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法第一部序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淮南子原道》说:“道者,一立万物生矣”。
“道生—,一生二,一就是宇宙间气的总称,二就是阴阳。
”古代唯物主义者把事物的普遍规律,物质性的,气的变化过程,都称之为道。
道,是道教的简称。
道教里有道人、道士之分。
道人,指有道术之人;道士,分出家、在家两种。
出家道士,为全真道士;在家道士,为俗家道士又称正一道士(火居道士)。
古代,道士多以宗教为职业。
象天文、历法、神仙术(超脱生死,变幻其测)、占卜(用火灼龟甲后,观其裂纹而测示凶吉)、遁甲(谈演阴阳、八卦)、堪舆(察看风水)等。
故,道家是具有一定政治思想体系的,他们受教制,有宗旨,有学问;并博览大自然,观察其变幻,道家是古代中华民族中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大团体。
道家者,多主静而不宜动。
生活简陋而洁,饮食清淡而贵。
然,绝大多数道家先辈学识渊博,品格高雅,寿延年考。
道家养生法学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它有益于今天人类。
一、认识道家认识也谓之了解。
世俗间不外乎三个字,即:击,贬,褒。
对这类人的评论,切不可怪罪,实属历史渊流。
道教本是中国之国教。
但从历史至近史以来,没有受到权贵尊视。
绝大多数富豪绅士,信奉其它的教。
权寅绅士虽占中国人总数里不多,但尤其在混浊的社会里,势权金钱便能左右一切……。
其它宗教在中国占住了市场,道教当然受到排挤,这是其一。
其二,中国至清代后,道教经受摧残。
毁宫焚观,累遭剿灭……,致使幸存者不几。
因为权势是得罪不起的!这是攻击的一方面。
代有贬意的一面,实也可怜。
他们一不了解道及道家,听戏言而悚然,借一攻百,只认是歪门邪教而贬之。
也有褒的一面,这些善良之辈实也可叹:他们尊道崇教,然由于种种因果,加之历来道教门户严谨,追无踪,行无迹,但仍然暗中求护,不敢公开言道……。
其实,道在人间。
道与宇宙共生存!至高无尚的道是不会因受贬、击而灭去的。
衰的过程必然导致兴旺。
道家者,闻云孤鹤,向来与世无争。
道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地。
天地所患,不能知至道,能知而不能行。
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
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
”二、“道源”(一,二)奥自鸿慕初辟,五祖治世,道祖则统理乾坤,而无世不出。
儒家则维持常纲,而代有传人。
佛祖则逍遥西天,亦万劫显化。
唯道祖金光玄玄,主宰昆仑,阐扬玄风,治世五行,培养两仪之正气,裁成一元之仙真……。
至周末,太上老君转劫降世,度儒心释,传道尹喜,而为三教之宗,万真之主,故时至东汉,一严窜邑:山·金母将伏羲所演太极、八卦先天灵文及老君所传复性立命大丹之秘旨,默授于青洲王玄甫……。
王暂愿洪深,广开法门,永垂道脉。
于本朝桓帝永寿丁酉年,传道于正阳祖师钟汉离。
至唐朝武后天授二年,正阳祖师传道纯阳祖师吕洞宾。
吕祖时六十四岁,“事师七年,始闻道……。
”“道源”中所指,老君道祖的《复性立命大丹秘旨》,就是今天人们所要探讨的,研究的“性命双修”。
“道源’中提到的伏羲其人,及他在远古时期所演的“太极”、“八卦”,不仿我来作个解释,不到之处,敬请同仁,望尊指教。
伏羲,何人?在我国古史中,分作三个阶段,而三个阶段又按三个人来代表。
三个阶段即,三古。
三古为上古,中古、下古。
上古者,伏羲。
中古者,文王。
下古者,孔子。
诸子百家争鸣,均在三古之后。
伏羲指伏羲氏人,也谓之羲皇—匕人。
