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教育为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奠定思想基础; 制度建设为巩固教育和监督的成果提供保障;监 督则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提供必 不可少的约束。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通过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教育战线干部教师惩 治和预防腐败的自觉性;通过健全各种法规制度, 使教育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进一步制度化、 规范化;通过强化监督,保证思想的历史原因
传统封建文化负面影响,官本位思想和观念根深 蒂固,代代相传,几乎每个人从小都被灌输读 书—当官—发财的人生三部曲,相当多的人获取 了文化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容忍,是默认和熟视 职务犯罪的文化原因,这就是习惯性容忍。 长期的封建专治主义的产物—官僚政治的影响, 各级只层层对上级负责,全然不顾法律是怎么规 定的。人治是官僚政治的基本特征,容易使干部 养成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不对下负责 的恶习。
教育系统违法违纪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经济违法违纪现象。物资设备、教材采购中的经济违法问题;后 勤基建管理部门和校办产业;财务管理上的违法违纪现象,包括现金 管理混乱、白条列支、短发钱物及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帐外帐、 等问题、挪用公款问题、违反收支两条线问题、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 票据管理规定,收费无票据或用其他票据替代问题、违反规定将非经 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问题、截留、挪用、转移教育经费问题,等等; 乱收费现象。 二是学术腐败问题。学术造假、贩卖文凭、学术交易,等等。 三是考试舞弊现象。 四是招生中违法违纪现象。如违规招收择校生,违规招收不合格的考 生,等等。 五是干部人事管理中的违法违纪现象。 六是嫖娼、猥亵、强奸等刑事违法行为。 七是其它违法违纪行为。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违反保密法泄露试题 等等。
制度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
一是不习惯制度。老百姓总是寄希望于明君而不是崇尚法治。作为领导,总 是好专制而不好民主,作为群众,总是信访而不信法。 二是不相信制度。一说建章立制,认为是搞文字游戏,敷衍上级,应付检查, 美其名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能叫尿憋死?往往是制度写在纸上、贴 在墙上,在行使职权时,千方百计绕过制度,以特事特办寻找违规理由,以 协调关系为由降低标准,以获取自身利益滥用职权。常常是以服从大局、照 顾关系、领导干预、自身利益为由越过红线,践踏规章,不按制度办事,为 腐败盛行、权力寻租打开方便之门。一些贪欲过大的人借此机会不作为、乱 作为、慢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导致贪污受贿、挪用公 款、滥用职权案件频频发生。 三是不制定好制度。好的制度可以约束坏人,坏的制度无法保证好人做好事, 反而使好人变坏。有的人认为设置了好制度是自我设限,减少、架空和放弃 了自己的权力,办事无油水,吃喝无开支,出行不方便,没有实权下级不买 账。 四是不落实制度。几乎每一起责任事故的发生,每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都与制度不落实有关,制度不执行、不落实,成为发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人的贪欲放纵,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
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人的贪欲在起作用,客观原因是制度缺失和监督不力。 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带有共性的原因是:人性的弱点、管理的漏洞、监督的 缺失、打击的疲软。 如果从微观上看,从犯罪学研究,职务犯罪有其自身的生成机理。犯罪主体 是形成职务犯罪的前提(公务员或工作人员),犯罪动因是形成职务犯罪的心 理条件(贪欲),犯罪目标是职务犯罪的选择对象(公共资源),犯罪机会是职务 犯罪的外在条件(管理漏洞和没有监督制约)。正是由于这四个要素之间的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才得以生成职务犯罪。老百姓不会发生职务犯罪,因为 他没有职权、资源、机会。机关的档案管理员和办公室写材料的文员,为什 么不能发生贪污受贿,因为他没有掌握资源和机会。为什么说财会人员和行 政审批人员容易发生职务犯罪,因为他有职有权,有机会,有资源,小人物 只要有贪欲就能做成大案件。为什么领导干部容易搞腐败呢,因为它具备职 务犯罪的四个基本要素。在一个集体腐败的班子中,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形成 职务犯罪呢? 说明有的人放纵贪欲,走向犯罪深渊,有的人节制或抑制贪欲, 用廉政赢得自己当官的最大安全。这里有一个自律问题,就是对自己严还是 不严。当然,人的贪欲克制要靠修养和境界,要靠把握和坚守,要靠敬畏和 有德。圣人孔子说过:“食色性也”。好财好色是人的本性和天性。君子爱 财取之有道。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贪财贪色贪权,就会鱼肉百姓,祸国殃 民,害人害己,害单位、害家庭、害子女。这就是人的劣根性膨胀的结果。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
权力过于集中,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制度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 监督疲软缺乏,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社会环境影响,是产生腐败的客观原因 文化糟粕熏染,是产生腐败的历史原因 人的贪欲放纵,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
权力过于集中,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 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统一,整齐划一。 特别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 一把手权力太大、太多,并且又缺少监督 和制约,还容不得不同的声音和质疑。这 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权力过分集中, 缺乏有效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是颠扑 不破的真理。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 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必须落实三转抓队伍
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要求, 扭转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在工作中真 正找准定位、调整思路、创新方法 。 加强纪检监察队伍思想、作风、组织和队 伍建设,改善知识结构、增强理论素养、 提高工作水平,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 机制,破解工作难题。
