员可以直接为战争所用,战时能迅速转化为直接或间接参战的军事力
量。
中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就是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7、积极防御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
是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进攻之敌的防御。
目的是为辅助进攻,或为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
8、战斗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单机、单舰)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
是夺取战争胜利的
主要手段。
9、爱国主义精神P8
10、国防意识(观念)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
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居安思危的观念。
爱军习武的观念。
11、民族尚武精神P8
12、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
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1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8
14、枪械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弹丸,口径小于20毫米(大于20毫米定义为"火炮")的身管射
击武器。
以发射枪弹,打击无防护或弱防护的有生目标为主。
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也是其他兵种的辅助武器。
15、战役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带全局性的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在战争的一个区
域或方向,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16、兵制即军事制度,也称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
17、军种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
18、兵种军种内部的分类。
19、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
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20、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等于和大于20毫米(0.78英寸)(美国为16.7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
21、主战坦克1960年代开始,各国将原来的轻、中、重型坦克重新分类。
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国家装甲部队的主力,也被称作主战坦克(主力战车)。
主战坦克是装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一般全重为40吨-60吨,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力战车的重量有快速飚涨的趋势。
2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23、信息化战争P148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24、战争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
25、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
26、军事思想P49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27、战争规律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支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8、国际战略格局P90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
29、高技术P107
30、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在高技术领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将对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31、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指具有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的武器系统及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在作战目的、目标、战斗力、空间、时间等方面都有所限制的高技术作战体系间的武装对抗。
32、侦察监视技术侦察监视的基本技术原理是:利用多种媒介传感器,探测目标的红外线、光波、声波、应力(振动)波、无线电波等物理特征信息,从而发现目标并监视其行动。
侦察监视技术有:1)无线电侦察技术;2)照相侦察技术;3)雷达侦察技术;4)传感器侦察技术;5)其它侦察技术(如战场窃听、战场电视侦察)。
33、电子对抗P133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
34、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主要包括精确制导导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等。
35、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即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36、威慑是一种军事战略,指一个主要大国以迅速和压倒一切的报复行动有效地威胁其对手。
37、制导技术P118是一种按照特定规律选择飞行路线,引导和控制武器系统对目标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38、航天技术P125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也称空间技术。
39、隐身技术是一种研究如何减小目标的可探测性,使目标不易被探测器发现的技术。
40、军队指挥自动化P140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建立和运用自动化系统,辅助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实现科学、高效的指挥控制与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