相传,尧曾派羲氏兄弟‘仲’,“叔”专去观测日、月、星辰,并制定历法颁给百姓使用。
早在远古时期,伏羲就开始观察了大自然,宇宙间的变幻,他把这类变幻,合为太极。
八卦,并而论之。
书:尧典。
“乃命羲和钦吴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援人时。
”伏羲的太极,八卦(先天灵文)。
“太极”,也称“太一”,指至高极大。
《吕氏春秋大乐》指出:“道也者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太极)”。
又指:“太极为元气”。
《大乐》指:“万物所出,造于太极(一),而化为阴阳”。
《云笈七签》指:“太极北辰者,北极刁;动之星也,其神正坐玄月宫,名太一君也。
”这又指太极为“北极星神”。
“八卦”:宇宙及大自然里,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配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字,用“一”,“。
-·阳;阴符号,取其统名为(八)卦。
八卦中,以乾、坤二卦为最重要地位。
用宇宙观来说,乾为天,坤为地,阴阳变化,事物始终皆在其间。
用于人身中,乾坤为“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
日月中,八卦分六十四,即六十四卦;月以五日为一节,六节为一周,兼之昼夜并为六十数,配以卦为六—卜卦。
其问,昼夜反映,昼刚则夜柔,而刚里柔表,此又生四卦,盖合为六十四卦。
伏羲的先天灵文:先者,指最前。
祖辈而言。
伏羲之先天,指他先于天时而事。
《易经》曰:“以伏羲所作之易,为先天易,也曰之小成易。
以神农所作之易,为中天易,也曰之中成易。
以黄帝所作之易,为后天易,也曰之大成易.”灵文,指神般旨意,美妙语言”。
三、“复性立命”“复”,从字义讲:文、再,返。
按八卦(六十四卦之一)中,震下坤上为复。
“立”,从字义讲:建树,植。
道祖“复性立命”。
大丹秘旨,就是修身养性之妙谛。
“性”者,指人的“心”。
“命”者,指人舶“肾”。
故,人老衰竭至死亡,必先肾竭而心停;修养心、肾对其养身健身是至根至本。
心与神相互偶联。
心不静则神驰而不羁。
心躁意乱则神散涣,神乱气失;气先失后竭,气失散,诸亏败。
亏崩而坍塌,人何可长久?肾,藏神之库,并兼管水的排泄要职……。
人的五脏中,尤肝属木,完全靠肾水滋润。
肝更不得缺肾水浸乳,如无,如缺,便肝阳上亢……。
肾能生精造“汞”。
汞充方“铅”盛(铅指气),故,肾要良好锻炼而育养。
内炼息养之功,关键在有一“穴”。
肾在人体之部位,正处此要“穴”左右邻。
此“穴”谓之“气穴”,也谓之命门。
道经曰:“命门旺,十二经旺;命门衰,十二经衰;命门生则人生,命门绝,则人亡矣”。
复性之命,续阳大丹,千年道行、后世应传。
不当神仙,可求返还。
四、续阳功(立坐卧三式法)(略)五、有关注解续阳功均依道家“大丹秘旨”、张三丰祖师“炉外丹”(天元大丹)演变而来。
属道家“三炼实功”中初节功精髓。
一般百日为节度,七七日初效。
行功前要有所准备——恒心。
首先应禁腥、荤、香、辣。
腥荤之物,其味主沉浊,行功时食之,便使人后天之气粗犷难伏。
香辣之物性主轻浮,行功时食之,致使先天之气散而不聚。
食量则不宜过饱,饱则伤神。
不能过饥,饥则伤气。
故饥则有食,食之而止。
要想功成圆满,百日内禁忌房事,不然功而亡费,失之可惜。
续阳功,属“武当”祖师张三丰之传遗。
址道家天罡正气(忝)纯阳功。
历来单传秘授,心诚弟子,潜心默守,从不搞什么特异功能表演;也不评论其它……。
至传到小人头上,功大有失。
本人有辜负先祖先师一片乳哺之恩。
多只怪小人心不诚,志不坚……,终年终日为生活而去劳波,途遇坎坎,因由种种,致使小辈不能身侵此道,仅只能调理身躯,作个不医不药的贫徒而已。
此一点说明。