必须正确处理好教育、制度、监督 三者的关系
腐败与违法违纪的区别和联系
主体上看,违法违纪行为可以是任何一个 公民,腐败只能是国家公职人员;违法违 纪行为的客观方面必须是法律、法规、规 章以及单位的决定和命令规定的条件为依 据,腐败的客观方面必须滥用公共权力、 公共资源。比如教师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就 属于违纪,但不能说是腐败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两个概念互相指 代。
教育部门如何预防腐败现象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以 前被称为“清水衙门”、“圣洁之地”的 教育战线,腐败现象日益严重,领导干部 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 职等案件时有发生;学校滥招生、滥办班、 滥补课、乱收费并违规私设小金库、滥发 钱物等问题经常出现;少数教师职业道德 沦丧、侮辱体罚学生、索拿卡要、以各种 手段谋取私利等现象屡见不鲜。
如何预防腐败(违纪)行为
什么是腐败
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 变异现象。从狭义上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 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它不只是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 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另外还体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工 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 仁等,这些腐败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对社会以及对人类发展本 身危害极大。 腐败的四要素:一主体必须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包换国家公职人员 和受委托行使国家权力的非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是指个人收 入来源于国家财政的全体人员;二方式必须是滥用国家权力,包括利 用国家权力的谋私行为,或拥有国家权力却不作为;三目的必须是谋 取私利;四后果必须是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教育部门的腐败是指教育系统公职人员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 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 资源谋取私利的行为。
监督疲软缺乏,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监督就是制约制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使规则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上级 监督太远,难以发现 ; 同级监督太软,不敢 碰硬;群众监督太难,不知底细。
社会环境影响,是产生腐败的客观原因
从社会环境看,现在办什么事都讲究潜规则,给回扣,托 人情,找关系。潜规则越来越深,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盛 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提拔干部明码标 价,卖官鬻爵。有审批权的,吃拿卡要,有拍板权的索要 回扣,求办事的行贿送礼,打通关节,买通领导。不找关 系肯定不行,找了关系不一定行 。一个人办事要行贿是个 人品质问题,一部分人办事要行贿是领导问题,一群人办 事要行贿那就是制度有问题。 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舆论偏差对他们也会带来思 想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拜金主义泛滥,畸形的社会心理, 病态的社会压力,加上干部忽视自身修养,思想防线虚弱, 免疫力下降, 无疑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遏制腐败的方法
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筑牢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防线 2、加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 隙和漏洞 3、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确保权力正 确行使 4、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 5、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必须联系实际抓教育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筑牢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防线 一是认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二是认真抓好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 三是认真抓好廉政文化建设
必须围绕规范抓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 一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制度 。严格贯彻执行民主 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 目安排和在额度资金使用,都必须经领导班子集 体决定。 二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制度 。 三是建立和完善与相关法规相配套的制度 。深化 干部从事制度改革;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推行采 购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必须突出重点抓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确保权力正确 行使
一是要坚持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抓监 督。 二是要积极创新监督方法,突出重点监督 。 推进民主监督;加强财务监督;强化审计 监督。
必须严肃纪律抓惩处
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 依法依纪严肃查办教育系统的违法违纪案 件。 深入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查找的 制度、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发现体制、机 制、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和漏洞,发挥办 案工作在治本上的作用。 通过查办案件,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