说明之二:“道源”:……初元朝延佑元年,有张三丰访道参玄,几之十年,均无所遇。
徒劳勤昔,性命惶惶;不得一遇至人,以了半生之愿。
乃西至泰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渡陈仓,见宝鸡山峰幽遂清秀;乃就金台观而居焉。
概至道难闻,遂日夜焚香,以告天,求天助道也。
时六十七岁矣。
因感陈抟老祖弟子火龙真人(先生)。
传授至道:及炉外丹。
因得超凡入至矣……。
张三丰祖师曰:“天元大丹一段静功,火候之次第,文武之妙用,必须真师口授,方能自用无疑。
如元阳未生之时,存之以神,嘘之以息……,及其阳生,以武火采之而外,复以武火炼之以内,谓之勒阳关。
道为今用“道为今用”,不是说今天的人,都去入道,全真”。
而是指道家养身功法,劝君借鉴。
人者,天生之灵物,只有人,才能主宰世界。
人的生命价值是最高的。
一个人品格高尚,·体健脉畅,神力充沛,不管他干什么工作,便达理而干炼。
“五事”入首而准,“辨六候”运行不差,……,家兴业盛。
按道家“三炼实功”,如果达成,便能至“人仙”,“地仙”,“天仙”之境界。
天仙,地仙暂不去深探,然而人仙者,是存在的。
这便是今天我们要研究、要认识的客观问题。
对“仙”的认识,请不必看偏了……,不要一听到“仙”字便毛骨悚然。
天上的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去知道。
地底下的仙我们看不见,也无法去看见。
但人中的“仙”是知得到、看得见的。
“仙”字,本来用作比喻的词,比喻某一方面超越常人的人。
故人仙者,他的才华、智慧、能耐比一般人超之而胜。
道家“初节小成筑基功”,若修至火候,丹放毫光,三关透,几窍通,乾鼎升,坤炉降,人已返到本体未破;明五事,入首有准,辨六候,运行无差……。
此乾坤交泰之境地,曰之为“人仙”。
潜心持修,初节小成,便知采能调,熟烹善炼,并能熏蒸而自温养……。
至此,人疾病除。
衰老却,寿延考,忘医忘药,其乐无穷,气充脉畅,神志豁达。
这便是世俗间的贵珍宝;这便是人求之而得的“道”!这是“道”在今天对人类的实用价值。
人处更年期后,一辈子将去了一半(大)。
学习和勤操,家庭生活,工作事业便耗去了大量精力……。
身体条件好点的,也只能是暂持饱和状态,差者,弱疾病缠;有如木朽虫生,墙罅蚁入。
一般者,皆头昏目朦,腰滞腿呆,显现阴亏阳衰。
若求治不当,药补不适,副作用力便生,若运动锻炼大行,再痨其筋骨,便得匣还珠。
故此,中老年者,普遍宜静而厌动。
对于精倦气弱“心肾”两败者来讲,唯“双修”最为适宜,续阳功,接枝延寿,道为今用,劝君速修。
第二部四宇口诀(种、采、炼、养)“勒阳关”分产种,纳采,炉炼,温养四个阶段,祖师传有种,采,炼,养四字口诀。
一种:种者,元精也。
源于本体之元气。
本体之元气,藏于下田玄牝之中。
种将产之际,心力目光返观内照,神有气穴,气聚下田,心默百千之数,攘心牢栓,心空而虚,清静而沉寂;遂入混沌之乡,忘人忘我之境……。
元气自然发动而化为元精,冲动阳关。
此时涨满难禁;种将产矣!抓住良机,速行纳采之功法。
二纳采:种产有两种,一曰:“原始祖气,纯是先天之英华;来自虚无杳冥之中;无天地人物之引召,合先天元精之于时。
人忘自我,身向晦宴息,空洞而虚灵……”。
二曰:后天,心犹牵缠,情欲交感之阴精,合媾精之子时。
也谓之有人物情感勾扰而冲动外肾所至……,故,因两种产出不同,纳采之法也分别而行。
前者,速用吸,舐,撮,闭四字诀,纳采入炉,固封严密。
在用周天火符之玄机,以烹以炼……。
后者,速用风火采皈,猛烹急炼。
运动武火神功,化而为气。
也谓之“三火腾光”焰琼炉火灼炼顽阴(精)。
采者,元精(阴精)还原回位而已,直待外肾消缩净尽,即刻止住采纳之武火,接上半文半武之火锻炼不误。
三炉炼:归元之精,在命宫之中尽化为气(元),谓之炉炼。
此炼药之法,实则是呼吸并施,烹炼采用。
元精皈入炉中,必须神存气穴,停其自息,后作烹行炼之功法。